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 扑 社
传 递 企 业 服 务 价 值
拓扑社(微信:tobshe)12月27日报道
来源:B2B圈
作者:常皓靖
编辑:窦悦怡
2011年随着信息化全面铺开,企业服务领域飞速发展。2015年全国企业服务领域创新公司超过13560多家,达到数量顶峰。
2016年面临资本寒冬的侵袭,新公司成立延缓,而今年它的强势回归成为2017年上半年最热门领域。那么,2017年企业服务整体现状如何呢?
从创投的现状来看。根据拓扑社发布的《2017年企业服务创投数据盘点报告》显示,
截至到2017年10月31日,IT桔子共追踪到564起企业服务领域投融资事件,披露金额约311亿人民币。
在资本寒冬的影响下,投资节奏放缓,逐渐回升。投资事件同比去年增长29.6%,披露金额同比去年增长上升12.7%。
真成基金合伙人李剑威认为,今年企业服务领域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是,很多头部公司冒了出来,次序排定之后很难被颠覆。二是,产品进入深水区。三是,AI是趋势,没往AI方向走的企业服务公司是有问题的。
同时,李剑威表示,2018年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者应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应用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二,产品到了什么样的复杂程度,应用了什么样的技术,为什么应用了这些技术之后,一些关键指标上面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以下是李剑威的演讲原文,拓扑社(微信:tobshe)整理删改: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2017年企业服务的整体现状是,很多数据分析、财税等领域的公司都在今年冒了出来,并且增长很快。
一方面是因为是这方面的需求在增长,大家都越来越意识到用这种产品是未来的趋势,愿意尝试。另一方面是相关一些公司也过了一个拐点。
此外,
HR等领域的公司因为已经到达了一定体量,增速没有那么快。但是市场依旧很大,客户需求依旧旺盛。
-头部化、深层化、
AI化-
李剑威认为,
2017年企业服务市场呈现三大现象:
第一,很多头部公司冒了出来。
因为企业服务投入大,研发产品周期长,头部公司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产品也在不断地迭代,次序排定之后很难被颠覆。
并且,
头部公司占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它有更多的资本投入产品,另外一方面它的规模有较大的优势。
但这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美国很多领域都有
2-3家做得比较大的公司。
第二,产品进入深水区。
浅层的产品大家基本都做,但是接下来重要的是,怎么更深入地挖掘差异化的功能?据我观察到的情况,很多厂商还在投入期。
另外,针对大型客户的产品,怎么跟国外的公司竞争?
李剑威指出,
有些本土公司正在发力,在研发上有很多的投入。在做一个没做过的领域时,需要找到在国际厂商呆过的高管加入团队。
现在,本土公司也在本土化,也在降价,接下来几年和国外厂商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第三,
AI是趋势,也是力量倍增器,会渗透到各行各业。
如果企业服务里没有
AI,或者没有往AI方向走,肯定是有问题的。
但核心还是怎么将
AI应用到场景里去,而不是贴个标签叫AI。
比如说
HR,能不能用AI预判,通过算法来预判哪个员工有可能早点离职。
但是,2017年企业服务领域仍有很多问题大家没有达成共识,
如,用2C方法来做2B,发展很快,但是不注重效率,也不算帐,就是拼命砸钱。
不过,这种现象从
2017年开始越来越少了,大家都会算帐,都会讲求效率,都会非常关注产品,关注产品跟客户需求之间的结合点。
这个时候,整个企业服务发展是比较理性的。
-确保自己的杀手锏,从小领域切入-
很多公司很早就开始做、排位相对来说较稳定的领域,比如办公,
CRM、HR等,如果创业者现在进入该领域的话就比较困难。
如果要进入该领域,就要确保自己有杀手锏,并且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去做。
创业公司现在可以进入一些未来三年会热、会定格局的领域,并且争取在这三年里做得比较出色。
比如,企业
IT管理、云安全等领域是不是在中国太早了,如果没人做是有道理的,可能还没有到时间点。
今年扎实做产品的公司有不错的增长,但有些公司发展节奏过快,导致了倒闭或者裁员。比如,一些公司可能从两百人变成两千人,又收缩回来。两千人的团队一个月得花上几千万的成本,从建设团队的角度来讲,也需要时间。而且,
扩张太快,容易产品做不到位,效率也跟不上。
发展扩张的节奏,会变成区分创业者行不行的重要标准。所以,如果以前发展节奏没有做好,或者在产品没有达到要求之前扩张特别快,就得赶紧收缩回来。
最后,李剑威认为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者应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应用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二,产品到了什么样的复杂程度,应用了什么样的技术,为什么应用了这些技术之后,一些关键指标上面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声 明
本文由拓扑社(微信:tobshe)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拓扑社及编辑者。
投稿、寻求报道或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联系拓扑君(微信:tobsir),标注公司-职务-姓名,谢谢。
往期
热点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