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文思客
自由言说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铅笔道  ·  深圳杀出超级IPO:估值62亿,中国第一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文思客

非青年说青年:青年今何在

学文思客  · 公众号  ·  · 2017-05-25 22:29

正文


这个月我就满四十岁了,每每想到自己的年纪,就充满了尴尬,这是一个据说还没有被开除出青年队伍而其实很难称为青年的年纪。虽然联合国一本正经的规定四十四岁以下的人都可以称为青年,可是在中国,一个四十岁的人已经不好意思称自己为青年了。到了这个年纪,会本能的在乎起年纪,如同真正的的青年会本能的不在乎自己的年纪那样。

 

记得二十岁做文艺青年的时候,迷恋口袋本的小诗集,捧在手上,可以随时阅读,那个时候人还很纯,还做着文学梦,没有捧本诗集企图泡美眉的淫荡想法。记得曾看到一个装逼诗人的独白:一个三十岁的男人,还能奢望什么呢?当时觉得这个诗人好深刻,三十岁,那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因遥远,而觉得遥不可及,似乎可以永远年轻下去,这就是青年令人羡慕的心理标志:人生似乎可以永远青年下去。

 

五年前,和朋友们在湖南株洲做“湘江大讲堂”的时候,某天集体去浏阳游览谭嗣同故居,看着纪念馆里谭的生平,朋友们打趣我道:谭嗣同三十四岁就为国捐躯从容就义了,你都三十五了,怎么还不去干革命呢?我尴尬的笑着,惭愧得不知如何回答。想一想,谭嗣同牺牲的时候,还是青年,他用青年的血,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青年的丰碑上。青年谭嗣同自愿选择了牺牲,从而扼杀了自我必然的衰老,斩断了成为又一个梁启超或者康有为的可能。他用他青年的头颅,宣告了青年的永生。

 

二十年前,王小波在给一个朋友的邮件中曾写道:“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那一年,他四十五岁,已经不是青年,说完这段话没几天,他就得病死了。“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如此豪气冲天、当仁不让、自我称义的话,足可以让一代代青年汗颜。王小波可称得上是最有青年精神的青年。

 

有人曾说:中国是一个最喜欢讲革命而不让人革命的地方。这似乎是说,中国是一个最不给青年自由权利的地方。因为在我们的历史上,革命似乎从来是青年的专利。留长胡子的人,德高望重的人(不是指我尊敬的艾晓明老师)似乎大都是精于计算的,拒绝革命的。既得利益总要保守,袋住先便成为当然的选择。但看看我们今天的话语圈,一些已不是青年的人,并不乏锐利。而一些显然是青年的青年,却老谋深算得套路很深。

 

正如一些学者的分析,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中年化社会。中年气质弥漫于社会的每个场景,猥琐颓废、精致的利己主义满大街流淌,人人脸上都写着城府和计算,功利主义泛滥得马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青年们似乎集体自杀般提前进入中年,把浪漫和理想羞愧的藏起,纷纷扮演世故高人的模样,以追逐小鲜肉的态度宣示自己的非青年标识,活泼时尚的青年满大街跑,可真正的青年又有多少?

 

二十八年前的那个同样的五月,青年们发出了集体的怒吼,一个老人来到了他们中间,说了一段著名的话:“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你们应该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中国实现四化的那一天。你们不像我们,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时光荏苒,那个老人早已作古,他不知道的是:现在,伟大的中国不仅实现四化了,连中国梦都快实现了,只是青年们却早已不复当年,鸟兽散般淹没于茫茫人海了。

 

西班牙《世界报》曾以干涉中国内政的嘴脸写道: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西班牙人果然是浪漫的,其实高房价毁灭的何止是中国的年轻人,它毁灭的整个中国社会,即使说它是透支未来,动摇国本也不为过。可是世界上年轻人买不起房的国家也有很多,那里的青年并没有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然而中国青年呢?他们大多数被中年人和老年人控制着,显性和隐性的权力都掌握在非青年的手里,没有话语权,没有资源,大多数青年被迫屈从于社会文化主流话语的宰制,悲剧的沦为非青年。


 

青年们真的如此悲催么?也不尽然。依然有少数青年在坚持自己的选择。几年前在北京,我曾去过五道口的706青年空间,那是一个真正属于青年们的地方。几个年轻人自己筹资打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那里提供图书阅览、小型沙龙、电影放映和各种交流活动,虽然也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骚扰,可他们坚持下来了,如今已是京城的一块活跃的青年飞地。青年们依然在,他们并没有全部没入非青年的人潮。

 

在我暂居的广州,经常听闻一些青年,活跃于独立空间、自主创业基地、草根NGO,他们有的下个月的饭票还没有着落,这个月依然屁颠屁颠的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有的还因此被失业、被喝茶,可他们依然牢牢的掌握着自己选择的权力,他们知道:在一个人人都没有选票的地方,选择的权利也许是唯一的权利。

 

一代代人在老去,一代代人又在生长,青年们终究是打不死的小强,不会消逝。在这个90后中都有人成为良心*犯的神奇国度,无论如何我也不相信青年们会不存在。时代再残忍,你依然手握着选择的权利,如果你是青年,或者你跳动着一颗青年的心,你就拥有剑指未来、创造可能的权力。这不是鸡汤,这是一个已经有了肚腩的非青年对青年最想说的话。

 

201754日凌晨


非青年杯具的还在卖文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