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资本新规已经落地实施快一年了。作为受资本新规时代影响最大,也是资本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业内讨论最为热烈的两大市场----票据市场和国内证市场,一年以来,在资本新规监管导向下,走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先说国内票据市场。承载着庞大业务体量和市场偏好的票据列车,在惯性使然情况下轰然驶过了上半年,但进入7月份开始,不同期限票据业务机构就开始出现分化,在利率方面出现震荡下行态势。特别是10月末以来,国内票据市场利率出现全线跳水行情,短期限票据更是出现了0利率市场行情,无疑浇灭了业内寄托明年蓄势发力票据业务的希冀。个中原因,作者在《0利率票据频现,资本新规作用凸显》已有详尽解析。而国内证市场,无论在业务结构、业务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在发展方向上,都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而且这种变化,也逐渐凸显出国内证业务在资本新规时代的比较优势。现在回过头来,对资本新规颁布实施一年来的国内证市场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能给国内证业务实务操作提供一些指引和借鉴。记得去年年初资本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业内关于国内证业务的大讨论,一直持续到了10月底资本新规的正式颁布,成为年度最具热点的事件之一。结合新旧资本管理办法的对比分析,作者当时也给出了资本新规时代国内证市场业务发展方向的几个预测:1. 国内票据市场活跃度将会受到抑制,国内证业务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 国内证的小额化、普惠化、供应链化和电子化将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3. 自开自贴将不再成为国内证市场主流业务模式
4. 市场上将会催生出国内证代理开证业务需求
5. 基于服务贸易的国内证业务将会发生转化
6. 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将会逐渐淡出市场
7. 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将会寻求新的业务模式
8. 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交易结构将会发生重构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看看当时的预测有没有实现,并对资本新规落地实施后国内证市场业务发展变化轨迹背后的业务逻辑进行一下梳理。一、国内票据市场活跃度将会受到抑制,国内证业务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年度前10个月国内票据全市场承兑金额达30.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01%;全市场票据贴现金额达24.09万亿元,同比增长35.48%。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除8月份双双稍有下降外,其余月份均呈不同幅度的增长态势。但本年度前10个月全市场票据交易金额为86.88万亿元,同比仅增长3.30%;其中转贴现交易金额为60.98万亿,同比仅增长6.93%,增幅远低于承兑和贴现业务增幅。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票据市场的活跃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原因在于,资本新规时代,虽然结构性降低了投资级公司和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作为出票人的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但也同样将原始期限3个月以上占绝大部分的银票直贴和转贴业务的风险权重由25%提升至40%。但由于银票的开立和承兑的信用转换系数均为100%,同时,转贴现卖出票据须按照20%计提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导致银票业务整体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幅增加,其综合创利能力受到抑制,无法再为商业银行提供内生补充资本的动力。同时,由于资本新规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须对交易对手分档分级计量票据业务风险权重(第二档商业银行不对境内外其他商业银行划分级别),导致前端的出票和承兑在结构发生了重构,那些按照资本新规管理规定信用评级结果不高的商业银行承兑的票据也就逐渐失去了流动性。资本新规时代,票据流动性受限、同时叠加银票业务整体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幅提升因素,在业内资本奇缺、补充资本渠道日益匮乏的巨大压力下,原来单纯依靠银票进行套利的行为也逐渐失去原生动力,纯粹的交易型银票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层面上会主动压缩银票资源配置,转而去寻求其他适配的替代产品。上述种种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票据市场的活跃度。根据人行清算总中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人行电证系统(ELCS)开证金额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33%,市场占有率突破60%,而电证系统福费廷子系统(LCFS)业务成交金额也同比增长370%,半年时间业务量已远超去年全年总量。有自媒体平台根据粗略统计,按上半年电证系统开证金额1.3万亿、市场率60%计算,国内证上半年开证金额2.2万亿元,全年国内证开证金额有望突破4万亿元,余额预计维持在3万亿元左右,已大约占到了银票承兑余额的20%左右,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
国内证市场业务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新规时代,与银票业务相比,差异化和精细化的资本监管凸显了国内证业务的比较优势。同时,国内证的表外信用转换系数也由资本新规征求意见稿的100%调降为20%和50%(服务贸易国内证信用转换系数)。虽然资本新规同样调升了3个月以上国内证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标准,但由于国内证付款期限相对拉长,总体上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仍优于票据业务。即便按照新的资本报表填报规则,国内证自开自贴福费廷需要再回补加计40%风险加权资产,但由于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转卖业务均无需再计量相应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相对于银票来说,仍具有相当优势。再加上国内证在安全性、产品应用场景、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国内证业务正在大步迈向新的发展时代。二、国内证的小额化、普惠化、供应链化和电子化将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国内证市场中,业务的小额化和普惠化渐露头角,在既往动辄千万或者上亿的国内证业务市场中,逐渐成长为一簇簇惊艳的小花。为什么资本新规正式颁布伊始作者就预测国内证业务的小额化和普惠化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资本新规在第六十七条中规定,商业银行对一般公司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100%,并在附件2中规定,投资级公司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75%(第二档商业银行不单独划分投资级公司风险暴露,按照一般公司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计量),中小企业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85%,小微企业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75%。按照资本新规管理办法规定的信用风险资产计量规则,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叙做国内证业务时,须先将国内证名义金额由表外项目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转换到表内,然后再按照上述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相应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这样一来,小额化和普惠化的国内证业务在资本占用整体效果上就明显优于商业银行对一般公司的国内证业务。表2.第一档商业银行国内证自开自贴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表3.第二档商业银行国内证自开自贴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在资本新规附件2《信用风险权重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四)中,监管部门将小微企业风险暴露制定标准规定为满足以下条件的风险暴露:(1)企业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微型和小型企业认定标准;(2)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不超过1000万元;(3)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占本行信用风险暴露总额的比例不高于0.5%。而在今年1月24日央行新闻发布会上,人行潘功胜行长又明确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的授信1000万元放宽至不超过2000万元。
新旧资本管理规定对小微企业风险暴露的标准认定由5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再扩大至2000万元,凸显了国家运用资本监管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定力和导向。
在国内市场存量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有限的授信资源投放来拉动更高的经营绩效,从而克服日益紧张的资本短缺瓶颈,是各家商业银行在资本新规时代稳健和持续经营的首要任务和目标。资本新规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计量标准的变化,无疑成为了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竞相加码的目标。而针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国内证业务,真正迎合了监管导向,既能将有限的授信资源盘活,同时又能大大节约资本占用。于是,针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国内证业务也就成为了国内证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至于国内证业务的供应链化和电子化,则是在顺应国内证业务小额化和普惠化的基础上,相伴相生的一个必然结果。话不多说,有例为证:
日前,国内股份制银行之一的BH银行在其业务产品推广软文中提到:
近年来,该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加速交易银行转型步伐,高质高效服务供应链企业。近日该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国内信用证全新面市,通过“三大变化”高效满足企业多场景交易需求。此次该行推出的新一代国内信用证重点结合“BY购付通”场景证业务模式,创新推出“极速开证”和“三对二合一”等产品,将金融产品融入到交易场景之中,可灵活支持企业结算和融资需求,在符合业务场景的情况下,可实现资金秒付和资金秒融。同时,我行全新搭建了专属国内信用证的业务系统,依托于企业网银、银企直连、供应链金融平台等科技能力的输出和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开证、通知、交单、来单、付款确认、付款确认通知以及福费廷的全流程线上化服务能力,并以极致的金融服务线上化体验,保证客户企业可以随时随地、随心随需一站式登录,畅享国内证和福费廷流畅的服务体验,快速满足资金需求。
资本新规时代,自开自贴将不再成为国内证市场的主流业务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差异化的资本监管新规将商业银行划分为三挡,并分别赋予不同档次商业银行国内证业务风险暴露不同的风险权重,同时要求不同档次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类别公司作为开证申请人的国内证业务的风险暴露计量不同的风险权重。在自己开证他行议付情况下,开证行仅须按国内证表外项目名义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转换成表内资产,然后再根据开证申请人的不同公司类别按照表内资产处理方式计量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而他行议付时,首先应该按照融资申请人的不同公司类别计量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然后再根据承兑行的风险权重来确定能否进行相应的风险缓释。同样,在他行开证自己议付情况下,自己作为议付行,也应首先按照融资申请人的不同公司类别计量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然后再根据承兑行的风险权重来确定是否能够进行相应的风险缓释。还是让我们回到表2和表3,从上述两表中明显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叙做国内证业务,自开自贴和跨行流转两种业务模式对资本消耗存在着巨大差异。举例来说,比如开证行是第一档的商业银行,申请人是一般公司,如果仅叙做国内证开证业务,资本占用仅为20%。但如果再针对同一笔国内证叙做福费廷,则需要消耗60%的资本(新的资本报表填报要求自开自贴需要回补计量40%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相应的资本占用就会提升3倍。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开证行和议付行之间因为档次划分或者信用风险评级不同的区别对待。作为国内证业务参与方的开证行和议付行,就会考虑不同的业务模式所消耗的资本占用,从而进行精细化的资本管理,促使国内证在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跨行流转。我们说,国内证作为一个新的结算业务品种,跨行流转是其应有之义。但资本新规颁布实施之前,所有的商业银行在叙做国内证业务时均采用自开自贴模式。主要原因是,资本新规实施之前,国内证与国际证在资本占用上是否应该保持一致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是行业内悬而未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且监管对国内证业务的资本占用也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实施差异化的审慎管理,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叙做国内证业务自开自贴可以实现无风险的套利,所以自开自贴就成为了市场上国内证业务的主流模式。随着人行电证交换系统(ELCS)和电证交换系统福费廷子系统(LCFS)的上线运行,国内证业务的全流程电子化进程飞速发展。虽然目前尚无确切数据显示国内证业务跨行流转交易的业务量,但根据人行清算总中心的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电子信用证业务参与行已达到160家,福费廷业务参与行已达到118家,发票独立登记与查询功能参与行也已达到113家,并且通过系统运行的国内证业务量也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人行电证交换系统以及福费廷子系统基础设施的投入运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国内证业务的跨行流转,提升国内证业务的透明度、安全性和便利性。从电证交换系统和福费廷子系统提取的数据来看,估计应该包含占比不菲的跨行流转结算量。所以说,仅从节约资本的方面来看,资本新规时代,跨行流转一定会逐渐取代自开自贴成为国内证市场新的主流业务模式。
目前来看,虽然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国内证代理开证业务,但作者近期在与同业交流过程中,已经陆续遇到多家金融同业在咨询国内证代理开证业务方面的相关问题。其实国内证代理开证业务需求早在新版《国内证结算办法》颁布实施以前就已经存在。在1997年版的《国内证结算办法》第四条中规定,“经人民银行批准经营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总行以及经商业银行总行批准开办信用证结算业务的分支机构,可以办理信用证结算业务。未经批准的银行机构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办理信用证结算业务”。当时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城、农商行想要办理国内证业务,必须通过总行审批,或者通过有权经营国内证业务的银行代理。随着新版《国内证结算办法》的颁布实施,国内证的结算业务范围扩大至“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目的是为了深化落实推广普惠金融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效。至此,国内证代理开证业务退出市场,国内证市场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新时代。资本新规在第六十五条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对境内外其他商业银行风险暴露(不含次级债权)的风险权重,并在附件2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各类表内资产风险权重系数,同时在附件23中规定了村镇银行、农信社/农合银行对其主发起行、省级联社和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系数。这就使得第三档银行、或者按照资本新规管理规定信用评级不高的商业银行开出的国内证,由于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大幅提升,市场流动性就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倒逼这些银行去寻找档次划分较高或者信用评级更高的银行代理开证,而且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诸如此类的代理开证的业务需求和实践探索。表4.新规第六十五条商业银行对不同信用风险评级交易对手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
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证代理开证业务模式项下,接受委托代理开证的开证行,需要按照交易对手(委托银行)的不同档次以及信用风险评级水平进行相应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而委托行则要依据申请人的不同公司类别,按照资本新规管理办法附件3(二)“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的的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100%)”来计量相应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自从新版《国内证结算办法》将国内证的适用范围扩展至服务贸易以来,实践领域中的服务贸易国内证异军突起,被玩儿出了各种花样,其中尤以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国内证最具代表性,有些银行甚至百分之六七十的国内证都是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国内证。
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业务作为典型服务贸易的种类之一,业务履行过程中通常也包含着正常的结算和融资需求。而国内证作为一种新的结算方式,为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业务的参与各方提供结算和融资,应该说是一件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接下来,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国内证业务超常规的发展,还是超出了业内大多数人的预料。
自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2019年12月29日对国内证在融资租赁售后回租领域中运用问题进行答疑后,国内证在融资租赁售后回租领域中的应用就发展的一塌糊涂。一时间,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交易背景、租赁标的物、相关发票、以及最后的租赁物权属变动等方面,做出了业内前所未有的业务创新,以致于发展到最后,与监管初衷渐行渐远,不仅利用监管规则进行套利,还隐含了巨大的业务风险,一度成为了国内证业务乱象的代名词。
国内证在融资租赁售后回租领域中的应用乱象导致的“监管套利”和“资金空转”问题,严重扰乱了行业发展秩序,于是迎来了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先是把租赁公司纳入银保监管理体系,接着各省相继出台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对融资租赁公司及其业务进行规范管理,被称为史上最强监管。继而在资本新规管理规定中,专门提到对商业银行办理的服务贸易国内证表外信用转换系数提升至50%,从根本上对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国内证业务进行遏制,最终使得使风头正劲的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国内证戛然消停。
让我们再次回到表2和表3,上述两表的右侧栏位,从资本占用角度充分揭示了服务贸易国内证在资本新规监管下渐失专宠的原理。
以国内证业务申请人为一般公司为例,新规之前,一笔国内证开证业务,正常仅须消耗20%的资本,即便后续自开自贴叙做3个月以上福费廷融资,资本占用也仅为25%。但资本新规时代,叙做一笔服务贸易国内证,仅开证就需消耗50%的资本,如果后续再针对该笔国内证叙做福费廷融资,就要占用90%的资本。与原来相比,资本占用大幅提升。这样一来,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都将大幅增加,原来利用服务贸易国内证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就失去了原生动力,从而在资本新规监管的指挥棒下自动退出之前赖以生存的舞台。
但国内证作为一个新的结算方式仍将存在,也仍将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发挥其应有的结算和融资功能,与传统的流贷和银票业务相比,仍然还具有一定的性价比,只不过服务贸易国内证的性价比光环不会再像原来那样耀眼而已。
资本新规时代,面临资本消耗大幅提升压力的服务贸易国内证业务,也一直在尝试寻找业务发展的突破口。其实早在资本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伊始,业内多家原来服务贸易国内证占比较大的商业银行也纷纷探索业务转化方向。其中有部分银行认为,服务贸易国内证应该向国内双保理业务转化,于是就做了大量的转型尝试,在资本新规出台前就将大部分的服务贸易国内证业务转化为国内保理业务。到目前为止,部分业内资深人士也还认为,国内双保理业务就是服务贸易国内证业务的最佳替代。他们所援引的依据,就是国内保理业务中的坏账担保功能,与信用证中隐含的担保付款功能基本吻合。
资本新规时代,服务贸易国内证是否还有叙做基础,需不需要转化,以及往哪个方向转化的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作者会在以后专门撰文予以论述。
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沿袭了国际证福费廷的操作模式,因为无需在接受委托的转卖行入表,无需占用资本,实务中在部分强调中间业务收入的银行中间大行其道,有着一定市场应用基础,后被中国银行业协会写进《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当中。商业银行为什么会对国内证代理福费廷相当青睐,想必与2012年之前业内大行其道的代付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市场规模曾经相当的大,一度还曾引起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对其进行监管处罚的案例也时常见诸于部分监管通报之中。资本新规落地实施以来,为什么市场上鲜有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的声音了呢?作者在与同业交流过程中,也陆续问过几家之前曾主要以代理模式叙做国内证福费廷业务的同业,答复是市场环境改变了,需求少了,所以基本上都不再做了。实际上,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失去市场的根本原因,还是能从资本新规里找到答案。我们来看资本新规管理办法规定对国内证及福费廷业务的信用风险资产计量规则:表5.第一档商业银行国内证及福费廷业务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表6.第二档商业银行国内证及福费廷业务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资本新规时代,商业银行叙做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进行风险资产计量时,如果是自开自贴,需要依据资本新规规定,按照融资申请人的不同公司类别,分别计量不同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同时,因为自开自贴是自己对自己进行风险缓释,所以风险权重为0,但有回补加计40%风险权重的要求(新的资本报表填报规则要求)。如果是叙做跨行福费廷业务,则叙做融资的银行首先要按照融资申请人的不同公司类别分别计量不同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然后再根据承兑行的风险权重确定能否进行相应的风险缓释。同样的,商业银行叙做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进行风险资产计量时,此时转卖行的信用风险资产计量为0,而买入行则要根据交易对手(转卖行)的信用评级状况和业务期限分别计量不同的风险权重(第二档商业银行无需对境内外其他商业银行划分级别),然后再依据承兑行的风险权重确定是否能够进行相应的风险缓释。对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来说,由于接受客户委托转卖福费廷资产的银行根本没有入表,对于买入行来说,因为融资款项是直接给到融资申请人,是对融资申请人的债权,因此其交易对手就是融资申请人,实务中就要按照融资申请人的不同公司类别来计量相应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而无论融资申请人的公司类别如何划分,其风险权重均远高于国内证承兑银行的风险权重,除非能够进行必要的风险缓释,否则相应的融资成本就会推高,导致国内证代理福费廷模式在不同档次和不同信用风险评级银行之间会出现分化。资本新规实施以来,金管局尚未公布各商业银行的档次,据了解各商业银行也未完全按照资本新规要求对交易对手进行相应的信用评级,因此,为避免资本计量上的不规范,防范合规风险,国内证代理福费廷的市场交易行为就受到了限制,继而倒逼银行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入表。资本新规时代,在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环节,差异化的资本监管要求将国内商业银行分档定级,同时赋予了不同类别公司作为国内证开证申请人不同的风险权重,并将原始期限3个月以上的国内证业务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标准由原来的25%提升至40%,从而导致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融资成本大幅提升。
同时,原来国内证自开自贴业务按原资本报表填报要求可以适用0风险权重的规则,也在新的资本报表填报规则中被修订为“商业银行既是信用证开证行又以同一信用证续作福费廷业务时,如信用证为一年以内,则应当填列在适用40%风险权重的资产中”,即要求商业银行对国内证自开自贴业务回补加计40%的风险权重。
从上述表2和表3可以看出,按照新的资本报表填报规则,对商业银行的国内证自开自贴业务,在原来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基础之上,再回补加计40%的风险权重后,就将从结构上对自开自贴模式的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基于服务贸易的国内证业务来说,资本回补计量后,相同业务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已经与银票业务不相上下。可以说,资本新规实施后,与银票业务相比,在技术性和操作效率上本就不具有优势的国内证业务,想要继续保持发展态势就必须做出改变。
怎么改变?往哪个方向发展?这也成为资本新规颁布实施以来业内持续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作者当时根据资本新规管理办法规定关于资本计量规则的变化预测,国内证跨行福费廷将会逐渐替代自开自贴成为新的主流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因为风险资产计量规则变化导致的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融资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兼顾了监管密切关注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等乱象问题。
但市场显然没有立即掉头转向选择跨行福费廷这个方向,亦或说是虽然资本新规也促进了商业银行迈出国内证跨行福费廷业务模式的第一步,但真正的国内证跨行福费廷业务交易量并没有形成必然的规模。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仍然采用的是自开自贴的业务模式。毕竟对于一个业已形成二十多年的商业模式,转型起来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目前看到的是,市场选择了折中的两个方向:一是“小额化、普惠化”,二是提升业务效率,即所谓的“秒开、秒贴”。因为在资本新规时代,监管赋予中小企业85%和小微企业75%的风险权重系数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且符合监管导向。只有发展国内证业务的小额化和普惠化,才能平衡由于差异化资本监管导致的国内证及福费廷一级市场融资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只有提升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的处理效率,才能稳固存量大客户和重点客户的业务关系,维持存量业务余额不至于流失。前面提到的股份制BH银行近期全新面世的国内证业务,即是商业银行在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转型的典型表现。所以业内才会相继出现新的热点问题,比如国内证福费廷业务的划型问题(持有型/交易型)、会计科目记账问题、定价问题、交易策略问题、以及于其他信贷类产品争夺资源配置问题等等,不一而足。上述这些转型期间产生的新的问题,会与资本新规时代国内证业务的转型发展共生共存,相信也会随着国内证业务的转型发展逐步得到恰当的解决。从上述表5和表6可以看出,资本新规时代,在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环节,买入行会依据资本新规要求,按照交易对手银行的不同档次和信用评级结果实施差异化定价(第二档银行不对境内外其他商业银行划分级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升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交易成本,从而使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受到一定限制。因为在既往的存量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中,买入银行大都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比如像ZH、JH、YC之类的银行。这些银行按照资本新规管理办法规定,都会被划入第一档的商业银行行列,由监管实施差异化的审慎资本监管,目的是为了降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合规风险。按照资本新规管理办法规定,目前市场上从事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的大部分银行,基本上都能被划入第一档或者第二档银行,这些银行将会根据新规管理规定,对存量以及后续国内证业务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进行修正,或者重新并审慎进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部分被划分归类为第三档的银行或者被其交易对手银行评定为B级或C级的银行,其国内证福费廷资产在二级市场交易时,交易成本将大幅度提升,并终将在市场上丧失流动性。这样一来,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交易量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前端的开证和后端的福费廷二级市场交易结构也将会发生重构。因为资本新规管理办法规定,第二档商业银行不对其他境内外商业银行划分级别,统一按照规定的风险权重进行相应的风险资产计量,同时还规定了村镇银行、农信社/农合银行对其主发起行、省级联社和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系数略低于第二档银行。因此,预测国内证市场开证的主力军将会逐渐演变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或者经营状况较好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大型农商银行等,而福费廷二级市场的主要买入银行也将逐渐转变成为中小银行或者被评定为信用评级较低的商业银行。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并没有因为资本新规的正式实施而受到抑制,目前市场上的主要买入银行仍为国有大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则维持持续震荡走低态势,从年初的2.4%左右一路走低来到了现阶段的1.4%左右。个中原因,其他自媒体多有分析,作者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但有一个观点却是大家都忽略的,那就是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目前暂时寻找到了上文中提到的替代方向,并暂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国内证福费廷一级市场业务的稳定且持续发展,为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结构在资本新规时代的重构提供了延续时机。相信随着资本新规持续贯彻落实,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结构也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总结一下。上述对资本新规颁布实施以后国内证业务发展变化的八个预测,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谋求改变,有的因为已经找到替代方向而暂时维持不变,还有的因为复杂外部形势而保持不变的。不管怎么说,国内证业务的变与不变,除了其底层的业务原理和法律逻辑外,业务本身操作过程中资本的精细化管理,一定是叠加其上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总结一下。上述对资本新规颁布实施以后国内证业务发展变化的八个预测,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谋求改变,有的因为已经找到替代方向而暂时维持不变,还有的因为复杂外部形势而保持不变的。不管怎么说,国内证业务的变与不变,除了其底层的业务原理和法律逻辑外,业务本身操作过程中资本的精细化管理,一定是叠加其上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资本新规时代,与国内票据市场相比,国内证业务的比较优势终将显现,成为商业银行在资本新规时代对公业务发展的甄选替代产品之一,国内证市场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