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7 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与中方举行视频会晤,这本该是一场双方理性交流、寻求共识的对话,然而,耶伦却警告中方,声称如果继续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中国公司将面临 “严重后果”。这一威胁式的言论,瞬间让会谈气氛变得剑拔弩张。不仅如此,她还老调重弹,对中方产能过剩损害美国工人和企业利益这一说法,表示严重关切。
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整个过程中方压根就没多瞅耶伦一眼。这就好比一方在台上张牙舞爪、激情澎湃地表演,而另一方却平静如水,视若无睹,让耶伦完全陷入了自言自语的尴尬境地。
耶伦作为财政部长,在任期尾声仍试图为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定调”。她带着所谓美国的 “关切”,妄图在这最后的时刻,给中方来一场 “鸿门宴”。
她提及的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物资支持一说,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臆测。俄乌冲突以来,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致力于推动谈判解决。而关于产能过剩损害美国工人和企业利益这一指责,更是美方的 “双标” 闹剧。
回顾历史,美国在经济强势之时,凭借自身优势在全球市场大肆倾销,那时怎不见其对产能过剩有半分担忧?如今自身发展乏力,看到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产品竞争力强,便倒打一耙。
中国凭借自身努力,提升产业效能,满足全球需求,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却无辜遭此指责,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耶伦这些人,在任期尾声还妄图通过指责中国来为自己的 “刷分”,向美国国内的强硬派势力 “交差”。他们企图用这种看似强硬的指责,塑造自己对外的 “强硬” 形象,完全是一种刻意打造人设的行为。
美方在这场会晤中的种种无端指责,实则暴露出其深深的焦虑。在俄乌冲突层面,美国投入了大量资源扶持乌克兰,本期望借此削弱俄罗斯,却未料到俄罗斯韧性十足,战局陷入胶着。
美国自身也陷入了 “援助泥潭”,面临经济和军事资源的双重压力。此时,看到中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经贸往来,便妄图通过施压中国来切断俄罗斯的 “外部支持”,缓解自身困境,这是其在军事战略布局上的焦虑体现。
经济领域,美国目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在新能源、科技等新兴产业弯道超车,抢占全球市场份额,而自身传统制造业空心化、经济复苏乏力。
中国产能过剩一说,不过是美国为掩盖自身经济结构问题、遏制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借口,反映出其在经济竞争上的焦虑。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全球制造业的枢纽,“中国制造” 遍布世界。庞大的国内市场、持续增长的消费潜力,让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与抗风险能力。
即便面对美方刻意打压、技术封锁等手段,中国也能依托自身优势,开拓新的市场与发展路径,不惧美方经济恫吓。
在国际形象塑造上,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从给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到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为发展中国家发声,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责任,积累了深厚的国际公信力。
这使得中方在面对美方无端指责时,能够以正义之姿、从容之态应对,让世界看清谁才是真正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的一方。
从短期来看,美方此次会晤中的 “狠话” 失效,让其内部的分歧进一步暴露。耶伦的强硬表态未能得到中方回应,美国国内不同派别对于对华政策的争吵会愈发激烈,将陷入更深的内部分裂困境。
在国际舆论场上,美国的霸权式指责也使其形象受损,更多国家看清其为转嫁自身危机、遏制他国发展不择手段的本质,美国在盟友间的领导力与公信力或将下滑。
长远而言,中美关系依旧充满变数。川普上台后,大概率会重新审视对华政策,毕竟中美之间紧密的经贸联系是难以割舍的现实。
若能摒弃霸凌思维,回归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正轨,中美有望在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复苏等诸多领域携手共进,为世界稳定与发展注入强心剂。反之,若继续沿着对抗老路,中美关系将陷入更深的 “寒冬”,不仅双方利益受损,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也将蒙上阴影。
中方在此次事件后,会更加坚定地沿着自身发展道路前行。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科技研发、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突破,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无论美方如何变幻招式,中方都有足够智慧与定力,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