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孙晴悦
●
公号
╳
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
《奇葩说》杨幂和北大状元那一期真的挺好看的。
几句话而已,把人和人之间那种“低声下气”的傲慢,“自以为是”的自嘲,那种很微妙的“看不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这是一场戏,
演员未必能在几个镜头里演出这种感觉,编剧未必能用几句台词就写出——人和人之间这种我可能尊敬你,却有点看不上你的感觉。
首先刘纯懿上台先介绍自己,“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个过气的高考状元”。
然后介绍自己用了内卷这个词。接的是,“简单和康永老师和杨幂老师解释一下内卷这个词”。
马东说,和康永解释没关系,为什么要挂到杨幂呢。
杨幂的表情也是一言难尽,哈哈。
刘纯懿开始那种很夸张的笑和解释,“杨幂老师刚才瞪着无辜的大眼睛,我也想听听的那种表情,哈哈哈哈哈哈哈。”
反正我作为观众,我搞不懂她笑得这么夸张是在笑什么。是为了节目效果内涵一下杨幂,倒是可以理解,但后来的采访里,她解读了这一段,我真的惊呆了。
“我比较担心,我说的那个内卷,她没办法听懂”,
这个抓耳挠腮,加上和节目里略微相似的那种笑,讲真要不是看了这个表情,我真的很难相信,可以这么坦荡地“自以为是”,就,真的发自内心觉得她不懂。
还没够,还能继续“高高在上”解释一句:
“但是我希望杨幂老师能参与到我的这个讨论中吧。”
她理所当然觉得所谓内卷,所谓她想要阐述的词儿,她想要讨论的话题,马东薛兆丰一定是懂的,而杨幂则非但很可能不懂,她觉得杨幂都参与不到他们的讨论里。
杨幂可能你流量好,你可能明星当得好,但最新的互联网热词,我们讨论的话题,你大概率是不懂的。
我倒也不觉得她有恶意。
有很多文章写这个北大状元太骄傲,仗着自己出身名校看不起娱乐圈。
后来我仔细想,倒也真没必要上纲上线到什么名校,也不见得是这个女孩刻薄,而是可能她身上放大了人性的这个部分。
和名不名校无关,
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是我们很容易犯的错误。
我们很容易都觉得自己的行业辛苦,自己付出的努力多,而对别人的付出轻描淡写,对别人的行业不屑一顾。
做技术的,觉得产品都是自己研发的,自己博士毕业做行业最前沿的研发,接触的都是全球的最新技术。
你们销售有什么本事,不就是擅长说话,擅长推销么。
在城中最好中学当英语老师的,父母和亲戚朋友觉得工作非常体面,也被家长捧在手心。
轻描淡写说起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女孩,当年就是不好好学习,现在好像在卖手机壳吧。
我们当然尊重技术研发,全球最前沿的创新当然激动人心,但做技术的不知道,
其实他们公司的销售团队市场团队,也各个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各个身怀绝技:
本身不是学外语的,在非洲小国呆了一年就学会了当地语言,
每个国家都有当地市场和不同的政策,调整不同的策略和方案,市场是靠一点一滴的勤奋和重复劳动死磕下来的。
并且,
就单单擅长说话本身,也是很值得尊重的本事。
让别人如沐春风,和句句给别人添堵,天壤之别。
把毕业班的学生一个个都送入名校,当然是桃李满天下的成绩。
但其实,她也不太知道,卖手机壳的发小女孩,从零起步,手机壳到充电线耳机,如今做跨境电商,东南亚市场,从完全未知到做下几千万营收。
没有好坏的。也不用钱衡量成功。
而是,不要高估自己,低估了别人。不要觉得只有自己才是改变世界的,而对别人的努力不屑一顾。
尊重每一个行业,和行业里的每一个人。
就算这个同学没有做到几千万营收,你也并不知道别人的处境和境遇。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竭尽全力,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好,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把自己划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抱着双手,看不起别人,把自己活得太窄了,是很大的遗憾。大概率,其实你并不知道别人的行业,外面的天地,是有多辽阔。
而我们,真的太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了。
不是指责任何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这样评价过别人。
之前一个人在日料店吃面。座位挨得实在太近了,旁边两个女孩聊天一清二楚。应该是两个幼儿园的班主任女孩,大声地在讨论自己班上的家长。
“xx家,是挺有钱的,但说到底也就是做小买卖的。不像xx爸爸,500强的财务总监,完全就不一样的。”
“大公司的真的不一样的呀。”
“对啊,开个奶茶店也算创业?”
两个应该是很年轻的班主任女孩。这样的谈话,其实每天在很多场合,或者在脑子里会转过这样的想法。没什么可批评的。
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已有的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来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评价。都没有恶意的。
可能很年轻的时候,我也会有一样刻板的想法,也曾经会这么轻描淡写地评价一些人,一些行业。
对去大机构的师姐特别崇拜,而对毕业后自己开火锅店的师哥则觉得,“他不就是挣了点钱么,有什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