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与诗】×【醒来·死亡体验馆
】
1
“你又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的感觉”。
两个月前,我送走了两位不算至亲的老人,我说的送走不是离开,是离世。
在我赶到老人床边的时候,老人已经咽气了,我没有看到她辞别人世最后的挣扎,听亲人说老人走的还算安详,心里稍稍得到了一丝宽慰。原来,拼搏坚强一世的人,在终点的夙愿是少受点苦,安详的走。
醒来 上海死亡体验馆
我想,年轻人和年垂垂老者最大的鸿沟大概就是“死”。我们正值壮年,无法体会那种不可违抗的从这个世界淡去的感觉,也无法体会意识不能灵活支配肉体的无力感和肉体逐渐干瘪的残酷现实。
不过,谁不是生来就向死亡走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在死亡面前,我们都是学生。”
醒来死亡体验的创始人之一莫里斯说,“醒来”只是提供一个探讨死亡的入口。它提出问题,但不提供答案,答案藏在体验者自己的生活里。
“醒来”是一家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企业,开始于汶川地震的心理支援小组,重新定义于临终关怀NGO公益组织。创始人在陪伴临终者去世的过程里,逐渐理解到,
死亡的一瞬很短暂,但“死”却是贯穿一生的。
在“醒来”死亡体验馆,把这个不可逆的轮回经历一遍,能让人更加明白生的意义,着眼于表达生命的终极命题。
它是一个由10个空间组成
的封闭式场景体验馆
,呈现了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每次体验时长3小时,以12人为一组。体验
恐惧
、
荒诞
、
自尊
、
自由
、
意义
、
孤独
、
死亡
等人性处境的艰巨,每轮以探讨、博弈、投票等方式决出一名”离世者”,需要穿过
「无常」
之门,进入
「彼岸」
,在模拟焚化炉中
「化为灰烬」
,最后
「新生」
。
这是一场发人深省的死亡体验,带来的更多是扪心自问的思考,比较适合对这个命题有想法同学,毕竟444元的票价重点不是感官上的体验,而是那些精心设计的绝密问题环节,很多人体验结束才知道原来自己在别人眼中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如果你对”死“字谈之色变,那我们建议你不要参加了。
念尘空间
醒来的死亡体验设置了
十大体验空间:微言,念尘,三界,生花,无常,彼岸,空色,归零,初心,醒来。
微言空间
在微言空间,所有人都需要在液晶宣誓墙上按下手印,许下誓言,才能开始生死之旅。
生花的“穹顶”是个巨大的液晶屏,体验开始前,将播放一段象征古今生死的古老图腾动画,代表“上帝”的主持人,就此发声,他的声音将贯穿始终,引导整场3小时12轮的生死游戏。
生花空间
每轮博弈由12个人共同完成,每一轮博弈结束后,由众人投票决定一个去“死”。
每一个问题都直击人心,让人无处躲藏。内心的阴暗角落,都赤裸裸地供人审判。
多数人认可的,并不一定是对的;少数人坚持的,也并不一定是真理。每个问题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每次选择都是一次自我探索与发现。
无常门
每一轮问答结束,都会有一个人离开,无常之门慢慢开启,门内是一片漆黑和仿佛来自地底的呼啸嘶吼声哭泣声,这条狭窄的无常之路,只够一人容身,离开这个世界后,剩下的路只能一个人走……
模拟“火化”
穿越生死之门后灵魂在彼岸游离,而肉体终要灰飞烟灭了。体验者需要躺在这焚尸炉里足足一分钟,炉内拱形屏幕播放的是熊熊火焰的画面,高温、强风以及大脑一片空白不由得祈祷这一切快点结束换来重生。
新生
经历过“焚尸炉”的高温拷问后,穿过一片纯净的白色通道,来到一个能依稀感受到心跳声的狭小长方形空间,这里就是新生的“你”
,
是整个体验的倒数第二个环节,“初心”。终于与前11位体验者汇合,在这间纯白色的封闭圆屋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