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这一成果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比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且燃烧后无污染残留,据估算,全球已探明的可燃冰总储量为10万亿吨碳当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以上,所以可燃冰被认为未来接替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性能源的新能源。
可燃冰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
比如,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我国可燃冰预测远景资源量超1000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广阔。那么这些可燃冰到底都藏在哪里呢?
可燃冰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域,以及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下面。可燃冰占用体积小,蕴含的能量却不可估量,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科学家们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蓝鲸一号”钻探平台上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作业中(5月16日摄)。
其实,我国对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经进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区相继发现存在标志。而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区,全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近800亿吨在南海。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占据了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比例,而过量燃烧煤炭正是雾霾产生的主因。
虽然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动煤改气,但这使得本就紧张的天然气供给,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迫切需要巨量的清洁能源。
可燃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的机会,它的开发利用,将有望逐步改善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保守估计,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一些专家认为,可燃冰投入商业开发确实是进一步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战略资源。不过,可燃冰开发距离商业性开发还具有一定距离,这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未来我国在技术的安全环保方面及经济性方面都需要提升。
可燃冰的商业价值巨大,但开采难度和风险也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因为可燃冰多埋藏海面几百到上千米的深处,开采将面临海底的温度、压力、海水的腐蚀等等诸多技术问题,此外,可燃冰作为海底结构的一部分,如果开采不慎,可能破坏海底地质构造,并导致大量甲烷释放。
正因如此,对于可燃冰的开采,舆论一度比较悲观,认为短期内中国还无法赶上先进国家,掌握海底可燃冰开采技术。
但事实改变了这样的判断,2013年,我国首次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如今,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我们更实现连续超一周的稳定产气,这意味着,我们已跨入了可燃冰产业化的门槛。
可燃冰连续稳定试开采成功,是中国能源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要知道,可燃冰勘探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学科,包括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钻探工程、地质实验技术、海洋生物学等等。可燃冰的稳定试开采成功,更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强大支持。
根据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期间,通过研制深远海油气及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装备,我国将推进大洋海底矿产勘探及海洋可燃冰试采工程,力争2020年实现商业化试采,研制成功全海深潜水器和深远海核动力浮动平台技术。
业内人士透露,从目前地质调查局试采可燃冰的连续性和产气量来看,我国可燃冰离商业性开采已经不远,预计在2030年以前,可燃冰资源将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那时,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也将大大缓解。我们可以用上燃冰汽车了!~
综合 | 新华社 央视新闻
编辑 | 赵偲容
深圳特区报
深圳权威媒体资讯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