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发展改革
感受都市脉动,构划美好愿景,服务社会公众!这里是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微信,欢迎关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发展改革

【儿童友好】立足“一米视角”,静安积极做好“家门口”服务,绘就儿童友好城区温暖底色

上海发展改革  · 公众号  · 上海  · 2024-10-15 15:25

正文



《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完善儿童友好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提升托育教育等“硬设施”品质和“软服务”水平,努力满足广大儿童及其家庭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社区托育“宝宝屋”的科学育儿;儿童友好城区阅读新空间里的快乐阅读;爱心暑托班的特色课程;“静安区儿童科探馆”的科探互动……近年来,静安区立足“一米视角”营造多元创新、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儿童友好浓郁氛围,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化、多维度、高质量的“家门口”服务。




呵护每一个“最柔软的群体”




衡量一个社区的温度,“儿童友好”是关键词之一。在静安,建在“家门口”的“宝宝屋”正在为不少家庭的“看护难”问题提供有效帮助。




2022年初,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率先建立了全市首批2家“宝宝屋”,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一年12次免费的临时性集中看护服务,深受辖区居民好评。




2023年,静安将“宝宝屋”建设纳入区实事项目,投入财政经费近800万元,采用一街镇一方案的办法,一年内完成全区14个街镇“宝宝屋”100%全覆盖,初步完成“15分钟托育服务圈”的建设。


随着社区托育服务建设的不断深化,“宝宝屋”也已从形成建设标准的1.0版,发展到创建服务特色的2.0版,再拓展到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3.0版。





到2023年底,全区共建成23家“宝宝屋”,可提供1203个托位,截至今年6月,累计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服务35905人次。


如今,除了吸引周边的本地居民外,“宝宝屋”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孩子,“我们打造国际静安的理念,让在静安生活的外国友人也能享受同样的托育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区域内首个为学龄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启蒙的专业校外活动场所,“静安区儿童科探馆”也是如今孩子们的最爱。




该馆由区教育局基于“幼有善育”发展理念而创新成立,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萌发幼儿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为3—6岁幼儿打造“儿童科学小社会”“儿童科学实验室”“儿童科学总动员”等沉浸式的亲子科探体验智能场景,并由专业师资进行现场专业化指导,旨在萌发幼儿科学兴趣,助力家庭科学育儿。自2021年9月开放至今,共计接待上千人次的亲子家庭,服务对象已经辐射到上海市各区,乃至周边部分城市幼儿园学段的家庭。


今年,静安区还将建成覆盖全区14个街镇的科学育儿指导站,作为区政府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每年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12次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同时,在随申办平台服务发布与预约功能,方便家长。


此外,还升级了本市科学育儿指导“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进楼宇、进家庭”的“五进”服务模式,增设科学育儿指导进宝宝屋”服务,打通科学育儿指导的“最后一公里”,架构完善“早教中心——街镇指导站——科学育儿指导点”三级管理服务网络。



静安持续加大“托幼一体化”建设力度,通过改扩建园所、挖潜扩班等办法,20多年来坚持在公民办幼儿园加开、增开托班的做法,不断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



截至2024年6月,全区托幼一体园所占比已超过82%,共提供2340个托位,其中,普惠性托位占比超过85%,提前完成本市“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办好每一个“家门口的学校”




今年,大宁国际幼儿园、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上海市六十中学、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根据区教育局制定的《静安区儿童友好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发展特色,落实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全方位参与创建儿童友好学校。



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着眼于小学起点年级学习空间建设方面,与五所幼儿园形成了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通过开展幼小衔接的调研,了解当前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以及幼儿园毕业生在小学入学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学校负责人介绍,这些调研解决也为后续的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比如,可以改变普通教室的装修风格,从成人化的风格转向低幼化设计;学习空间可以选择明亮而柔和的色彩,如浅蓝色、淡黄色等,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学习空间中可以设置一些个性化的装饰元素,如学生们的作品展示区、个人书架等……”



除了物理空间外,在静安,课后服务也被纳入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时空。




2019年,静安率先推出“三段式”课后服务模式,将放学后15:30—18:00划分为“快乐30分、自助一小时、温馨一小时”,力求将接送难、看管难的“民生痛点”转变为“教育亮点”。




2021年,课后服务优化升级为“学习时刻+自主时刻+温馨时刻”。2021年9月起,课后服务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




2022年,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育人总目标,服务规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管理方式不断优化完善,形成课内课后双轨并行的育人形态,实现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的转变。静安“三段式”课后服务工作经验作为义务教育深化教育综改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截至2024年6月,本区84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静安还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率,成立了市西中学教育集团,探索初高中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组建市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优质初中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成立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探索“五育融合教育实践圈”建设,创建与苏河湾地区整体发展规划相匹配的儿童友好学校品牌。目前,区内共有教育集团14个,其中,紧密型教育集团9个,占比升至64.3%。




关注每一位静安儿童的需求




本着“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理念,静安区关心关爱每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十四五”开局之年,静安教育发布1号文件《静安区融合教育行动纲领(2021—2025)》,从“设计与架构、内容与实施、支持与保障”等角度形成公共服务标准。



全面落实《静安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继续做好“一人一案”残疾儿童入学安置。深化医教结合服务机制,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持续推进“教育部—儿基会”融合教育项目试点区项目,形成人人都是融合教育倡导者和践行者的静安场域。




《上海教育》以“融合教育静安之探”为题,进行头条专栏全方位报道宣传。近期,静安作为“中国融合教育样本”,相关研究成果将在国际核心期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发表,向世界讲述中国融合教育好故事。



此外,静安还积极打造校内儿童友好公共空间。2024年上半年完成无障碍厕所改造45个,下半年计划进行13所学校的无障碍厕所改造、20所学校的独立蹲位厕所及无障碍厕所改造。在细致排摸的基础上,2024年内完成12所中学、11所小学、9所幼儿园光环境更新迭代及改造工程。



在儿童友好城区的创建过程中,静安教育将不断提高站位,科学谋划,积极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教育“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扎实推进儿童友好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同时广泛开展儿童友好理念宣传,切实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让儿童成长得更好。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阅更多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上海实践


资料来源:上海静安

编辑:陶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