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探
美剧资深鉴赏员,电影专业老司机,推荐真正好看的影视作品,日剧韩剧也是不会错过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不到4折!KAYANO ... ·  10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埃里森放话“48小时AI定制癌症疫苗”:是颠 ...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男人的内裤,怎么这样了?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国家地理Look ... ·  5 天前  
巴比特资讯  ·  第一批DeepSeek开发者,已经开始逃离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探

漫威最佳,谁赞成,谁反对?

影探  · 公众号  ·  · 2024-03-12 11:33

正文

关注我,淘好片,刷好剧


现在的漫威,风雨飘摇,命途多舛。


每每有一丝曙光,就总要拉一坨大的。


前不久, 新版《神奇四侠》敲定选角。


新一代“神奇先生”,将由“曼达洛人”佩德罗·帕斯卡主演;


“隐形女”一角,则由近年风头正盛的“白寡妇”凡妮莎·柯比担当。


另外还有约瑟夫·奎恩的“霹雳火”,以及艾邦·摩斯·巴克拉赫的“石头人”,都是银幕魅力极强的实力咖。


《新神奇四侠》定角海报


谁知快乐只有三秒。


接着传来征服者康扮演者梅杰斯,因家暴丑闻被官宣开除的消息。


《复联5》放弃“康之王朝”副标题,康故事线可能会被换掉。


作为原定灭霸之后的最大boss,这将意味着, 漫威过去多年的苦心经营,面临推倒重来的风险。


征服者康


一地鸡毛的烂摊子,三四年了,愣是不消停。


曾经出手即是精品的漫威,有多久没让你激动过了?


如今,一部漫威旧作,悄然步入了十周年。


过去十年,它的地位不降反升,甚至 被亿万粉丝冠以“漫威最佳”的头衔。


而它,当之无愧。


「美国队长2」

Captain America:The Winter Soldier

十周年



地狱开局


2014,漫威的变革之年。


就在两年前,《复仇者联盟》横空出世,全球砍下15亿美元票房,盆满钵满。 ‍‍‍‍‍‍‍‍‍‍‍‍‍‍‍‍‍‍‍‍‍‍‍‍


迎来第一个大高潮后,漫威再接再厉。
‍‍‍‍


2013年的《钢铁侠3》和《雷神2》,借着《复联1》的余温,卖得都还不错。 ‍‍‍‍‍‍‍‍‍‍‍‍‍‍‍



然而,辉煌背后,仍有不足之处。


那个在构想中, 本该和钢铁侠伯仲之间的人物,没立起来—— ‍‍‍‍‍


他就是美国队长。


漫威早期当家英雄,企业文化台柱,复仇者联盟的绝对领导。 ‍‍‍‍‍‍‍‍



但很遗憾,此前美队的每一次亮相,都没有充分施展角色的魅力。 ‍‍‍‍‍‍‍‍‍‍‍‍‍‍


《美国队长1》全球票房仅收3.7亿美元,高于《无敌浩克》,排名倒二。


当年很多观众,并不认这个顶着A字面罩的锅盖侠。


彼时的美队,甚至被吐槽为“主旋律”人物,缺乏魅力,形象呆板。 ‍‍‍‍‍‍‍‍‍‍‍‍‍‍‍‍‍‍‍‍‍‍‍‍‍


盾铁两条腿,就这么瘸了一条。


这样下去,对漫威接下来的步伐,势必会有拖累。 ‍‍‍‍‍‍‍‍



地狱开局下,当《美国队长2》被提上日程时,无人看好。 ‍‍‍‍‍‍‍‍‍‍


谁能想到,本片将在未来十年被奉为经典。 ‍‍‍‍‍‍‍‍‍‍‍‍‍‍‍‍‍‍‍‍‍‍‍


“经典”这两个字,可不是我探的一家之言。 ‍‍‍‍


若是问身边任何一个漫威铁粉,MCU的最佳电影是什么,《美队2》必位列三甲。 ‍‍‍‍‍‍‍‍‍‍‍



就连漫威官方,也深知这一点。


美国队长的饰演者克里斯·埃文斯,几天前接受采访,都坦言:


“自己拍过的漫威电影中,最满意最喜欢的,就是《美队2》。”


相关报道


酷寒战士


《美国队长2》的副标题,是《 The Winter Soldier 》。 ‍‍‍‍


这个称呼,一语双关。 ‍‍



若为直译,便是“凛冬中的尖兵”, 形容战斗中极度危险的处境 ‍‍‍‍‍‍‍‍‍‍‍‍‍‍‍‍‍‍‍‍‍‍‍‍‍‍‍‍‍‍‍‍‍‍‍‍‍‍‍‍‍‍‍


简称: 酷寒战士 ‍‍


用于形容片中的美队,恰如其分。 ‍‍‍‍‍‍


史蒂夫·罗杰斯——二战功勋、超级士兵、岁月不着痕迹的95岁老人。 ‍‍‍‍‍‍‍‍‍‍‍‍‍‍‍‍‍‍‍‍‍‍‍‍‍‍‍‍‍‍‍‍‍‍‍‍‍‍‍‍‍‍‍‍‍‍‍‍‍‍



《复联1》纽约之战后,他旅居华盛顿,成为神盾局的一员。 ‍‍‍


没事儿早上跑跑操,以博尔特的配速逛游几小时;



偶尔接个外勤,盾牌在手谁与争锋,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 ‍‍‍‍‍‍‍‍‍‍‍‍



在局里,他为尼克·弗瑞效力,常和黑寡妇并肩作战。 ‍‍‍‍‍‍‍‍‍‍‍‍‍‍‍‍‍‍‍‍‍‍


可谁知,某次对阵海盗的较量中, 黑寡妇临时脱队,似乎身背别的任务。


种种迹象表明,弗瑞局长有事正瞒着他。


史蒂夫隔天向局长当面抗议,合作的前提是坦诚。 ‍‍‍‍‍‍‍‍‍‍‍‍‍‍‍‍‍‍‍‍‍‍‍‍‍‍‍‍‍‍‍‍‍‍‍‍‍‍‍‍‍‍‍‍



弗瑞拗不过,只能带他去参观了绝密工程—— 洞察计划 ‍‍‍‍‍


原来神盾局正在秘密修建新的空中航母,上面配备高科技武器,能将犯罪行为提前预知,果断出击,避免后续造成的社会损害。 ‍‍‍‍‍‍‍‍‍‍‍‍‍‍‍‍‍‍‍‍‍‍



多么完美的新世界秩序?可美队却不假思索反对。


一件恶事,倘若尚未发生便加以惩治,那便是欲加之罪。 ‍‍‍‍‍


更何况,洞察计划事无巨细的监管,会让公民们失去隐私和自由。


当年他们老兵愿意打二战,不就是为了捍卫人权吗? ‍‍‍‍‍‍‍



听完美队的话,局长嘴上强硬,心里却踌躇了。


神盾局受世界安全理事会管辖,他找到上司皮尔斯商议,看看是否有回旋的空间。 ‍‍‍‍


没成想,这险些将自己推入深渊。



原来所谓的“神盾局”,自创立以来就不断被老对手“九头蛇”渗透,偷家偷到了骨子里。 ‍‍‍‍‍‍‍‍‍‍‍‍‍‍‍‍‍‍‍‍


全局上下,恨不得有一半都是九头蛇的爪牙,皮尔斯亦是。 ‍‍


所谓“洞察计划”,本身就是九头蛇的一场阴谋。


趁着局长没醒过味来,皮尔斯策划了一场刺杀。 ‍‍‍‍‍‍‍‍‍‍‍‍



连带着,美队、黑寡妇这样潜在的威胁,也统统被打成了逃犯。 ‍‍‍‍‍‍‍‍‍‍‍‍‍‍‍‍‍‍‍‍‍‍‍


真相尚不明朗, 美国队长正在被美国通缉。 ‍‍‍‍‍‍‍‍‍‍‍‍‍‍‍‍‍‍‍


此时的他,成为孤立在凛冬之中的尖兵。 ‍‍‍‍‍‍‍‍‍‍‍‍‍‍‍‍‍‍‍‍‍‍‍‍‍‍‍‍‍‍‍‍‍‍‍‍‍‍‍‍‍‍‍‍‍‍



副标题的另一种译法,特指本片反派—— “冬兵”


刚一登场,就将弗瑞局长挑落马下,极具压迫感。


随后又越战越勇,美队寡姐加起来,都近他不得。



可谁知,冬兵身上,有着惨痛的前史。 ‍‍


他是美队二战时的战友巴基 ,第一部在战斗中阵亡,尸骨无存。 ‍‍‍‍‍‍‍‍‍‍‍‍‍‍‍‍‍‍‍‍‍‍‍‍


实际上,他并没有死,还被九头蛇掳走,改造成超级士兵。 ‍‍‍‍



自此,巴基失去记忆,代号冬兵,数十年执行过无数暗杀行动。 ‍‍‍‍‍‍‍‍‍‍


直到这次,与挚(jiu)友(ai)史蒂夫狭路相逢。 ‍‍‍‍‍‍



得知真相后,美队陷入到巨大的纠结中。 ‍‍‍‍‍‍‍‍‍‍‍


他要铲除九头蛇,却不想伤害无辜的巴基。 ‍‍‍‍‍‍


本片的另一条主线,就是看这对CP相爱相杀,如何收场。 ‍‍



电梯战神


《美队2》到底好在哪呢?


解答这个问题,不如换个角度问:


现在的漫威电影,究竟差在哪?


我探看来, 《美队2》有的,恰恰是如今漫威欠缺的。 ‍‍‍‍‍‍‍‍‍‍


盘活美队IP,并不是件容易的事,MCU总舵主凯文·费奇深知这一点。 ‍‍‍‍‍


为此,他进行了开创式革新。 ‍‍‍‍‍‍


凯文·费奇


《美队2》的核心定位,是拍一部以超级英雄为“题材”的政治惊悚“类型”片。 ‍‍‍‍‍‍‍‍‍‍


题材、类型,可别小瞧这两个词,天壤之别。


以往的超英电影,“超级英雄”本身就是类型。 ‍‍‍‍‍‍


起承转合,三幕模版,从起源到成长到战斗,自成一脉。


而费奇所做的,就是 将超英的公式打破,从多元庞杂的类型片种里取经取材。 ‍‍‍‍‍‍‍‍‍‍‍‍‍‍‍‍‍‍‍‍‍‍‍


借鉴情景喜剧的

《旺达幻视》


只有这样,在漫威动辄一年两三部的高密度产出中,观众才不至于审美疲劳。 ‍‍


《美队2》成功后,这条铁律也得以贯彻。 ‍‍‍


比如《银河护卫队》系列主打太空歌剧、荷兰弟版《蜘蛛侠》是青春物语、《旺达幻视》套着情景喜剧的壳子、《蚁人》系列也有相当的侠盗电影属性。


《蜘蛛侠:英雄归来》海报

致敬《早餐俱乐部》


由此可见,《美队2》的这次试水,高瞻远瞩。 ‍‍‍‍‍‍‍‍


但是,作为一家只做超英电影的厂牌,漫威在类型片上的经验,几乎为0。 ‍‍‍‍‍‍‍‍‍‍‍‍‍‍‍‍


为此,编剧团队大量从以往电影中汲取灵感。 ‍‍‍‍‍‍‍‍‍


剧作上,本片参考了不少70年代的政治惊悚片,主要借鉴 《秃鹰七十二小时》


《秃鹰七十二小时》


这部1975年问世的冷战电影,讲述一名CIA探员,自从发现局内不可告人的勾当后,身陷一连串灾难事件的故事。 ‍‍‍‍‍‍‍‍‍‍‍‍‍‍‍‍‍


整个剧作结构,被《美队2》完整承袭下来。


为此,剧组甚至请来《秃鹰》男主罗伯特·雷德福饰演大Boss皮尔斯,以示致敬。 ‍‍‍‍‍‍‍


新老造型对比


至于人设,也要改。 ‍‍‍‍‍‍‍‍‍‍‍‍‍‍‍‍‍‍


政治惊悚片,往往并没有大开大合的场面,玩的是心眼,是普通人面对强大集体时的困境。 ‍‍


这就必须要给美队设立合理的上限,不能是毁天灭地的存在。 ‍‍‍‍‍‍‍‍‍‍‍‍‍‍‍‍‍‍‍‍‍‍‍‍‍‍‍‍‍


是英雄,但最好别太超级。


故而本片中,对美队的清晰定位,是 特工 ‍‍


便于夜间作战的 祛色潜行战衣

写实感十足


而特工,通常讲究近战,要把动作戏玩的漂亮。


为此,导演罗素兄弟重点参考了《谍影重重》。


这个新千年备受推崇的特工IP,以 手持摄影 凌厉剪辑 著称。


《谍影重重》


尤其动作戏,玩的是障眼法,不求硬桥硬马,但要短平快,足够视觉刺激。 ‍‍‍‍


《美队2》里的几场战斗,恰如其分。 ‍‍


冬兵美队首场较量,镜头越晃越带感。



战术上,逐步递进,避免审美疲劳。


先是重机枪死命招呼,而后飞盾大战,最后直接上小刀。



整个一套下来,上百组镜头,分镜师头发一把一把掉。


但效果上,绝对立竿见影。



而最为经典的 电梯大战 ,更是体现了无与伦比的 小空间调度


鲜为人知的是,电梯名场面的灵感来源,同样有迹可循。 ‍‍


1995年的 《虎胆龙威3》 中,老牌硬汉麦克莱恩就遭遇了相同的时刻。 ‍‍‍‍‍‍‍‍‍‍‍‍‍‍‍‍


他通过警徽编号意识到身边的警员有假,图了个先下手为强。



《美队2》电梯戏的视听调度,俨然就是前者的翻版。


由此,足以看出《美队2》团队的用心。


不是一味瞎鼓捣,走哪看哪,而是广泛取材,旁征博引。 ‍‍‍‍‍‍‍‍‍‍‍‍‍



而清晰的定位,也足以看出领导层的精明与果决。 ‍‍‍‍


曾经巅峰漫威的成功,是多方发力的成果。




过时之人


名义上,《美队2》是一部单体电影。


但实际,拍的是群像。


人物塑造,同样是《美队2》历久弥新的根本。 ‍‍‍ ‍‍‍‍


当然,论起角色的数量,自然无法和《复联》系列、《银护》系列相提并论。


但是,哪怕就这些个配角,真要摊开了分析,内容太多也太杂。


我探只挑细节, 从这些极易被忽视的细枝末节,就能看出编剧的扎实细腻。



新老角色,咱各举一个。 ‍‍‍‍‍‍‍


先说新人冬兵。


极具压迫感的造型,让他刚一登场便吸粉无数。 ‍‍‍‍‍‍


靠着霸气侧漏的台步,喜提 “九头蛇第一男模” 的title。 ‍‍‍‍‍‍‍‍‍‍‍‍‍‍‍‍‍‍‍‍‍‍‍‍‍‍‍



可是,他的身上,却显出极其痛苦的撕扯。 ‍‍‍‍‍‍‍‍‍‍‍‍‍‍‍‍‍‍‍‍‍‍‍‍‍‍‍‍‍‍‍‍‍‍‍‍‍‍‍‍‍‍‍‍‍‍‍‍‍‍


被九头蛇控制,抹除记忆,残害无辜。 ‍‍‍‍‍‍‍‍‍


可谁知,杀人如麻的冬兵,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善人。 ‍‍‍‍‍‍‍‍‍‍‍‍‍‍


当他意识到自己身份不简单时,皮尔斯一个巴掌扇过去,又随手给了颗糖: ‍‍‍‍‍‍‍‍‍‍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全人类谋福。”



几十年来,冬兵忘了一切,他唯一记得的,或许就是这个信条。 ‍‍‍‍‍‍‍


九头蛇虚无缥缈的flag,让他甘愿做个屠夫。



我探最心疼的,是这个镜头。


吃下定心丸后,冬兵咬住牙套,强忍剧痛重新洗脑。 ‍‍‍


动作之娴熟,暗示洗脑之频繁。 ‍‍‍‍‍‍‍‍‍‍‍‍‍‍


几十年来,这肯定不是头一回。


一个有着古希腊文学色彩的悲情人物,就这样立住了。 ‍‍‍‍‍‍‍



再聊聊,那人见人爱的寡姐。


如果说,缠着冬兵的,是现世;那么缠着寡姐的,则是梦魇。 ‍‍


寡姐虽是神盾局王牌特工,但投诚而来的她,根不正,苗不红。


生来就是间谍,更是让其大半辈子生长在谎言之中。 ‍‍‍‍‍‍‍‍‍‍‍‍‍



寡姐毕生追求的,是信任和坦诚。


片中弗瑞局长为了逃避追杀,被迫假死。 ‍‍‍‍‍


真相大白后,心里哭了半天丧的美队埋怨他,为什么连我们都瞒着。 ‍‍‍‍‍‍‍‍‍‍‍‍‍‍‍‍‍‍‍‍‍‍‍‍‍‍‍‍‍‍‍‍‍‍‍‍‍‍‍‍‍‍‍‍‍‍‍‍‍‍‍‍‍‍‍


弗瑞轻飘飘表示: “我不知道眼下还能信任谁。”


寡姐听罢,心情些许沉重。 ‍‍‍



无论多少次用行动表现忠诚,在多疑的弗瑞眼里,她始终是局外人。


然而,在正义与名誉相冲的危难关头,她又会毫不犹豫牺牲自己。 ‍‍‍‍‍‍‍‍‍‍‍


皮尔斯威胁说,一旦神盾局机密文件曝光,你的前史就会全盘泄漏。 ‍‍‍‍‍‍


寡姐笑言: “走着瞧。” ‍‍‍‍‍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当然,《美国队长2》,归根结底还是一部美队的电影。 ‍‍


拍不好美队,拍好再多配角也是跑题。


本片对美队形象的开发,入木三分。 ‍‍‍‍


《复联1》曾释出过有关美队的三分钟删减片段,取名 《过时之人》 ‍‍‍‍‍‍‍‍‍‍‍‍‍‍


对于21世纪来说,一个骨龄只有二十多岁的百年老翁,属实有些超纲了。 ‍‍‍‍‍‍‍‍‍‍‍‍‍


美队与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明显格格不入。



前作中,这种严肃古板的人设,是最不讨年轻一代喜欢的。 ‍‍‍‍‍‍‍‍‍‍‍‍‍‍‍‍‍‍‍‍‍‍‍‍‍‍‍‍‍


而本片最可贵的,在于并没有改变美队的性格,而是想方设法呈现另一面。 ‍‍‍


严肃,可以是专注;古板,可以是坚守。 ‍‍‍‍‍‍‍‍‍


更何况,美队作为二战老兵,美国历史“最伟大一代”的一员,拥有当下时代不具备的诸多品质。


这些就足够迷人了,不是吗?



编剧界有一个专有名词: 人物弧光


用人物的转变,去带动故事的张力,是百年来类型片的不变法则。 ‍‍‍‍‍‍‍‍‍‍‍‍‍‍‍‍‍‍‍‍‍‍‍‍‍‍‍‍


然而美队这个人物,却是个 “零弧光”的反类型角色 ,他的性格、处世、想法,从头至尾没变过。


编剧的思路,是用美队的不变,映衬时代的改变,也就是所谓的 “以不变应万变” ‍‍‍



这种人物写法,非常高级,也行之有效。


本片里的美队,有太多的迷人之处。 ‍‍‍‍‍‍‍‍‍‍‍


乐观、谦逊。


面对时代,他从不内耗,随身一本小册子,为落下的七十年补功课,年轻人说什么就记下来,完全没有架子可言。 ‍‍‍‍‍‍‍‍‍‍



富有领导力。


部署任务时,将战术拆解得头头是道,果断分配部署,还总能身先士卒。 ‍‍‍‍‍‍‍‍‍‍‍‍‍‍



重情。


面对已是耄耋之年,身患失智症的挚爱佩姬,他仍像当年一样宠溺,心里永远放不下。



重义。


为了唤醒被洗脑的巴基,他甚至甘心献出生命,只为兑现“陪你到最后”的承诺。



他也有 极强的人格魅力。 ‍‍


简单的一段演讲,就能让追缉他的神盾局分化,哪怕一个文职人员,面对反派的枪口都敢说: “这是队长的命令。”



诚然,美国队长的头衔,来源于二战时期的政治宣传。 ‍‍


但史蒂夫·罗杰斯,真正让它成为 一种图腾 ‍‍‍‍‍‍‍‍‍


这也是为什么,当《复联3》旺达被逼入了墙角,美队突然从阴影中现身时,观众就觉得稳了。 ‍‍‍‍‍‍‍‍‍



同理,《复联4》结尾的那声“复仇者集结”,也得由他喊出来。 ‍‍‍‍‍‍‍‍


美队的精神属性,无以复加。



如此完人,连编剧都不忍鞭笞,定要令其圆满。


穿越时间,选择自然老去,与佩姬终成眷侣。


说到底,美队仍然念旧。


那块带有佩姬相片的怀表,随身携带,从未忘怀。



《复联4》结尾,史蒂夫补上了佩姬那支舞。


配乐响起《 It's Been a Long, Long Time》的旋律,为两人的故事画上句号。


而这首bgm最早登场,是《美队2》里,局长在史蒂夫家中随手播放的唱片。


最爱的歌,配最爱的人,此缘横跨七十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