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开卷有益,那到底开什么样的卷,才算有益?
一本好书最应遵循的原则或许是奥卡努剃刀原则——“如无需要,勿增实体”。一个理论越少假设和前提越好,适用的范围越宽越好。
一本好书亦是如此。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揭示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底层逻辑,经受时间的考验,从而历久弥新。
愿你我都能在这个大部分人行色匆匆低头赶路的年代,做一个偶尔抬起头看看星空的人。
正文共2271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疫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各国疫情管控分化,让市场格外关注后期各国政策刺激的变化。在国内资金紧平衡的格局下,投资者仍处观望状态,投机情绪较弱,近期市场处于震荡阶段。往往在这种行情下会有人问,市场后续会大涨还是会震荡回落,我们该怎么做。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
《钟摆从不停下,警惕恐惧与贪婪的循环》
中,我们提到了投资者的心理和情绪波动就像是钟摆,有人恐惧无措,也有人贪婪无度。随着“钟摆”一次次从一个端点向另一个端点摆动,无数人在恐惧和贪婪之间不断循环。
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是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不同,对于同一件经济事件有着千万种不同的解读。
当然,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许多人都具有数据分析的能力,也就有很多人能通过分析,得出近乎相似的认知结论。
但是,因为各自心理上所受的影响不同,他们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所采取的行为也各不相同。
利用市场的无效性是投资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无效性是指市场的错误定价,由投资者们(自己和他人)的错误决策导致。
我们在本篇文章中会一一探讨《投资最重要的事》第十章 “抵御消极影响”中论述的投资中心理因素的重要影响。
有些投资者将投资视为智力训练,享受在资本市场中与未知的对手进行博弈的过程,但大部分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仍然是获益。正如马克斯所言,对利润的渴望是驱动市场及整体经济运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渴望若是演变为贪婪,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股市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定律叫做盈亏同源,是市场博弈中非常核心的一个思想。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牛市中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无论方法正确与否,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能挣到钱。但若是因此确信自己的投资方法是正确的,等到熊市时仍然用同样的错误的方法进行投资、一味冒进,就会把在牛市挣的钱亏完,甚至亏得更多。
你所采用的错误的盈利方式,必然也会成为你未来的亏损源头。
如果投资者一味地追求高收益,而忽略背后存在的风险,那么这种极度“渴望”将驱使投资者加入逐利的人群,最终付出代价。
因此,危险往往产生于渴望变成贪婪的时候。
与贪婪相对应的是恐惧。
这种情绪并不代表理性的、明智的风险规避,或对市场的敬畏,而更像是贪婪,只不过是站在钟摆的另一端,同样意味着过度。因此恐惧更像恐慌,是一种过度忧虑,妨碍了投资者本应采取的积极行动。
当投资者受到恐惧的拖累时,其表现不如指数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害怕时,我们心中的压力、焦虑和紧张会严重降低我们作为决策者的技能,导致在关键的时刻做出错误的决定和行动。
2008年从美国房贷巨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到雷曼兄弟破产,再到美林、AIG、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资银行被收购、政府接管或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市场一度陷入“人人相信形势只会更糟”的境况中,恐惧情绪席卷全球。
在最黑暗的时刻,其实投资者更需要强大的判断力。
第三个因素是人们容易放弃逻辑、历史和规范的倾向。
近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市场上出现了较多投资理财和网络借贷等项目。受这些产品的高收益特征推动,部分投资者对P2P网贷、现金贷和小额贷尤其感兴趣。
但为什么就在这类项目先后被监管部门叫停、频繁出现爆雷后,依然有投资者接受这些迅速致富的可疑建议,并投入资金呢?
相信谁都会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是正确的,明白没有任何策略能够带来无风险的高收益率。
但是在贪婪的驱动下,大家往往会轻易地忽略了市场规则,摒弃了以往的教训。
正所谓收益与风险成正比,高收益无疑伴随着高风险。
古雅典的一位雄辩家德摩斯梯尼说过,自欺欺人是最简单的,因为人总是相信他所希望的。
尽管有些投资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短期有利可图的高风险项目长期却是危机四伏,但身边依然有人在不断强化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进一步放大了他们内心的贪婪。他们已经不再怀疑用基本面分析出来或是量化模型算出来的结果,盲目勾选了接受“免费午餐”的选项。
这便衍生到了影响投资的第四个因素——从众。
从众的压力会使人放弃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以上提到的怀疑精神,将与生俱来的风险厌恶抛之脑后,转去相信毫无意义的东西,最终陷入骗局或遭遇失败。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从众仅能取得平均业绩。”
所有投资者都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投资者本身就是市场。
投资者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才能在起伏的市场中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获得持续超越市场的收益回报。
羡慕和嫉妒导致的心理偏差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投资情绪和行为。
羡慕一般是无害的,但嫉妒是一种憎恨情绪,这种心理会令人不平衡,产生消极情绪。尽管这都是人性,但对于投资而言是非常有害的。嫉妒可能使得投资者陷入盲目的比较与跟风,造成严重的损失。
投资者都会用收益来评判自己或是不同投资经理的水平,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高收益背后隐含的高风险。更为科学的业绩比较方法应该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比如Sharpe Ratio(夏普比率),若是在下行市场中Sortino Ratio(索提诺比率)则会成为更为合适的指标。
除了拥有更为合适的业绩比较标准,避免嫉妒还要做到“知己”,制定符合自己能力圈的策略,通过耐心达到设定的目标。
嫉妒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
最后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是自负。
投资需要自信,但盲目的自信就是自负,在永远选择能够验证自我观点的信息时,忽略任何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这种过度自信通常会让人们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风险并夸大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但其实多数人天生就倾向于高估自己。
瑞典心理学家欧拉·斯文森研究发现,93%的美国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但是事实上,根据平均水平的定义,有50%的司机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司机的驾驶技术低于平均水平。
回到投资,
避开高风险行为,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经常自省,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太多的自我满足,但却是创造长期财富的最佳准则。
想要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就必须运用第二层思维,因为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胜算呢?
以下是橡树资本管理公司行之有效的方法:
-
对内在价值有坚定的认识。
-
当价格偏离价值时,坚持做该做的事。
-
足够了解以往的周期,先从阅读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交谈开始,之后通过经验积累,从而了解市场过度膨胀或过度萎缩最终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
-
透彻理解市场对极端市场投资过程的潜在影响。
-
一定要记住,当事情看起来“好到不像真的”时,它们通常不是真的。
-
当市场错误股价的程度越来越深(始终如此)以致自己貌似错误的时候,愿意承受这样的结果。
-
与志趣相投的朋友或同事相互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