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票面上,大都标印邮资金额,称为“面值”。
不过,有些邮票由于各种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标印面值的,这种邮票称被为“无面值邮票”。
民国后期,国内通货膨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物价一日三涨,邮资处于极不稳定的状况。
起初还可以用不断加盖的办法来应付,后来连加盖也追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只好发行无面值邮票,每天、甚至每小时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临时定值出售。
这套无面值邮票共四枚:
第一枚供国内平信用,以火车、轮船为图案,橙黄色;
第二枚供挂号信贴用,以泰山的南天门为图案,赭红色;
第三枚是供快递信函贴用的,图案是投递员与摩托车,青莲色;
第四枚是航空邮票,以飞机为图案,深绿色。
1946年,晋绥解放区曾发行五种单位邮票,也是无面值的,供寄平信、挂号和印刷品贴用。
这套无面值单位邮票已成了我国解放区邮票中极其难得的珍品。
1941-1943年,盐阜、苏中、淮南等解放区也先后都发行过无面值邮票。
因为当时寄信是免费的,因此不需要面值。
邮票上印有不同的文字,以区别邮件的类别。
苏中区发行的“平”、“机”、“快”字邮票,是专门传递党、政、军邮件的交通局免费发给各单位战士使用的。
“平”字邮票是供一般干部、战士寄信贴用;“机”字邮票是供机要公事邮件贴用的,不仅要求保密和安全,而且邮递人员要把这类邮件单独打成一包,如遇敌情还要随时机动处置;“快”字邮票用于快信,交通局接到贴有“快”字邮票的信件,应立即派人送出,不能迟误。
淮南区1942年发行的“稿”字邮票,专供淮南区出版的《新路东》报记者和通讯员向该报邮寄稿件用。
在全世界的25万种邮票中,专门用于投稿的邮票这还是仅有的一种,极其珍贵。
淮南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发行邮票的新四军根据地,1942年淮南区交通总站发行一套无面值邮票。
当时寄发的邮件都不收费,所以发行的邮票也不印面值,只在邮票上印有“平”“机”“快”字样,以表示信件的种类和递的方法。
此套邮票分为“平”邮、“机”邮、“快”邮3种6枚,称为无面值邮票。
“平”邮,图案是帆船在波浪中进行,背景有云朵,加印一个“平”字。
一枚是红“平”字,绿帆船;另一枚图案相同,绿“平”字,红帆船。
“平”邮,贴平信用。
“机”邮,图案为一手举火炬,加印一个“机”字。
一枚是红“机”字,绿火炬;另一枚图案相同,绿“机”字,红火炬。
“机”邮,是贴机密信件用的。
“快”邮,画面为一只展翅的飞鸽衔信,加印一个“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