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筛网
早筛网是中国首家聚焦于疾病早筛早诊早治领域的行业资讯和产业服务平台,以专业的报道推动中国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为方针,普及“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理念和中医“治未病”理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早筛网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韩璎教授报告分享

早筛网  · 公众号  ·  · 2024-12-05 12: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1月26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韩璎教授出席优抵生物举办的“从蛋白到疾病”学术交流会议并做报告分享。

韩璎教授首先从身边的实际案例切入,让大家意识到阿尔茨海默病(AD)对老年患者及其家人的严重危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AD已从往昔的难以确诊转变为如今可明确诊断,乃至在临床前期即可被准确识别。在治疗方面,继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之后,新兴的重塑肠道菌群和单克隆抗体类的药物应运而生,有效填补了临床前期药物治疗的空白。

韩璎教授指出,关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最好从源头做起。 要阻断疾病,关键在于以改变早期病理为目标的早期诊断。只有在早期对因治疗,才可能临床获益。如果在神经元开始变性之后再启动对因治疗,临床获益将非常有限。在临床前期,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包括吃、动、用、思、睡等方面的非药物治疗。


接着,韩教授详细介绍了2024最新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AD诊断与分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将AD分为7期,0期为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1、2期为临床前期,3期为痴呆前期(轻度认知障碍MCI),4、5、6期为痴呆期,其中6期为重度痴呆。韩教授提出,普通群众并不熟悉AD,往往到达痴呆期后才去医院就诊,这时药物的治疗效果已经不好。因此,AD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韩璎教授课题组既往发表的主观认知下降(SCD)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药物干预进行的系统回顾和统计结果显示,在SCD阶段开始非药物干预是有效的。“根据2024年《柳叶刀》分析的14种可防可控的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只要大家注意并终生控制好几点,就可降低45%的患病风险。比如,从小接受教育,活到老、学到老,保持大脑活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注意保护听力,当有听力问题时及时治疗或佩戴助听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保持好心情等。” 韩璎教授特别指出,现在看来,抑郁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首发症状或伴随症状。特别是老年人的抑郁,不要单纯只看作是情绪问题。此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进群、合作、投稿请扫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