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美方面:
美国大选方面,6月底第一次电视辩论后,由于拜登的临场表现不佳,特朗普的胜选概率继续升高。特朗普的对内政策迎合国内保守派需求,对外政策强调务实理念。对华政策方面,两人都主张对华强硬,拜登更考虑美国及盟友在强硬政策下的收益,特朗普则主张经济上的全面对抗与政治上的酌情议价。近期特朗普前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在《外交事务》上发文,认同特朗普“以实力谋和平”的治国理念,即
在经济上对华“全面脱钩”,在联盟关系上强调成本分担与互惠共利;
在地区问题上采取分化策略,在地缘上坚持对伊朗“极限施压”
以支持以色列战胜哈马斯,主张以谈判结束俄乌冲突,并与俄罗斯保持外交接触;在军事上全方位推进国防现代化,强化核威慑力。
中欧方面:
欧洲议会右翼势力上升导致政治趋于保守,对外的政治经济摩擦或将增加。经济政策上,右翼强调保护主义和本地利益优先,而非全球化下的互补式合作。气候政策上,由于绿党选举受挫,欧盟的绿色法案落实难度或将加大甚至停滞,但对外的碳边境调整措施等绿色壁垒将维持。外交政策上,对于美国大选,欧洲担心特朗普当选后的美欧经贸和安全保障问题,一方面担心美国无差别的贸易制裁措施,另一方面担心特朗普出于商人思维,过于简单地看待北约和美欧传统安全合作,例如在乌克兰问题上和普京妥协,出台以牺牲欧洲为代价的所谓和平方案。作为应对,一方面欧洲加强同美国的制度性合作以保障美国政府换届后合作的延续,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经济利益受损,一部分出口更加依赖北美市场的国家正在增加与中国的接触并谋求合作。
俄乌与中东局势:
目前,俄乌战场形势基本处于“拉锯状态”,在乌克兰拒绝俄罗斯停火条件,且瑞士和平峰会未达成实质性成果,俄乌短期内开展和谈的希望渺茫。在中东方面,以色列正面临战场进展不顺与内部党派分裂的困扰局面,内塔尼亚胡政权岌岌可危。同时,伊朗也开启了新一轮总统大选,宗教与世俗、保守派与激进派、激进派与温和派等多方利益博弈。展望后续,以伊冲突风险在提升,伊朗新领导人可能会通过强硬的外交政策和军事姿态来凝聚民心,从而转移公众对国内矛盾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