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ITICS策略
中信股票策略团队最新观点与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你的提示词根本只是在浪费算力,如何让deep ... ·  2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你的提示词根本只是在浪费算力,让deepse ... ·  3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90%的用户不知道!触发DeepSeek深度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ITICS策略

【中信策略(H股)】“外围波动”中的机会,今日南向买入超100亿

CITICS策略  · 公众号  ·  · 2018-02-05 21:06

正文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中信策略团队

杨灵修/秦培景/徐广鸿/裘翔



事项

受上周五美股、美债暴跌影响,港股今日低开下跌2.6%。截止收盘,恒生指数回升,下跌1.1%。但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超100亿。



评论

美股美债下跌,源于全球投资者对美联储紧缩超预期担忧,资金面拖累港股表现,并非企业盈利等基本面因素。 上周五出炉的美国一月非农数据大幅超预期,其中,工资增速更是达到九年来的最高水平2.9%,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胀担忧。道指下跌666点,创2008年10月来的最大的点数跌幅。同时,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飙升至2.8%以上。美股美债下跌,反映全球市场对美联储紧缩步伐超预期的担忧,加之美联储新任主席鲍威尔上任偏鹰派的表态,引发市场不确定上升,触发下跌。

从基本面看,中国内地的宏观经济稳健。 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大都符合市场预期。2017年,盈利增速预计位居前列的钢铁、有色、煤炭等周期行业虽然可能经历增速高点,但供给侧改革的推进,PPI依旧保持在3-4%以上,我们对这些板块2018年业绩增速依旧乐观。伴随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消费复苏,自下而上我们预计:港股2018年整体市场(以港股通作为全样本)的盈利增速在12%左右。 春节后的年报和一季度的业绩或超投资者预期,在此背景下,有利于中国内地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不论是对海外还是内地南向资金

全球资金持续流出美国股市债市,也并非完全负面,或配置新兴市场资产。 在过去一段时间,美国股市下跌、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元持续走弱,印证了资金流出美国市场。但新兴市场除了受到情绪面的影响外,并非完全负面。根据EPFR数据监测,年初至今的五周时间内,海外资金净流入中国内地市场资金达81.3亿美元,且在过去两周呈现加速态势(EPFR为样本监测,趋势较体量更重要)。全球资金流出美国,或选择配置新兴市场,这其中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

更重要的是,“互联互通”正在改变港股生态,A/H两地市场融合,港股与美股等外围关联度下降,与内地关联却逐渐上升。 2000年初至2015年底,恒生指数与标普500的相关系数为0.56,而2017年以来,两者的相关系数已下降至为0.43。相反,2002年至2014年底,恒指与沪深300指数的相关系数仅为0.34,但沪港通开启后,2015年以来,相关度已大幅上升至0.60。“互联互通”机制正在改变港股原有生态,香港市场与美股的关联度已明显下降,两地市场进一步“融合”

今日港股通共计净买入102.3亿,创下2015年4月后的新高,机构类沪港深基金布局较快增长。 个股角度,今日中国神华(6.84亿)、兖州煤业(5.40亿)、中国石油(3.34亿),买入分别排第一、第三和第十,内地投资者对周期股的青睐,从侧面印证对中国内地经济基本面信心。同时,之前市场担忧监管导致沪港深基金增量放缓,但最近数据显示,整个沪港深基金的发行还是加快,1月份沪港深基金发行大概25只,12月份13只(详见:中信证券H股策略专题—详解内地港股类基金,2018-01-31)。

配置建议:看好必选消费,大金融及传统周期龙头。经济企稳下,CPI结构性抬升是大概率事件, 体现的形式可能是消费升级、产品升级(例如啤酒,乳业等)。在CPI上升初期,必选消费最具配置价值,其上市公司盈利、毛利率的提升都将有加大抬升。 同时,我们继续看好大金融板块, 港股券商今年受益于港股市场IPO活跃程度提升,盈利有望提升。 最后,传统周期行业仍然具有预期差, 供给侧改革推进,PPI依旧保持在3-4%以上,我们对这些板块2018年依旧乐观。

风险因素: 无涨跌停保护下的投资风险;香港市场资金大幅外流。




中信策略团队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