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地球物理】回望地球物理勘探一百年 ·  22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闻着臭的东西,为啥吃着香?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110/119/120/122可视化报警,到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乾隆是“盖章狂魔”?不不不,他的偶像比他更能盖!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11-12 06:52

正文

作者:任思雨
制图:余铮浩

作为自带热搜体质的古代流量名人,乾隆皇帝有一个大家都知晓的著名爱好—— 盖章

每次看到喜爱的字画,他亲自写诗写读后感都不过瘾,一定要盖上心意满满的章,喜欢《快雪时晴帖》?盖章!喜欢《富春山居图》?盖章!好好一幅字画,最后生生盖成了一块弹幕池。
掌握着这么多确凿的“证据”,好多人都会认为,乾隆皇帝一定是古代最爱盖章的名人吧。但你们都想错了,在这位比他早生两百年的偶像面前,乾隆皇帝盖的章可根本算不了什么。


“三吴珍秘,归之如流”
今天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天,项老板独自来到自己的天籁阁,品鉴库里的宝贝:
顾恺之《女史箴图》、韩滉《五牛图》、李唐《采薇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王羲之《瞻近帖卷》、怀素《苦笋帖》、张旭《草书四诗歌帖》、米芾的《清和帖》、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上到魏晋,下到明朝,这些真迹藏品随便拿出一件放到今天来都是“镇馆之宝”。而且,如果仔仔细细地品鉴起来,数上好几个月都看不完。只是,这天籁阁从来都不随便开放,只有与他非常亲近的人才能得见一二。
这项老板是谁?他又哪来这么多宝贝?



项老板的名字是项元汴,他是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私人收藏家之一。有人形容他“好古博雅,精于鉴赏。嗜古人法书如嗜饮食,每得奇书,不复论价,故东南名迹多归之”。
公元1525年,项元汴出生在明代的江南望族,他的父亲项铨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擅长理财且勤俭持家,逐渐积累起丰厚的家产。

受到父亲影响,项元汴也很早就在经商和收藏上表现出天赋。16岁时就收藏了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他经营过典当业、并从事书画古玩的艺术品买卖,随着财富的积累,收藏在天籁阁的宝贝也越来越多——“三吴珍秘,归之如流”。

天籁阁的名字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项元汴曾收藏一把由晋朝的著名古琴,琴背铸有两个大字:天籁;也有一说是项元汴钦慕老庄,而“天籁”正出自《庄子·齐物论》。
据记载,“项氏所藏如顾恺之《女史箴图》等,不知其数,观者累月不能尽也”。史学家翁同文曾根据编码推测出项元汴的书画的收藏总量——约2190件。数量之丰富,后人望尘莫及。

天籁阁里的文物不仅数量繁多,更有着相当高的收藏质量:除了王羲之、褚遂良、怀素、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顾恺之、王维、韩滉、宋徽宗、倪赞、黄公望多位名家的书画真迹,还有丰富的瓷器、紫砂器、古琴、古砚等藏品。

他才是真的“巨能盖”
项元汴不仅是一个商人,还是一个鉴藏家。他曾写过《历代名瓷图谱》,深入研究了他所见所藏的83件宋、元、明诸窑名瓷,并逐一为之图解。
但这位收藏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收藏爱好,跟乾隆比起来,项元汴才是真的“巨能盖”。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已经失传,目前可以看到冯承素临摹的神龙本,上面有宋代、元代、明代诸家的题跋或印章,项元汴一人就盖了五十多个章,但不知为什么,乾隆在这幅作品上只盖了十几方印。


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因此,他的印章里常常出现“项元汴印”、“子京”、“墨林”、“天籁阁”、“项子京家珍藏”,还有“子孙永保”、“子孙世昌”等体现家族观念的印鉴。
除了大量盖章,项元汴还在古书画上发明了一组“独家编号”,人们常常会在他藏品的角落里,发现一个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小字:
比如王蒙《稚川移居图》里的“圣”、韩滉《五牛图》的“此”字……原来,这些编号都是按照《千字文》的次序进行编码,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数字编码既方便收藏,还可以防止伪造,可谓十分机智。
项老板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癖好——在文物上记账。他时常会在书画的卷尾标记价格,而且还会记上哪年哪月那天在哪里买的,把文物变成了自家的“账本”。
比如,他曾以重资购得晋代王羲之《此事贴》,并记录此卷“用价五十金得于无锡安氏,定价三百金”,据统计,在项元汴收藏的作品中,王羲之的《瞻近帖卷》价格最高,要二千金;其次是怀素的《自叙帖》,价值千金。
明代中晚期,民间收藏活动兴盛,收藏文玩奇珍成为很多文人士大夫追求社会地位的标配,以项元汴为代表的巨富们不仅自己大量收集,更要传之后世。项元汴的盖章与标记在后世惹来不少争议,但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这些操作都是为了保障项氏家族的经久不衰。
乾隆也曾是他的“粉丝”
身为收藏巨擘,项元汴与当时许多的社会名流都关系很好,“所与交游皆风韵名流,翰墨时望”。

比如,项元汴就经常向文徵明请教鉴赏画作的技巧,并听取他的意见做一些绘画收藏,在文徵明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也成为了项元汴的高级收藏顾问。
而与文徵明、唐伯虎、沈周并列“明四家”的著名画家仇英,一开始只是个勉强能糊口的画匠,因为仇英的模仿能力极强,项元汴就把他请到家里临摹古画,一待就是十几年,“所览宋元名画千有余矣”,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家。
明代绘画大师董其昌和项元汴是忘年交,年轻的时候曾拜访项老板,也得以在项家接触到晋、唐真迹,悟得古人的用笔要领:“余少时为小楷,刻画世所传《黄庭经》、《东方赞》。后见晋唐人真迹,乃知古人用笔之妙,殊非石本所能传。既折衷王子敬、顾恺之,自成一家。因观昔年书《月赋》,漫题。”
名人名家希望观摩真迹来精进技艺,而项老板也因为与名家交往密切而有了得天独厚的收藏条件,藏家之间的交流则搭建起艺术品交易平台,这群人以文物鉴赏为中心,形成了一张覆盖艺术品上下游市场的巨大关系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