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藏书家韦力,藏书三十余年,著有《古书收藏》、《书楼寻踪》、《芷兰斋书跋初集》、《芷兰斋书跋续集》、《古书之美》(合著)等。我的藏书楼“芷兰斋”收有古籍七万余册,二十万卷。我的藏书讲究“四部齐备”,同时杂而且专,侧重活字本、稿抄校本、殿版书和印谱碑帖。2011年,我开始为自己的藏书撰写书跋,结集为《芷兰斋书跋》出版。
从9岁开始,我就对收藏产生了兴趣,真正接触到古书,大约是1983年。北京开了第一届“古旧书市”,我把半年来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175块钱都换成了书。90年代初,我开始系统读学术史的东西,比如一些前人的藏书观,慢慢地体悟到什么是好东西。搞收藏是个实证科学,实证科学是“眼学”,通过见的多少、知识积累来形成“眼力”。我开始藏书的时候,研究古籍的书很少,从历史角度来讲,虽然号称百年无废纸,但其实书依然有普本和善本之分。怎样去鉴定某部书是普本还是善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得心仪的古籍?
关于古籍收藏的一切,欢迎大家提问!
学以致深 您好,请问,古籍存放的条件和古籍修缮的渠道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韦力:相比较而言,北方更适合古书的保存,因为线装书最怕潮湿,因此,若您处在南方,则首先要解决除湿问题。其实线装书除了解决好除湿问题外,其他的问题不大。关于古书的修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已经举办了多次古籍修复培训班,因此说,每个省的图书馆内都有专门的修复机构,而这些机构大多能够帮助私人收藏者修复古籍,当然,需要一定的费用。
没牙仔 韦先生你好,关于藏书我最大的苦恼是北方的空气环境,不开窗人难受,开窗灰尘实在太大,差不多一两周书柜里就一层灰,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韦力:这也同样是我的烦恼。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没办法,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要买带门的书橱,虽然也有些灰尘会透过缝隙钻进书橱内,但毕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按照老子的观点,天下的一切都是相对而言者,因为有了丑,与之相对者才是美;前跟后,高跟低,一切都是比较而言。在北方藏书虽然有灰尘的烦恼,但远比潮湿对古书的伤害小得多。所以说,您尽量将书橱的缝隙弄得严一些,就很不错了。
心是孤独的猎人 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刻本,都是影刻收藏可以吗?
韦力:影刻是中国版刻中的一个特殊专用名词,采取这种方式刻书成本较高,一般只有大藏书家才会偶尔为之,所以你所说的现在的影刻,我不知道指的是哪些。以我的理解,您说的应该是影印本,不是影刻。
三镜 一本书能存多久一般?听说当今出版之书寿命小于古版,真的吗?
韦力:是的。因为真正的古书是用手工纸制作,到如今许多唐代的纸依然完好如初。而现在印书所用是工业用纸,这种纸中含有化学物质,会将纸张中的木纤维烧断,所以说,现在出版物能够保留百年以上就很难得。
绿衣812 韦力先生好。可否讲一讲你历年收藏的古籍善本都是怎么保存的,除了木质书柜外是否有定期杀虫防霉?在众多芷兰斋收藏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古籍?
韦力:我处在北京,而本地的自然环境对藏书有着天然的好处,因为这里既不潮湿,也不十分的干燥,因此我在木制书橱内放了一些樟木屑,而我在入橱之前,也会将新买来的书进行除尘。从南方来的书,我就会用专用的冰柜来冷冻,而后这些书放在橱中保留了这么多年,全都平安无事。至于到我的所藏,我很难说出哪部书是自己的最爱,如果一定要这样想的话,没有得到者,应该更喜欢吧。
笛本尚竹 韦力老师好,您的新作《书楼觅踪》一共经历了多少年的寻访?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书楼有哪些?
韦力:关于《书楼觅踪》,其实是陆续跑了三年多,其所收内容没有包括此前出版的《书楼寻踪》,但是《觅踪》一书是两年前所交稿者,此后我又寻访到了一些书楼,只能今后再出《续编》了。我喜欢宏大的东西,书楼也是如此,天一阁的历史最悠久,但那座楼实在跟它的名称不相符。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嘉业堂更令人震撼,这也正是我佩服刘承幹的地方。
狗的梦想天空 韦力老师好,看您近期出版的《书楼觅踪》,真是大开眼见,请问您寻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趣事呢?如果这个书楼遗迹已经不太可循,您当时的心情是否会特别失落?
韦力:谢谢夸赞,寻访的过程已经大部分写进了书内,那就是我当时的心态,当然,我的目的就是要寻找藏书楼,没有找到,心情失落也是必然,因为我还没有练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本领。
Sophia 韦力老师好,正在拜读您的新作《书楼觅踪》,这是您对于中国现存书楼的一次寻访。书中提到了许多像钱谦益、纪昀、袁枚这样的才子+文人+藏书家,他们的藏书是否有他们各自的特色?就您自身而言,您觉得藏书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韦力:在古代,有了知识才可能考取功名,有了功名才能够做官,而做了官才可能发家致富。当然,这样的一个循环也并不绝对,我只是大概而言者。他们有知识在,当然其藏书水准也肯定很高,我没有他们的那些本领,只是尽自己所能,买到一些喜欢的书,得书有得书的快乐,而读书也同样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我而言,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笛本尚竹 韦力老师好,很爱您的《书楼觅踪》,您的寻访真是太有意思了,历史和古籍的完美结合,不知是否还有续集要出?
韦力:套句官话来说,《书楼觅踪》可以称之为“阶段性成果”,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多少古代的藏书楼,于我而言这是个未知数。所以我的寻访之旅仍然在进行中,而《书楼觅踪》则只是两年前的寻访结果,此后我又找到了一些,因此我的寻访之文还要写下去,今后出《续集》是肯定的事情。
恶趣味美少女 韦老师,我刚看完您的书楼觅踪,我想问问为什么西南地区,你走访了贵州,却没有四川呢?四川地区应该藏书家也不少吧?
韦力:关于《书楼觅踪》,只是我三年的寻访成果,并且仅是私家藏书楼部分,因此在四川我寻访到的书楼有的并没有纳入此书之内。何况,《觅踪》是在两年前结集,此后我跑到的其他藏书楼并没有发表出来。因此该书出续集的时候,您就能够看到了。
笑啸江湖 您好,拜读作品,被您学识征服。主要想请教下研究方法,您作品中常引用的古代近代各名家评议,是您平时积累记住的,还是为了研究专门查阅的?引用的一些文献比较生僻,您是如何知道里面有您需要的材料的呢?
韦力:谢谢您的夸赞,我对自己的记忆力还算自负,但我也记不住那么多的书,所以我需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出了些索引,以便提示自己从哪本书中能够查到相应的资料,这种做法需要多年的积累。而今网络的资讯越来越发达,如果自己的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别人能够轻易搜得者,这样的书就没有了可读性,除非不得已,以我的态度来说,还是尽量使用一些别人不常用到的引文。
徐震宇 嘉德拍卖行描述的古籍“纸本”是不是就是竹纸?白棉纸会单独标出吗?
韦力 不一定。纸本是个笼统说法。因为对于古纸的确认,确实不容易。同时,对于古纸的名称,也没有权威的定论。所以,将不好确认的古纸,统称为纸本,恰恰是谨严的客观态度。
投影的城 古籍的纸张怎么样制作的,为什么可以保存这么长时间。还有就是到书店也发现线装版的古籍很贵,为什么呢?
韦力:古法造纸,因为里面没有化学添加物,这是古书能够长久保留的主要原因,而今天的工业造纸则在纸浆中加入了许多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物会慢慢地毁损纸中的木纤维,所以,现代用纸所印出的书,没过多少年就发黄发脆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古法造纸的成本很高,如果新印线装书也是用传统方式造出的纸张,当然价格不会便宜,但是这样的书却能够长期地保存下去。好货不便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秋风不再 韦老师,您经常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书吗?若作为一名普通读看,可以借阅国图等公立图书馆的善本书吗?
韦力:经常买。公共图书馆的善本一律不外借。书是用来读的,这句话没错,但善本还有文物属性。文物不外借,应该是全球通例吧,比如您喜欢蒙娜丽莎的微笑,您就跟卢浮宫的管理人员说,借给我拿回家挂几天。若对方拒绝,您肯定会说:这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为什么不能挂在我家的客厅!善本同理。
姆们姆们 随着信息沟通的发达和便利,已经很难有“捡漏”的机会了。请问先生,目前没有丰厚的资金支持,中产以下人家是否已经无能力参与到古籍收藏行列中了?
韦力:中国是古籍流传数量最多的国家,虽然说这些书大多数已经进了公共图书馆,但能够在民间流通的古书也同样不少,您所说的“捡漏儿”这件事,到什么时候都能发生,因为古书太多,所以没有人能够把每一部古书都研究透彻,而一部不为人关注的古书很可能有很大的价值在,如果这种巨大的价值仅被您一人发现了,您就可能以很便宜的价格将其买到手,这就是所说的“捡漏儿”吧,所以说,即使到了今天,如果你下工夫研究典籍,而你的研究深度又超过了别人,那么,您捡漏儿的机会就来了,所以,我的观念是:到什么时候买古书都不晚,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也同样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秦儀 收集古书的首要是更好的获得原始第一手资料来增加知识的书籍,还是为了获得更好更完整的书籍的满足收藏欲呢?有没有可能书的内容很一般但却在其它地方包装精良,值不值得入手呢?
韦力:藏书与用书,既有叠合也有背离。藏书确实是一种癖。但爱好藏书的人,总还是有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完全不读书的藏书家应该不存在。从收藏角度来看,有些书确实是收藏价值大于文献价值。就如同您所言的包装精良内容一般。
姆们姆们 韦先生好,好奇藏书最大的成就感是源自哪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韦力:您说的有道理,我觉得藏书之好,从好的方面来说,可以称之为求知欲,从坏的方面来说,其实就是一种贪欲,但这种贪欲的表现形式不同,比如有的人就喜欢环游世界,而有的人则喜欢吃遍天下的美食,说到底,这都是一种贪欲,但是如果你有能力满足自己的这种贪欲,这就是一种快乐的人生,因此我的藏书也不过就是如此罢了。
争渡,鸥鹭 您好,据说很多艺术家和收藏家都会跟银行“玩游戏”,抬高艺术品价格,这算是业内常态吗?
韦力:您所说的这种情况我也听说过,但我觉得这种做法不是主流,毕竟能够玩金融、玩银行的人绝非等贤之辈,而他们的关注点也是拍卖上出现的重头戏,非普通人可以染指者,所以我觉得这种事情不足为虑,这就有如打开窗户换新鲜空气,偶尔飞进只苍蝇,也用不着因噎废食地从此再不开窗了。
罗 这么多年来,家里也累积了各种图书万余册,从连环画到一些学术期刊,十分杂乱。感觉价值不大,也无法整理,但还是继续买书。百年之后,这些书只能重归地摊吗?
韦力:其实聚聚散散是天下一切事情的规律,藏书也是如此,您买了这么多的书,我想您的买书过程一定很快乐,而将这么多的快乐延续到了今天,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天下不存在永远,我们今天能够得到许多的古书,都是因为前一代藏书家的散出,所以说,有散才有聚。我不知道您的具体情况,如果您经济条件很富裕,家里也有地方能放得下这些书,那您就快乐地玩下去,用不着想今后怎么处理的事情。如果您对藏书已经意兴阑珊了,那么亲手将这些书处理掉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快乐过了就可以了。
李不明 请问您如何看待古籍的数字化以及古籍重藏轻用的现象?谢谢。
韦力:就使用而言,古籍数字化是个好事情。古书流传到今天,因为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所以有些书已经变得很脆弱,每翻阅一次,都会对珍贵的古籍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写书是为了让人读的,单纯把它藏在那里肯定不是每一本书作者的愿望,而数字化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学者而言,数字化的古籍跟看原本一个字都不差,而只有搞版本目录研究者,才有必要翻看原本,因为搞这方面的研究,不单纯是要看上面的文字,还要研究古籍的用纸、装帧等等其他一些信息,因此说,“古籍重藏轻用”其实没什么不对。
安富尊荣 近两年喜欢上线装书,请问新刷古籍书哪些出版社的哪类书有收藏价值?
韦力:关于新刷古籍,这要看原版存世量的大小,因为刷印的越多,版面就越模糊,而其质量也就越差。80年代初期,文物出版社曾用旧版刷印过一些古籍,我觉得刷印质量不错。近些年,扬州广陵也刷印过一些,其质量就比他早些年的所刷提高了许多,当然纸张也是个重要的原因。以前旧版新刷不太关注纸张问题,而近些年无论是用纸还是装帧,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以收藏价值论,当然是版面清晰、用纸考究、装帧精美的新刷古籍最值得收藏。
本期编辑:刘雨濛
欢迎戳阅读原文↓↓来澎湃问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