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博指数
清博是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服务商。目前已有6大SaaS平台,用户数51万+,覆盖新媒体运维、产业研究分析、行业趋势洞察、融媒体运营等多项服务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产品  ·  deepseek“黄金提问公式”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为什么 BAT 没做出 DeepSeek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不论AI多么强大,运营的核心能力始终只有1个! ·  3 天前  
91产品  ·  信用卡品牌推广方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博指数

“妇女”称呼下的女性力量自赋

清博指数  · 公众号  ·  · 2024-03-07 16:37

正文

“当女性称呼自己为’妇女’,力量便不假外求。” 一句句代表着女性力量和态度的句子出现在重庆的龙湖北城天街,也引发了全网新一轮热议。


“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龙湖重庆北城天街策划了一次名为 “WOMEN我们说” 的营销活动,在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同时,强调 拒绝女性词语的污名化 ,力求以客观的释义、朴素的态度、理性的数据, 还原“国际劳动妇女节”本真含义。



随之, 一些女性污名化的词语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圣母”、“小仙女”、“娘”、“名媛”、“女司机”,这些带有明显性别贬低意味的热词,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


01

女性词语污名化

到底有多夸张


提到“女司机”这个词,大众首先想到的是女性在驾驶技术层面具备天生的劣势。


我们截取了 清博舆情近30天全网关于“男司机”和“女司机”词条相关数据 ,发现“女司机”提及量是“男司机”的千倍以上。提及“女司机”,公众负面情绪占比也是正面情绪的2倍左右。



而事实上,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男性驾驶员2.98亿,女性驾驶员1.37亿,交通事故肇事被告人中,男性比例96.6%,女性占比为5.40%。


“圣母”、“小仙女”、“娘”、“名媛”、“女司机”、“粉色”、“女汉子”、“女强人”等诸如此类带上性别标识的词汇,多带有弱势甚至贬义的色彩。


02

女性形象污名化的

社会文化根源


在探讨女性形象污名化的社会文化根源时,我们不得不提及性别刻板印象这一深植于许多社会文化中的现象。 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性和女性应有行为、角色和能力的固定观念,这些观念往往限制了个体的自我表达和潜能发展


例如,女性常被期望展现出温柔、顺从和顾家的特质,而任何偏离这些传统角色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不当,甚至被污名化。在职场中,女性领导者被称为“铁娘子”或“女强人”,这些标签往往带有贬义,暗示她们缺乏女性应有的柔和特质。


在一些教材和媒体内容中,女性角色往往被描绘为需要男性保护和拯救的对象,而不是独立和有能力的个体。这种表现方式不仅 限制了女性角色的多样性,也影响了年轻一代对性别角色的认知



在不同领域,女性污名化仍然存在,且有些情况我们甚至鲜少意识到。 在社交媒体上,女性公众人物和普通女性用户经常遭受性别化的“网络暴力”,包括性别侮辱、外貌贬低和性骚扰等;在特定职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女性往往被认为不适合或能力不足,这种性别偏见限制了女性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自此看来,女性主义运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03

从庆祝到羞于标榜

“妇女”这个词做错了什么


联合国自1975年起开始正式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并将它定为 “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 ,强调通过庆祝这一节日来 推动性别平等、赋权女性以及维护妇女权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在中国,国际妇女节也被称为 “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或“三八妇女节”


一个本该庆祝“妇女独立”的节日,在近几年“妇女”这个词却令女性羞于启齿,取而代之的是“女神节”、“女王节”这些营销味儿十足的词。近 30天“女神节”相关讨论信息量在833w,而“妇女节”相关讨论信息量在239w ,大约只有“女神节”词条的20%。




“妇女”对一部分人而言,变成一个不那么“潮”的词汇,甚至 羞于标榜自己为“妇女”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女神节”的称呼更为娱乐化,势必会淡化“妇女节”原本的严肃意义,即 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平等权益 。回归“妇女节”的原始含义。



04

当女性称呼自己为“妇女”

力量便不假外求


在当今社会,女性自我认同的力量日益凸显,而“妇女”这一称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 承载着女性自我赋权和独立自主的象征 。当女性自豪地称呼自己为“妇女”,她们在宣告一种内在的力量和自信,这种力量源自于对自身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平等权利的坚定追求。



“妇女” 一词,曾经可能被视为对年龄或角色的限制,但现代女性已经重新定义了这一概念。它不再仅仅代表传统意义上的已婚女性或母亲,而是 代表了所有女性——无论是职业女性、学生、艺术家还是科学家 。她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才华和力量,不依赖于外界的认可,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决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