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2月21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21 小时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像云朵一样软!好吃到连吐司边边都不放过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正在报名!2025顺义北京半程马拉松来了!还 ... ·  3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中国影史top1《哪吒2》,官方唯一原创番外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这里是“渝尔代夫”,我们在江边逍遥似神仙|谷雨影像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21-06-03 12:31

正文




摄影|刘嵩

撰文|真真

编辑|迦沐梓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似乎是一夜之间,人们将视线投注到这座山水之城——穿楼而过的轻轨、飞架长江的索道、防空洞里的火锅店,共同组成了外地人眼中的魔幻之都。

而在重庆崽儿刘嵩看来,坡坎、阶梯、江水、索道,是重庆人生活的日常。在他的镜头里,独特的山水景观自然地铺展成背景,于是船上跳水的少年、江边裸泳的老人、洪水中手牵手走过的情侣、露天茶馆制造出的“渝尔代夫”跳脱出来,对本地人而言,不管外界如何看待,他们总能气定神闲地演绎着这座城市的品格。


在江边制造“渝尔代夫”

每一种称呼都定义着重庆的不同面向。 这里是朦胧的雾都,是高低错落的山城,也是蜿蜒流淌的江城。 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于朝天门,沿岸散落着港口与码头, 人们依赖江水生活,形成了一套属于重庆的江边生活体系。

重庆江边,通常活跃着三类人:一类人竭尽所能利用江水,在此洗衣、擦车、垂钓;一类人以江水为背景展开娱乐,喝茶、约会、游泳、放风筝;还有一些人则在江边讨生活,他们要么经营着船上餐厅,要么在礁石上支起烧烤摊、挑担叫卖凉面冰粉。

从上至下:2003 、2006 、2020年

每年春天的枯水期是各类活动开展的旺季。2006年那会儿,重庆长江大桥下的珊瑚坝上流行的是跑马和卡丁车。枯水时江滩裸露,人们驾着卡丁车或摩托在砂砾上驶过,也有人骑马从沙洲走向水中浅滩。

对于重庆人而言,珊瑚坝,这片由长江水冲击形成的沙洲,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休闲乐园。将时间往前推半个世纪,这里曾存在过一个二战时期的机场,只在枯水期开放,涨潮时机场便随之关闭。如今,江上餐饮船早已绝迹,跑马场和卡丁车也已经让步于生态绿洲的打造,新的生活姿态正不断涌现在江边。

江边沙滩一字排开的塑料桌椅配上茶瓶,露天茶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了起来。人们在这里喝茶谈天,眼前是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对岸是朝天门码头上“扬帆”的来福士。尽管比不上马尔代夫的海清沙幼,但空气里依旧弥漫着度假的气息。

2020年夏天,江北嘴的打渔湾火爆网络,阳光、沙滩、微风……“渝尔代夫”的称号不胫而走,本地人一边调侃着,一边享用着。

江水并不总意味着休闲,有时也制造灾难。历史上的重庆曾经历过数次特大洪水,而在反复的夏季涨水中,重庆人也调试出一种更为从容的心态。2010年重庆遭遇特大洪峰时,朝天门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人们等待洪水过境就像是在迎接一场重大的仪式。你会发现,少年可以在没过小腿的江水中练习骑自行车;年轻男女悠然坐在江水中央一处礁石的藤椅上聊天;一对情侣挽起裤腿,挽手走在没膝的洪水中。


九龙滩的裸泳者


重庆的男娃儿们是在江边长大的。刘嵩记得小时候,玩伴们几乎人手一个橡胶轮胎,经常比赛跳水、游泳。2006年那会儿,朝天门的江边常常能看见光着身子跳绳的男孩,也有从码头趸船跳入嘉陵江的少年。他们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明快的弧线。

如今只有九滨路、石门大桥等少数几个地方还可以下江游泳。在石门大桥,一处老码头遗留下来的一个高达四五米的高台,成了跳水爱好者的跳台。人们常常结队前往,鱼贯跳入江水中。有人绷直了身体和脚尖,也有人大笑着伸出双臂等待降落。跳水者们与江水融为一体,然后再沿着石壁手脚并用地攀回岸边,完成一个循环。

九滨路一处偏僻的江滩,是重庆最后一个民间裸泳滩

男性是游泳者的主力,但也不乏女性的参与。在南岸江边一处礁石上,一位五十来岁的阿姨正在做着游泳前的准备,她用一条彩色丝巾造了个临时“更衣室”,快速地换好了泳衣。大家以各自的方式游向江水,怀抱轮胎,或是裸露身体。人们从江边出发,以最自由无谓的姿态返回少年。


平凡而炙热的热爱

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是重庆最鲜明的标志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码头文化在此处繁茂发展,形成了最早的商业中心。2004年,朝天门的地标还是32层楼高的重庆港客运大楼和三峡宾馆,8年后,两栋建筑完成了它们的时代使命,在爆破声中轰然坍塌,取而代之的是2019年拔地而起的来福士。每到夜晚,这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出糖果般的光亮,夜色中的重庆无限接近未来。

从小生活在重庆的核心解放碑一带,刘嵩发现一些老街景早已消逝,新的生活方式则更迭生长。记忆中童年的解放碑一再被超越,过江索道让步于跨江大桥,临江而建的吊脚楼也成为短视频里爆火的打卡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