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台湾老兵遣子女回大陆寻根,子女根据地名按图索骥,却找不到父亲儿时的家乡,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
后来,台湾老兵写信给当地部门:“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
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
➊ 图片来源:网络
是啊,地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无论走多远,一听到故乡的名字,心头总会泛起一阵暖意。
如果有一天,发现故乡的名字变了,漂泊在外的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有些抗拒,觉得
地名改了,回家的方向就没了
。
诗文典籍中那些美丽的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美感,那是我们心中,对中国河山的想象,是我们的怀古之情,是我们的来处。
➊
沉集益影 摄
纵然你没去过徽州,脑海中也会浮现它的样子: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处处流水到人家......它是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也是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➊
➋
东巴木偶 摄
这里孕育出独特的徽州文化:徽派建筑,徽商,徽菜,徽剧......徽州这个名字,早已深深与这方水土融合。
徽州人胡适写信给儿子:“你是徽州人,要记得‘徽州朝奉,自己保重’。”这样的谆谆教诲你是否也听过?
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此生都烙上故乡的名字,不能忘却也不敢忘却。
➊
➋
我非魚、
飞扬之羽
摄
1987年,徽州更名为黄山。黄山也很好,奇松怪石云海,但终不及“徽州”二字优雅有底蕴。更名后,我们的徽州记忆、徽州情结将从何处寻?
➊
图片来源:网络
➋ 陈喆 摄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提起长安,总会想起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那时的长安街头,你可以看到卖酒的胡姬、讨价还价的波斯商人、来华学习的遣唐使......长安接受八方来朝,它有足够的自信,从不担心被外来文明淹没。
➊
食指下的刹那 摄
我眼中的长安,因李白而生辉。那个在长安街头喝酒的李白,酒到兴处,锦绣诗句从口中娓娓而出;醉了,蒙头就睡,天子召见也不去,醉醺醺地说:“臣是酒中仙!”余光中说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东有长安,西有罗马”,长安和罗马一东一西,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最高成就。今天罗马之名尚在,而长安,已被西安之名取代。
“长安”这个名字,永远存在于中国人心头,化作一场关于盛唐的遥远的梦。
➊
图片来源:网络
➋长笛姐姐 摄
武陵深处的桃花源,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一片乐土。
一千五百多年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一位武陵的渔夫行船到桃花深处,突然发现一个洞。他走进漆黑狭窄的洞,出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男女老少都怡然自乐。渔夫停留数日,挂念武陵中事,便离开了。后来想再回去,桃花源却已不辨踪迹。
➊
随心而动 摄
➋ 图片来源:网络
从今以后,武陵桃花源便成为人们心中一缕明亮的光,人生纵有诸多不顺,那片纯净的桃花源永远是精神逃遁的乐土。只要桃花源在,不再惧怕黑暗。
可是如今,武陵之名不复存在,那片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之地,改作“常德”。
关于常德的印象,是米粉;关于武陵的印象,是桃花源,以及桃花源给予的那片温暖的乐土。
➊
翻滚吧小莱 摄
➋
LionLuo 摄
如果你知道白居易,那你一定读过他的《琵琶行》。如果你读过《琵琶行》,浔阳这个地名,你肯定不会忘记。
那时,白居易被贬到偏僻的浔阳,愁闷不已。一天夜里,他与好友到浔阳江头一个酒馆喝酒消愁。夜已阑珊,酒席将散,忽然听到悦耳的琵琶声,便请琵琶女弹奏几曲。
➊
izTimer 摄
➋ 佳人美语 摄
琵琶曲凄凄如诉,白居易感伤曲中意,和琵琶女交谈中得知她的曲折人生,惺惺惜惺惺,写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千古名句。
如今,白居易和琵琶女相遇的浔阳,已经改名为“九江”。九江,虽有“江到浔阳九派分”江水滔滔的壮阔,却终不及浔阳给我的“陌生人相遇,惺惺相惜”的感动。
➊
zlcllzlc 摄
➋ 刷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