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玮玮
来源:曲玮玮(qvweiwei1111)
01
近来收到好几份结婚请帖。
满目红色让我也常不自觉联想到自己未来结婚的那一刻,但每每提起“结婚”总浑身冷颤。
因为在我的理解中,婚姻就真的像钱钟书所说——围城。似乎只要开始两个人的生活,就会立马从阳春白雪跌入琐碎庸常。再没有完全的自由,也不能十指不沾阳春水,甚至还需要做低伏小,浑身尖刺要一根一根拔干净。
自幼生活在小城中,身边有太多婚后跌碎三观的事。
初三时,邻居叔叔突然带回九岁大的小男孩,那是他一直藏在外面的私生子。温婉的姐姐结婚后,怀孕时发现老公出轨多次。最可怕的,还是单身与已婚女性的巨大差异。
见过太多优秀的女生,结婚后整个人迅速衰老,曾经每天都会精心打扮,尔后衣服从一周一更变成一月一更,再到一年都懒得买一件新衣服,因为总是想先补贴家庭,再满足自己。
记得大学回老家,陪妈妈逛菜场,遇见曾经特别要好的学姐。离别时她还风姿绰约,待人谦逊有礼,而此刻的她尖着嗓子与菜贩吵架,只因为她发现隔壁摊位还便宜五毛,她觉得自己吃亏太多。
自此之后,我每天都陷入日常恐婚的情绪中,连恋爱也悻悻,因为总感觉婚姻就像脚镣,从此再也不能维持良好姿态地活着。
但不被磨去光泽,真的只能依靠单身吗?
02
直到最近大热的《我的前半生》,让我对婚姻有毒的观念开始动摇。
罗子君,一个永远身上挂满饱和度极高的荧光色,对人向来摆着太太架子的公司中层妻子。面对下雨时好心送她回家的闺蜜男友,不道谢而是抱怨自己六千块的小羊皮高跟鞋不能沾水。
当她遇见丈夫出轨,除了摇尾乞怜,就是冲进丈夫公司和疑似小三撒泼。在她身上,完全无法看出曾经高等教育的影子。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她说,“相比起你的婚姻,教养是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可她放弃的不只是尊严,婚姻也没保住。
这部剧出现之后,又有很多声音在控诉男人的不可信,痛斥婚姻已经不再具有约束作用。但我曾看过一篇影评,有句话实在赞同:“她的问题不在于是家庭主妇,在于她很粗鄙。”
细想罗子君在这段婚姻到底付出了什么,似乎太少。不用操心家事,也有保姆分担家务,反而是她丈夫为了她的原生家庭,给钱出力,四处奔波。
她的不幸一半是因为丈夫变心,还有一半是因为她自己的不作为。婚姻其实对她并没有多大约束,是她自己将自己封存在壳子里,然后坠入深渊。十年如一日的固步自封,不对等的关系总会因为距离渐远而出现裂痕。
她先放弃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让自己成为一个附属品。再之后想维持自尊和体面也就要开始仰人鼻息。
一个我特别欣赏的法国女演员苏菲玛索在采访时谈及女性,说:“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其实想成为什么人,完全是由你自己选择,活得有姿态和你身处什么位置并没有关系。
但如果你希望不再随意受人摆布,那么首先你需要不沉溺于温水之中。
其实不仅是对于婚姻,还有很多人让自己活得太难看。
为了一支口红,向男友试探、卖萌、机关算尽让他同意,还表现自己不重视物欲,只是想证明感情。
分手后仍不死心,隔三差五找话题与前男友聊天,或是每每喝醉总打电话给他哭诉。
周旋在众多男生之间,只为了获得他们送出的价值不菲的礼物。
还有从不注重自己形象,活得像个糙汉,生活质量低到地平线以下,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为了一时的舒适,花小心思在如何获取捷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上,那么生活也只会打折给你。
03
想想为什么亦舒迷如此抗拒电视剧版的《我的前半生》,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书中的罗子君无论是生活还是情感,从来不让自己活的难看吧。
女儿指责罗子君,“总不见你跟爸爸撒撒娇,发发嗲。” 因为她的丈夫是被一个艳俗又雌性荷尔蒙浓厚的艳星所拉扯去。罗子君说:“我不懂这些,我是良家妇女,自问掷地有金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