专栏名称: 基本常识
本号不提供凭空想象的科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INISO名创优品  ·  名创×时空中的绘旅人 | 名门相绘,全是心动! ·  20 小时前  
玩物志  ·  曾在风口浪尖的明星 AI ... ·  2 天前  
玩物志  ·  不只 0 元购,这年头都开始「0 元游」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基本常识

热水烫碗是个好习惯,建议大家都学起来

基本常识  · 公众号  ·  · 2025-02-01 23:49

正文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很多具备科学常识的读者会不服气:


热水烫一下碗,根本就不能充分杀菌消毒,你作为科普博主怎么能传播伪科学呢?


你先别急,听我狡辩一下。


第一,虽然温度不够,但水流冲刷是有意义的啊


热水烫碗筷,甚至是开水烫碗筷,的确不能起到“充分”杀菌消毒的作用,这点有很多科普账号都讲过了。想要充分灭菌消毒,需要超过100摄氏度,并且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才行,所以医院和实验室普遍采用高压灭菌锅来消毒。


但是,不充分不等于完全没有啊。



热水烫碗这个习惯的起源,大体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广东地区,当时中国第一次出现人口大流动,较差的卫生环境也导致肝病、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流行,人们在餐馆吃饭时先用热水烫下碗筷,希望能杀菌消毒,避免感染肝病或痢疾。


严格来说,热水烫碗这个做法对于避免感染疾病是作用不大的。


但是,热水的温度虽然不足以完全杀灭病菌病毒,但水的冲刷本身是能够降低餐具表面病原体浓度的啊。从100万降到30万,虽然距离0还有很远,但距离感染边界却是前进了一大截啊。


人在接触病原体后是否会感染,与接触病原体的数量是有直接关系的。并不是说有一颗病毒、一枚病菌进入消化道就会导致感染的。


吃饭的时候,通过餐具接触的病原体数量越少,相应感染疾病的概率也会越低。如果餐具中原本的病原体浓度刚好在感染阈值附近,那么水流的冲刷就有关键意义了。


第二,我们洗碗,关注的并不只有细菌病毒啊


举个极端的例子,上一波客人吃剩的碗筷,如果不过水冲洗,直接丢到高压灭菌锅里消毒,是完全可以做到充分灭菌消毒的。但是,碗筷上“干净的”无菌的食物残渣,你能接受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实践经历,拆开塑封包装的消毒碗筷后,在碗碟上偶尔能看到一些小黑点,甚至是明显的食物残渣颗粒,干燥地扒在碗碟表面。


塑封消毒碗拆出来发现干燥的食物残渣


你说这碗病菌病毒超标吧,它还真不超标,可你非要说这碗很干净,那就是睁着眼说瞎话了。


对于这种“无菌”但是恶心的碗筷,你说洗一下有没有意义呢?


第三,消毒碗筷通常都会有水溶性洗涤剂残留


餐厅的消毒碗筷,通常是外包给本地的餐具消毒公司清洗再配送过来的。这些工厂有大有小,标准有高有低,有些干脆就是个小作坊而已。


有国家标准在监管,大体上还是能洗干净的,但实践中,碗筷残留洗涤剂超标的情况其实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倒也不是什么“毒物”,就跟家里洗洁精差不多,吃进去一点也没啥大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