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住房大数据
中国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是由国内外房地产研究学者共同发起的跨机构学术平台。实验室致力于住房大数据的共享与挖掘,定期发布大数据房价指数(BHPI)。官网:www.zfdsj.org。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住房大数据

不提“房住不炒”,是否意味着“房住可炒”?

住房大数据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9-03-05 18: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据媒体调查,住房制度位列2019年两会最受关注的十大议题之一。

广大细心的两会关注者发现,相比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没有再提及“房住不炒”。

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住房相关表述是“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

据此,有人猜测,政府工作报告“删除”了“房住不炒”,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将具备松绑的可能性?

首先,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并不能解读为“删除”该政策方针。

政府工作报告包含全年各方面的工作,不可能罗列所有的政策方针。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房价相对平稳的背景下,2019年报告不提“房住不炒”,只是因为遏制炒房的相关机制已经运作良好。这不是“删除”了2018年报告中的“房住不炒”,而是工作着力点的因时变化。

其次,“房住不炒”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实城市主体责任”隐含的政策前提。

城市主体责任到底是什么呢?其核心要义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避免房价大起大落。而如果“房住可炒”,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房价大起大落不可免。关于这一点,历史经验可以充分证明。

最后,经过严厉的调控,虽然房价获得了暂时的稳定,但中国大城市房地产进一步泡沫化的风险仍然存在。

与此相适应,要保持房地产的健康平稳发展,必然是长期制度建设与短期调控手段相结合。单纯地依赖于长期制度建设或市场化改革,并不能解决当前的房地产问题。

综上所述 ,不提“房住不炒”,并不意味着“房住可炒”。 大城市房地产调控仍将延续,但具体调控手段可能存在一定的科学化空间。


作者简介

邹琳华,男,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模拟实验室副主任。大数据房价指数(BHPI)创始人,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要发起人。



文章推荐

1

环比上涨3.67%,燕郊房价触底回升还是临时反弹?

2

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2018年12月)

3

2018年大数据房价成绩单,表现最差的城市居然是?

4

2019年1月142城市大数据房价排名,查看所在城市房价坐标







·END·

住房大数据

致力于中国住房信息的透明化


微信公号:住房大数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