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币圈早知道
币圈第一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总投资超6.86亿!北塘古镇又有新动作 ·  昨天  
生态梦网  ·  无法取得资质!北塘国际学校将被盘活 ·  2 天前  
生态梦网  ·  大手笔!继航母之后,滨海再添旅游新地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币圈早知道

美国“徐翔”来抄底比特币了!这次要出大风浪吗?

币圈早知道  · 公众号  ·  · 2018-07-13 23:38

正文

币圈早知道
李笑来、宝二爷等15万圈内人都已关注我们


今天 ,彭博社爆出一个大新闻: 亿万富翁Steven Cohen投资了一家基于区块链,专注于加密货币的对冲基金Autonomous Partners,消息人士称投入的资金量非常大,Steven Cohen将作为该对冲基金董事会成员,参与重要决策!Reddit更有传言Steven个人已经抄底了百万美元以上的比特币。 这可能是这位金融巨鳄在解禁之后掀起的再一次大风浪。



有币友要问了,这个Steven Cohen投资个对冲基金,哪里牛逼了?不是很正常吗?中国现在都出来多少个基金了,基金数量可能都比项目要多!币总想说,牛逼之处在于,是Steven Cohen干的,他可以说是美国“徐翔”,但是他的名气是比徐翔不知道大多少倍,他在对冲基金领域,可能就像麦克泰森在拳击界,他跟徐翔更大的共同点,可能就在他们都被抓进去过。


Steven Cohen曾经有多牛逼?


1992年,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同一年,美国人科恩在华尔街建立对冲基金SAC。那时不仅仅是中国,许多美国人也不太清楚“对冲基金”是什么。人们感觉去对冲基金工作的,大多数是野心在大银行无得到满足的交易员。他们鄙视大机构,也没耐心为了奖金跟老板讨价还价。他们进入对冲基金,穿着牛仔裤和拖鞋上班,一点也不高大上。


在普通人心中,对冲基金是帮有钱人管钱的机构。它们使用做空工具,吸引风险偏好高的成熟投资人。


然而1995年以后,对冲基金越来越惹眼。他们敢于使用杠杆、承受风险,不长期持仓,擅长短线交易,赚到钱就走。他们向投资人收取高额的管理费和业绩提成:2+20。这种收费模式现在被私募机构广泛袭用,但在当时的华尔街,还十分新鲜。


对冲基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赚钱机器。假设一家基金管理20亿美元,他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先收4千万进账。到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对冲基金创始人比如Paul Tudor Jones 和 Ken Griffin已经十分有名,他们管理几十亿的钱,住着2万平方英尺的豪宅,出行坐的是50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


美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包括有幸去美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精英,都挤破脑袋想去对冲基金。


道理很简单:钱多。


2006年,高盛CEO赚了5400万美元,然而当年前25名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经理中,垫底的都挣了2.4亿美元。同年,科恩赚了9亿美元。到2015年,整个对冲基金行业已经管理了3万亿美元的规模。对冲基金成了华尔街食物链的顶端。

重新定义对冲基金,改变华尔街的,是这个叫Steve Cohen的人。



科恩在华尔街是个谜一样人物,他曾经连续20年,取得每年平均30%的回报。即使在华尔街最优秀的基金经理看来,也不可思议。


最让人困惑的是他高回报的来源。他不像索罗斯或者P. T. Jones有明确的策略或哲学,也不去赌宏观大势或者房地产市场的兴衰。他只是非常有天赋,用中国俗话来说,就是“盘感”极佳,对股票的走向感觉灵敏,火速地买进卖出,每天交易几十只股票。


年轻的交易员拼了命地想为他工作,有钱人排着队想把钱给他管。到2002年,SAC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管理规模达到了150亿美元。华尔街亲切地把科恩称为“Stevie”,像神一样崇拜他。


与此同时,上万家对冲基金在华尔街冒出来了。他们雇佣激进、敢于冒险的交易员,也开始招纳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心理治疗师。他们不择手段获取人家拿不到的信息。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要打败市场有多难。


当然,华尔街没有好人,内幕交易这项罪名很快也找到了Steven Cohen。



2014年11月,当时尚在Cohen领导下的SAC Capital对证券欺诈罪行供认不讳,前任美国联邦检察官Preet Bharara(《亿万》主角Chuck Rhoades的人物原型)在诉状中,更直言SAC Capital是一个“犯罪集团”。为了结内幕交易的相关指控,SAC Capital支付了18亿美元巨额罚款,创下同类处罚金额的历史记录。


2016年1月初,SEC进一步针对Cohen个人做出判罚,禁止Cohen管理接受外部投资的基金,直至2018年。因此SAC Capital被迫归还所有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并改组为Point72家族办公室,仅管理Cohen名下及其他内部人员共计约110亿美元资产,自此从对冲基金界销声匿迹近两年。


如今,他重新归来,押注资金到加密货币领域,原因也能想象,目前加密货币投资圈的野蛮生长,跟当年对冲基金疯狂成长一样,而且相比之下,更为简单。期待他可以带出币圈的一个新的大风浪。


推荐一个兄弟: 区块链 大户日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