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塔
青塔-大学从未如此有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慧聚首医 共创辉煌 | ... ·  6 天前  
青塔  ·  重磅!这些高校,获批国家级平台 ·  5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本科院校,诚聘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塔

实力翘楚!中国理工“第一校”,腾飞!

青塔  · 公众号  · 大学生  · 2024-10-02 18:28

正文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成功获批2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位居2024年度全国高校最前列。学校正踏着稳健的步伐,向世界级顶尖学府的目标迈进!

近年来,学校在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平均位居全球第220位;理科本科生源稳居全国“双一流”高校前列;在招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获评全国首个A+;202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2024年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连续四届院士增选不断线……

从烽火岁月到科技前沿,走过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北京理工大学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科技为引领,教育为基石,不断书写着自己的辉煌篇章。

岁月长河 辉煌征程

为铸就陕甘宁边区工业之基,夯实抗战胜利的坚实后盾,1939年中共中央于延安沃土之上播下了科学之种——自然科学研究院。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三年后,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图 | 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和现在的学校主楼

北京理工大学就这样扎根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与北京的天际线一同,勾勒出未来的模样。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不仅承载着光辉的历史,更以卓越的学术实力引领着科技创新的未来。

北理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珠峰学科稳居全国高校前列。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世界大学排名近5年跃升366位。光芒之盛,令人瞩目,这是对北理工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也是对其卓越学术实力的最好证明。

攻坚克难,北理工的使命力量

作为国防七子之一,北理工在国防领域的杰出贡献,如同钢铁长城一般,坚固地守护着国家安全和繁荣。

学校深度参北斗组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碳中和、社会治理、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全面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能力发展建设,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代反坦克系列导弹、“中国复眼”、北斗组网……每一步北理工都走的业业矜矜、扎扎实实。

中国复眼——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的深空探测雷达,一个集合了高精尖科技与创新精神的杰作,它静静地坐落在重庆的山水之间,如同一位深邃的守望者。

图 | 中国复眼

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更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北京理工大学的征途不仅在莽莽大地,亦在皓空长天。

我国航天科技史上的多个“第一”都由北理工学子创造: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东方-1号的创造等等。北理工培养的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 “东方-1”号探空火箭发射瞬间

科技报国,国之大者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是北理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是北理工的校风。代代北理人牢记校风校训,在各个行业燃烧着自己的光亮。

迄今30余万名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14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8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时代先锋和治国栋梁。

图 | 时代楷模彭士禄
彭士禄院士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他的领导下,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设计和建造核潜艇的国家之一,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理工学子,既有彭士禄院士这类深海蛟龙般的探索者,潜行于未知之渊,为核能与海洋科技开拓新境;亦有翱翔天际的雷达筑梦师,编织安全之网,于万里高空守护家国安宁——王小谟,一位在雷达技术领域熠熠生辉的星辰,用一生为祖国打造千里眼

图 |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王小谟院士带领团队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引领我国实现了从地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跃。
从核潜艇的深邃到天空的辽阔,从无声的核能到振翅的雷达波,两位院士的足迹跨越了海洋与天际。
继往开来,在这些学术泰斗的引领下,一批青年才干正以他们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学术潜力,续写着学校的辉煌。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北理工校友乐天向我们传递着一声声“北京明白”;2014届本科校友鲍硕凭借过人的科研实力和迅捷的应变能力成为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首位女性总调度,高效稳健处理过“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等多项调度工作;2000级光电学院博士曾桂林在2022年当选为全国优秀企业家,实干笃行打造夜视产品,服务国防装备……
图 | “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鲍硕
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坚定的北理工学子,用一生的执着追求,书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北理之光。

学术花园,科研高地
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宏伟蓝图中,卓越不仅是追求,更是常态。
北理工现有国家一流专业4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承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牵头建设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图 | 爆炸物威力测试现场(实验室爆炸实验场)
学校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其中40余名战略科学家,180余名领军人才,国家级创新团队41个,省部级教学名师近30人,连续三年年度新增国家级人才超过100人。2019年以来,学校新增两院院士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稳居国内前列,牵头获家科学技术奖27项,2024年北理工教授牵头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图 | 由赵维谦教授主持的“高精度激光差动共焦-干涉检测技术及装置”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截至2023年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84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
此外北理工还多次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高水平原创性成果。
图 | 化学与化工学院王博、冯霄教授团队的相关成果于2024年9月6日发表在《Science》上,北京理工大学是该工作的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学校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年均科技投入保持在60亿元以上的高位水平,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北理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各项成就的取得是全体师生员工不懈努力、追求卓越的结果,也是学校坚持国际化视野、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

图 | 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新生开学典礼
在2024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姜澜以《“立德、立志、立行” 书写绚丽青春的北理工新篇章》为题寄语广大新同学。勉励广大学生要心怀“国之大者”,静心修于德、潜心志于学、恒心成于行
北理工精神代代相传,每一年的北理工都是一批青年学生新的起点,愿越来越多的北理工学子们在这片知识的沃土上,播种智慧,收获成长,携手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熠熠生辉的北京理工大学,必定在未来的征程上继续扬帆起航。正如校歌里唱的那样:“前进,向前进,北京理工大学振起腾飞的翅膀,前进 ,向前进,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