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Wind披露,截至5月16日,近一月中信银行指数收益率达6.18%,跑赢沪深300指数1.86pct,且回撤较小。
A股复苏+成长类型银行领涨,同时港股国股行涨幅普遍超10%。我们认为本阶段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有四:
资金迁徙是策略逻辑的核心。
过去多年,公募基金整体上通过欠配银行超配小盘去获取alpha。截至24Q1末,A股总市值约87万亿元,其中银行板块市值约8万亿元(占比9.16%),而主动型基金前十大重仓中配置银行比例仅2.4%(见报告《配置比例回升,关注复苏相关型银行——2024Q1公募基金银行持仓分析》)。但4月中旬新国9条出台,未来欠配银行超配小盘策略的超额收益率不确定性上升,预计公募基金资金将逐步回补银行配置比例,推动银行估值修复。这也侧面印证近期银行板块上涨较好的是公募基金偏好成长+复苏类标的。
地产政策加力缓解银行系统性风险担忧。
银行利润增速相对于全市场并不低,但PB持续破净,背后隐含着市场对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而对地产领域风险担忧是主要原因。近期地产政策加码,彰显了监管缓解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决心,利好PB大幅折价的港股大行和拨备安全垫夯实的优质上市银行,前者体现在PB折价的修复,后者体现在利润释放和业绩增长的持续性。
金融政策对银行边际利好,尤其利好价值型银行。
无论是手工补息整改,还是银行GDP初核改革,在金融数据层面是银行阶段性缩表,但边际收缩的可能是负利差的无效资产负债,所以这种整改不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还利好银行边际息差的改善,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自由度,对银行业价值自然为利好,尤其利好深耕核心负债的价值型银行。
港股国股行红利价值依旧。
截至5月16日,港股国股行平均PB为0.39X、股息率为6.38%,折价幅度较大,国内地产加码,海外美债利率再冲高回落,叠加红利税优惠预期,高股息港股银行配置价值凸显。
投资建议:
近期银行跑赢市场,港股好股息国股行、A股复苏+成长型银行均实现了较高收益率,由于银行成交量尚未放大,短期行情可能还没结束。复苏类银行继续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成长类银行首推杭州银行,以及其他资产质量稳健,超额拨备夯实的优质银行预计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具体见报告《银行超额拨备还原与估值分析》)。
风险提示:
(1)经济不及预期;(2)金融风险超预期;(3)财政和货币政策过度收敛;(4)利率波动超预期。
倪军:SAC 执证号:S0260518020004
王先爽:SAC 执证号:S026052004
0002,SFC CE No. BQV910
李佳鸣:SAC 执证号
:S0260521080001
报告原文:
《
近期银行上涨的四个原因
——银行投思录之七
》
报告正文请参阅广发研报系统(可向对口销售咨询登入方式):
https://research.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