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
宣传贯彻政策法规、开展产业调研;促进产、学、研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共享、商业开发和社会化应用,组织会员培训和交流;承接政府部门委托事项等。
51好读  ›  专栏  ›  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乔松涛:建议低空经济+物流协同发展,打造降本增效“河南模式”

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  · 公众号  ·  · 2025-01-21 17:32

正文


2023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4.4%,这意味着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为14.4元,而发达国家通常在10%以下。

如何有效降低国内物流成本?

河南省政协委员、UU跑腿创始人乔松涛在2025年河南省两会上建议,“低空经济+物流”协同融合发展,可以打造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河南模式”。

市场前景:“低空经济+物流”,可让规模化配送成本降低 50%

2024年,顶端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很多物流企业反映“增收不增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023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相对较高,为14.4%,这意味着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为14.4元,而发达国家的通常在10%以下。

2024 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

河南省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物流成本。

2024年5月18日,河南航投集团和 UU跑腿共同启动了河南省首个无人机物流配送项目,顺利完成河南省无人机同城配送航线首飞,迈出了我省探索物流新模式——“低空经济+物流”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一步。

乔松涛认为, 低空经济与物流业协同融合发展,为解决物流瓶颈提供了新思路,正成为推动物流创新变革的关键引擎。

一方面,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在物流配送中可以突破地面交通限制,实现快速、精准的点对点配送。与传统配送模式相比,“低空经济+物流”能节省40%~60%的配送时间,规模化配送成本预计可降低50%,还能减少传统配送方式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等。

另一方面,物流业是低空经济规模最大、频次最高的应用场景,且我省快递业务量大,居全国第六位,低空无人机物流市场空间广阔。当前,国内无人机制造进入成熟期,每年约生产数百万架无人机,但缺乏大规模、高频次应用场景。

乔松涛认为,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区位地理、交通枢纽优势, 探索“干线运输+支线物流+末端配送”全链路低空运载,打造无人机物流配送“河南模式”,是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针对目前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两会期间,乔松涛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建议一:加快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空中智慧航路”

乔松涛称,目前河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制约了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全省现有民航管理部门颁发使用许可证和备案的通用机场共10 个,总量仅占全国 2%,仅有郑州上街、登封两座可以向公众开放、满足载客要求的A类通用机场,存在通用机场数量较少、分布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省的低空运输能力受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

另外,起降平台、换电站、中转站等低空经济地面基础设施较为缺乏,严重影响了产业商业化进程。

乔松涛就此建议,推动将无人机地面(楼顶、水面)配套基础设施纳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包括终端机场、停泊机场、换电站、中转站、起降点等,构建以通用机场为综合枢纽、无人机起降点为末梢的多层次地面保障网络及配套设施,从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将空中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融入城市交通系统。

建议构建低空智能信息网、飞行数据平台及监管一体化服务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探索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空域管理平台和智能调度监管系统、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行业统筹管理水平,打造“空中智慧航路”。

建议二:借鉴上海、深圳等经验,构建1小时低空物流圈

乔松涛还建议,河南应优化航线审批、飞行审批与空域管理机制,构建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如积极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设,建立健全军、地、民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优化适航标准与审定模式。

建立航线申请、飞行申请等综合性线上审批、查询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与材料要求,提高审批效率与透明度。

借鉴上海、深圳和珠海等地经验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和进一步匹配居民真实订单场景,前期以有条件的社区、商业圈、医院、集中市场(如汽配城、数码港)等开展无人机末端配送试点,构建 1 小时低空物流圈。积极探索“即时响应+无人机运输+上门送达”和“固定航线+想飞就飞”的高效运输模式,持续丰富低空物流场景。

建议三:建立省级跨部门的“低空经济+物流”协调机制

乔松涛建议,建立省级跨部门的“低空经济+物流”的协同监管领导小组或者协调机制。

如整合军事单位、民航、交通运输、公安、工信等部门的监管职能,明确各部门在“低空经济+物流”监管中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流程。加强各部门协作,共享信息资源,形成监管合力,避免出现监管重复或空白,确保低空飞行安全。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法治化、标准化规范低空飞行活动,为“低空经济+物流”协同融合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