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3岁的罗大佑上个月发行了他演唱生涯的第八张专辑,专辑名称延续着一贯的严谨,叫《家Ⅲ》,封面上一家三口在清风朗日中共享天伦,其乐融融。
《家III》单曲视频封面
罗大佑说:人一生会有三个家。
第一个家,是父母给我们的家。
第二个家,是我们自己出外去追寻的那个家。
第三个家,是自己终于成立的家。
许多人都说,罗大佑变了,他不似从前那般尖锐、直白、先锋,而是变得温暖、世俗、快乐了。
回溯到1984年,在第一张《家》的专辑封面上,30岁的罗大佑独自一人站在暗色的背景里,满屏是形单影只的落寞。
《家》封面
次年,31岁的罗大佑就被迫离开台湾,开启了人生中又一次漂泊,那时他大概想不出自己有一天会写下“给我个温暖的,满怀着温暖的,彼此关照的家庭”“给我些温暖的,体谅而坚强的,彼此保护的心情”这样的歌词。
罗大佑是一个歌者,也是一位对这个时代冷静的观察者,能感觉出他这样人有自己的坚持,天生不惧怕人世动荡,于他而言,真正难以承受的是和那些亲近的人一点点丢失掉生命的联接,生离抑或死别,都沉重备至。
这些灰暗的时光,在罗大佑的歌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而他的歌听来,有种别样的悲戚在里头。
2、
1998年父亲去世,这对罗大佑打击很大,也逼迫他开始重观生死。
很长时间里,他都以为自己从此看透了生命的轮回去往,甚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昨日遗书》一书中提到,“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不会介意,我不打算有小孩子的不孝行为,” 那时的他灰暗冰冷,压抑孤独,却无人解救。
2004年第七张专辑《美丽岛》发行不久,遭逢挚友黄霑、梁弘志陆续离世,杨德昌也罹患大肠癌,身边的人倏忽就消失了,仿佛死亡忽然离他那么近,眼前看不到希望的气息。
此后多年,罗大佑一直兜兜转转,也尝试演出,甚至加入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但他似乎一直没有释怀。
直至2010年再婚,两年后,罗大佑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身份——父亲,他的女儿Gemma在香港降生。
林青霞抱着罗大佑女儿
谈起女儿,他说:“Gemma出生这五年,我笑的次数已经超过她出生前的58年。”“是女儿让我起死回生。”
这个生命中的小天使像一根线,牢牢地将罗大佑系在台湾,他终于不再漂泊,在他游走过拥挤的香港、熙攘的纽约、繁华的北京上海后,还是选择了回到台湾,在他诞生的地方陪伴爱女成长。
尽管女儿还小,但罗大佑想到未来可能会到来的离别,还是不可抑制地悲伤。
新专辑中《童话爱情》就讲述了父女情分一场,女儿从年幼时相偎相依到成长后渐行渐远的感慨,“哪天成长的你,和年迈的我,将怎么回到现在这良辰美景。”
这首送给女儿的歌一录再录,其间饱含了为人父的一汪深情,也翻涌着万千复杂的滋味,但这滋味的基调总归是甜的,胜过以往的一切荣耀。
3、
多年前,罗大佑的爸爸观察他写歌、唱歌,就看到了儿子做音乐时那种挖空心思、穿透灵魂的透支感,他感叹,“这样子下去他活不过三十岁的。”
罗家是医学世家,罗大佑在短暂地做了几个月医生后,还是选择了音乐,这无疑是个艰难的决定。
他自知资质平庸,不具备宽阔的音域,技巧也不能随意变化翻转,但对于唱歌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是带有使命感的。
“我不是想唱歌,只是觉得这件事情我可以做,有点勉强,但写的有些歌别人不敢唱,我只好自己唱。”
也因此,他曾在80年代的台湾掀起一阵“黑色旋风”。
罗大佑
“他与歌曲审查制度之间的对抗、对恶质的传播媒体毫不妥协的尖锐态度,加上作品中充满压抑情绪,以及他特异的装扮带来的几分神秘感,都相当符合一身墨黑的形象。”知名乐评人马世芳如是评价。
或许大家都习惯了一个尖锐、硬气的罗大佑,对于新专辑《家III》出人意料的温暖,有人说他毕竟已经过气,有人哀叹一声江郎才尽。
这个浮躁的时代,难道不允许人变老?
对于历经沧桑、开创一代经典的音乐人,所有的判断都显得短促。毫无疑问的是,今天的罗大佑已经走出了人生的黑色时光,开始敞开心扉来接纳俗世的安稳快乐。
“如果这辈子不够你体会,要有活两次的准备。”罗大佑在《你准备要活两次》里温情脉脉地唱道。
《家Ⅲ》给他们那一代人的漂泊迷茫画上了句号,他们终于不再尖锐,不再与世界为敌。他们带着一颗漂泊已久的蒙尘的心回归家庭,还能对妻女满腹温柔。
他们哪里是江郎才尽啊,分明是良马归山,宝剑入鞘,浪子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