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杭州,美丽富饶,走在繁华的街道,也许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地方都曾在汹涌的钱江大潮之中。
苕溪治理后,适合耕种良田多了,随着人口稠密,向钱塘江“要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东汉年间,得益于华信等人所修筑的“防海大塘”,陆地在西湖东北一带展开,钱唐县治也顺势迁到今龙游路一带,并长期稳定下来,迈出了杭州滨江而建的第一步。
不过隋朝虽然设立了杭州城,建立了“东南大郡”,其实当时也不过就万余人家。这个城市的第一次大规模建设,发生在唐末五代时期,钱镠做了杭州刺史后。
钱镠是第一个把杭州作为“家”来系统管理这座城市的人。他首先从治水开始,以最大的力量来修筑杭州外围的海堤,这个海塘从六和塔一直到艮山门。这一来,作为杭州最大的生态威胁被降伏了,人们称他为“海龙王”。1983年,在杭州南星桥附近的江城立交桥施工现场,人们发现了五代钱氏捍海塘的遗址。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对钱塘江的治理就没有杭州城。怒潮被制服,再治理西湖。他以一个军事指挥官的风格设置了大批“撩湖兵”,疏浚西湖,在城内建百余口水井,解决了杭州城市居民饮用水的问题。当然,钱镠治水最终还是为了营城。他先后分三次建了杭州的夹城、罗城、子城,尤其是罗城的修建,奠定了杭州易守难攻的腰鼓城格局。这一城池规模为此后的宋、元、明、清的杭城奠定了基本格局。
在唐末五代这个“干戈扰攘、四方鼎沸”的时代,杭州因钱王治理而成为乱世中的乐土。公元1002年,柳永路过杭州,沉醉于杭州的繁华秀美,写出了千古名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钱镠王鼎盛时期,杭州城已经有居民十万户人口近50万。之后吴越纳土归宋,浙江未经战乱而入新朝,宋仁宗赵祯美名杭州“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