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告,公司股东东软控股的增持计划已经实施完成。
自
2016
年
12
月
7
日至
2017
年
6
月
6
日,东软控股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
9164.94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7.37%
,增持平均价格为
18.83
元
/
股,增持总金额合计
17.26
亿元。我们认为,东软控股增持的完成,消除短期市场担忧,强化长期投资逻辑。
如何看东软的业务转型?
我们认为,东软的很多的业务都在发生变化,正在改变市场对公司“系统集成”、“软件外包”的看法和印象。早在
2009
年,董事长刘积仁就开始着手东软的业务转型,从传统以“卖人头”的外包模式向以“自主知识产权”驱动的商业模式转型。而且,我们在一些的业务领域已经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比如汽车电子领域。这个业务就是一个从外包模式转型升级成功的业务。目前该业务已经有超过
50%
的比例是公司的自有产品,具备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产品专利,可以说是一种从软件外包业务向产品型业务转型的成功代表。目前,汽车电子业务也是公司目前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
2016
年收入增速达到
49%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这就是向产品型业务转型带来的效果。我们认为,这种转型也有望在公司的其他业务中得到体现。
如何看东软的业绩改善?
前面提到的管理层增持、经营改善、业务模式升级等,最后都要回归到业绩。我们对于东软业绩增长的逻辑判断为:(
1
)盈利能力提升(短期
+
中长期)。业务模式升级以及经营的改善,费用端有望得到一定优化和控制,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2
)商业模式的升级,有望带来收入端的快速增长。对于这一效果的体现,我们认为,如果业务进展顺利的话,有可能在
2018
年得到部分体现,
2019
年及以后会体现的更明显一些。其中不可忽视的增长驱动因素就是汽车电子业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东软控股增持的完成有望进一步加快公司整体业务的推进进程,强化公司投资逻辑。我们预计,公司
2017-2019
年
EPS
为
0.46/0.62/0.83
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
2017
年动态
PE 45
倍,
6
个月目标价
20.70
元,“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盈利能力提升的速度低于预期的风险,汽车电子业务发展低于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