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菜可以预制,那人呢?丨睡前聊一会儿 ·  7 小时前  
CHINADAILY  ·  Life丨Staging a ... ·  3 天前  
CHINADAILY  ·  Top News丨200 telecom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谈谈北京楼市…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7-16 00:00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子木聊房 ,作者 子木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前几天,北京有关部门打来电话,说要开一个大V座谈会,我正好在武汉出差,回不去就婉拒了。

根据现场朋友的反馈,说座谈会的主题就是客观发声。 切实为广大网民提供优质内容和专业服务。拒绝片面解读政策,标题党博眼球,传播不实信息。

的确,今年北京市场出现了很多新自媒体,动不动就 “楼市卷疯了 崩了 ”等等 ,夸大其词贩卖焦虑。对大众的欺骗性较强,也引发了舆论环境的走偏。

所以避免错误舆论引导,提前 敲打敲打也正常。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管理预期了。 比如 前段时 间,深圳、杭 州的贝壳 下架了“历史成交记录”和挂牌量记录,逻辑上也是模糊信息差,让人们不再考虑“买涨不买跌”。

谁也没想到,高度信息化20年的楼市,悄然之间,被打入了混沌世界,价格不透明,意味着有更多人会买亏或者上当。但也没办法,希望我能多扛些时日吧。

北京这几个月的行情并不差, 连续4个月超过1.3万套,整体市场处于高位运行,尤其新政出台后,还创造了成交周末高峰。

但整体来说,出新政的节奏还是晚了一些。

如果说只为了自己稳,倒也没什么,但如果考虑周边城市,或者对全国楼市的预期作用,就应该跟上海当初一起,南北联合,做出不一样的效果。

结果,上海6月份跑出了2.63万套的成绩,房价筑底有反弹的意思,周边城市的预期也好了一些。而北京,虽然说成交也起来了,但远没达到上海的效果,至于身边的城市,近郊、天津、河北基本上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现在最担心的是市场吃完这波政策后,并没有彻底回到正轨,而是继续陷入观望,到时候还得继续出政策刺激,来来去去把大家的信心都消磨殆尽了。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北京的刚需盘这几个月成交量非常好。

截止目前,小于300万的老破小成交占比高达32.20%,300-500万的老破小,成交占比达到35.5%,也就是说,500万以下的房子,成交占比达到了67.7%。

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

采访了几个老破小购房者,也是最近咨询我买了房的读者,他们买老破小的原因有两个:

1、价格跌到位了,基本已经跌回上一轮房价大涨前夕。

2、纯自住,不投资,作为安全资产不用过多考虑。租赁流动性也不错。

同样的价格,买老破小要比远新大更靠谱一些,老破小自己不住了还可以租出去,但远新大根本租不出去。而且老破小周边配套成熟,自住舒服,是远新大不能比的。

但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北京的翻新能力。

北京政府还是非常有钱的,从道路建设就能看出来,一旦道路老化,过段时间就会重新铺上柏油马路。

对房子也一样,帝都对形象要求比较高。到了年限,危房可以原地拆建,老房子可以加装电梯、更新维护。

今年好几个小区都原地重建了,而且还是模仿日本,工程基本都在工厂里完成,到了原地再进行建模组装,大幅缩减工期,这也让一些买老破小的人少了后顾之忧。

老破小热销,其实就是房子回归到居住属性的一种表现,如果刚需不再为增值买单的话,一些所谓的新概念就彻底崩塌了,从而大家会更在乎眼前的利益,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做法。

实际上也是如此,因为在北京500万以下,根本没有投资逻辑,只有总价达到800万以上的段位才能博预期。

老破小成交好,会促进“以房换房”的置换链,改善需求会同步释放。但很显然,目前很多人卖了房以后,并没有着急买,而是选择了观望。

因为很多人认为政策还没有到底,而且市场有非常充分的选择余地,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新房市场在6月份,价格战很严重,尤其是南城板块,售楼处打折抛盘,让人们对新房价格体系产生了质疑。

当然还有收入预期的调整。前段时间上海金融女自杀事件,其实对北上广深的改善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因为高收入城市,伪中产居多。

想买改善或者豪宅都需要背高杠杆,而收入又比较依赖企业给的现金流,这时候就要对未来收入有一个非常精准的预期,不然房贷背了,粮断了,打击很致命。

所以,最重要的时间点,可能就在8-11月,这段时间会有大事发生。

一方面决定高层是否对楼市继续刺激,另一方面决定央行是否大幅降息,发国债普惠民生问题,出一些刺激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

无论哪一种利好,北京作为距离货币最近的城市,都能最先感应到市场的变化,从而传导至购房需求。

还有一个变化是关于学区房的。

今年北京学区房非常火热,德胜5月份成交量达到了106套,相比于4月份的59套,环比上涨了80%,6月成交量达到了142套,刷新了德胜历史。

如此火爆的成交下,德胜学区房的价格也有了小幅上涨,均价从11.3万/平米,等到6月份的11.5万元/平米。

为什么呢?源于今年北京学区房从“多校划片”,重新回到了“单校划片”。

“多校划片”是北京当初以教育均衡的方式,重点打击头部学区房的手段,搞了很多年。

但现在为啥不搞了。一方面是北京学生没那么多了,学位不紧张,也没必要再搞多校了。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恢复学区房价格体系,让学区房继续带动房价预期。

历史上,北京房价周期,一半是豪宅带动,另一半则是学区房带动。学区房是投资型稀缺产品,而且量少很容易引发价格上涨,这样可以同步将行情传导至其他市场。

我之前就跟大家讲过,预期是最难管理的,市场差,预期比市场还差,市场好,预期比市场还好。

如果真想把市场救回来,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预期管理,而不是利率、首付比这些。

预期管理底层逻辑就是“买涨不买跌”。

学区房政策、三四线棚改政策、地王效应,这种人为的创造房价行情上涨方式,很容易唤醒人们对房子的热情。

房价涨了买房就会越来越多。理解了这个,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北京和其他头部城市,这段时间,会放开地价限制,放开房价限制,鼓励开发高端豪宅盘,放开学区房价格,模糊挂牌量和历史成交价……

尤其保障房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对价格的管控将会越来越松。

北京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接下来还会继续释放利好,拉涨行情,重点看7-8月的数据和政策,如果真有需求,不要跟趋势对抗,该上车上车。如果考虑投资,那就需要更稳健的流水和资金盘了,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