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们,明天我就要脱下军装,离开这片守护了近30年的热土。回首过去9000多个日日夜夜,心中几多感慨与不舍,但最难忘的还是当战士的那段岁月。
在不久前的改革调整中,你们中不少人从繁华都市移防到雪域高原,从作战部队转隶到后勤保障单位。我知道很多人心有不甘,甚至萌生了混日子的念头。临别之际,我想和大家掏掏心窝子,分享一下我的军旅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17岁那年,我高考失利,与大学失之交臂。为了圆心中的军校梦,我选择了报名参军,随着西行的列车来到了喀喇昆仑,渴望着能在部队考学提干。
入伍训练中,我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很快便在同年度兵中脱颖而出。老兵们都说,凭借我现在打下的训练底子,下连后一定能成为精武标兵,入党、立功、保送军校都不是问题。
资料图
然而就在我对未来满怀憧憬时,一纸命令击碎了我的梦想。根据任务需要,我们那批新兵全部被分配至某偏远农场执行拓荒任务。这也意味着我军事素质好的优势将无从发挥,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在农场劳动期间,我们住的是打着通铺的帐篷,吃的是咯咯响的沙石饭,喝的是带泥土的涝坝水,每天顶着烈日战黄沙。一顶草帽、一双手套、一个水壶、一把铁锹便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不禁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军旅生涯的全部?难道我的军校梦就这样破灭了?
虽然心有不甘,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劳动任务,我并没有就此消沉。劳动中,我和战友比施工标准、比完成速度、比个人作风。也正是那几年的历练,锻造了我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对我后面的军旅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
由于完成任务出色,上级破格给了我们一个报考军校的指标。消息传来,我心中的希望再度被点燃,白天生产劳动,晚上复习备考,每天只睡4个小时……经过数月的努力,我在大单位摸底考核中取得第一名。
然而,命运再次跟我开了一个玩笑——由于人武部工作疏忽,我档案中的《士兵登记表》不翼而飞,并因此在考学资格审查中被取消了资格。
对于一个苦苦奋斗的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没有希望,而是手捧着希望却眼睁睁看着它破碎。那段时间,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打算混到服役期满便退伍回家。
就在我数着日子盼退伍的时候,驻地一个水库大坝发生决堤,连队接到封堵决口的命令。
眼见决口处被洪水冲得越来越大,连队十几名党员骨干跳入急流中,手挽着手连成人墙,用身体阻挡洪水对决口处的冲击。连队干部带着剩下的战士,在决口处打了一排又一排木桩,不断投入大量的土石沙包。期间,好几名战友险些被洪峰卷走,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经过全连官兵8小时的艰苦奋战,大坝决口终于被修复合龙。
“决不当孬兵,更不当逃兵!”这次抢险救灾的经历,让我明白只有平庸的人生,没有平凡的岗位,即便普通如我们这群屯田兵,在革命事业中同样担负着自己的使命,有着自己的价值。认真地思考后,我向连队党支部提交了报告:即便考不了军校,我也要申请成为一名志愿兵,在为祖国拓荒中实现青春价值。
心中有了定盘星,心态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觉得眼前这片土地一片荒芜,现在看来却不失壮美;以前觉得劳动单调枯燥,现在品来却乐趣十足;以前觉得条件艰苦,现在却能苦中作乐。不久后,因表现突出,我被上级表彰为“劳动模范”和“优秀共青团员”。
后来,军分区领导了解到我的情况并详细核实后,分区党委专门为我上报情况说明,申请报考资格审查附议。就在士兵考学日期到来的前一周,上级批复终于下达,允许我补充报名。
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我终于如愿地踏入了军校大门。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倍加珍惜,刻苦学习训练。毕业时,我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前往军区机关任职的机会。
然而,我最终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分配时,我主动写下血书,要求回到我的老单位——那个位于戈壁深处的垦荒连队。我深知,自己曾经就像是那片荒漠中的一棵小树苗,若没有组织的关心和战友的帮助,哪有我今天的成长进步?
在海拔40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高原,杨军与官兵一同植树。 代锡科摄影
随后20多年,我就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如今,即将离开这片深爱的高原热土,我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给你们,只是为了告诉大家:虽然环境依然艰苦,但你们的幸运在于赶上了强军兴军的新时代。只要能够心怀梦想,沉下心来,扎下根去,你同样可以在这片雪域高原听到希望破土而出、拔节成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