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盘持续回调,近期,不少股民嗟叹,“辛辛苦苦近半年,一周回到解放前”。然而,A股也展现了温柔的一面,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股,成了投资者的避风港。
就在今日,“宇宙行”刷新历史新高,当了一把A股的中流砥柱。
股价历史新高
6月27日,A股三大指数再度下挫,超4500只股票收绿,但是银行板块走出了逆势上涨行情,领涨两市。
截至收盘,“全球第一大行”工商银行收涨1.24%,股价报5.7元,创出历史新高。
我们惊讶发现,与大盘的颓势完全相反,近10个交易日,大盘跌了7天,工商银行却涨了8天,从而一举刷新历史新高,令无数股民羡慕。
目前,工商银行A股总市值15367.88亿元,仅次于贵州茅台和中国石油。如果再加上H股市值折合约3733亿元人民币,总市值高达19100亿元。由于股本大部分是在A股上市,工商银行算是无冕的“A股股王”。
正所谓铁打的A股3000点,流水的股王轮流转。
实际上,这不是工商银行首次登顶A股股王,早在2006年上市当年,工商银行就成为A股市值第一。但是由于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银行股估值一落千丈,此后长期被低估,后来贵州茅台上市,大部分时间占据了股王宝座。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新旧动能转换,近两年“A股股王”之争又变得激烈起来了。与房地产、基建和社会消费能力绑定较深的贵州茅台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股价已经三年未创新高,近期还迎来一波暴跌。与之相反,市场风格趋于保守,从追求价值成长转变为拥抱价值低估,2023年,贵州茅台一度被中国移动易主,如今,工商银行又把贵州茅台甩开了几百亿。
对比三者市盈率(TTM),目前贵州茅台24倍,中国移动16.84倍,而工商银行仅有5.62倍。而再从最保守的股息率来看,贵州茅台2.07%,中国移动4.29%,工商银行5.44%,虽然三者都比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高,但最划算的还是工商银行。
银行股为何越来越吃香
工商银行的上涨并不是独角戏。截至今日收盘,国有四大行中农业银行、城商行中的南京银行都逼近历史新高。根据深蓝财经统计,年初至今,银行板块整体涨幅逾15%,同期大盘涨幅-1%,银行股远远跑赢了大部分行业。
再具体来看个股,年内涨幅超20%的银行股比比皆是,南京银行累计涨幅48.76%,成都银行累计涨幅34.1%,常熟银行累计涨幅33.65%。更关键是的,走势以稳著称的银行股,在这波凌厉的回调中,保住了上涨的果实,令银迷们感到欣慰。
除了前面提到的估值因素外,还有什么是驱动银行股上涨的基本面因素?
一是主要提前和地产作了“切割”
今年涨幅倒数第一的行业应该就是房地产了,甚至越来越多地产股退市。俗话说“银地不分家”,为何地产涨幅倒数第一、银行涨幅却能居前呢?是市场错了吗?
事实上,银行乃“百业之母”,给房地产行业提供的融资仅仅只占了一小部分,房地产的危机银行提早就在做准备,恒大的第一个“吹哨人”就是广发银行。这几年不少银行都在压降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反而是信托和非银成了填补地产融资的角色,这也是这两年中植系、雪松系等倒下的重要原因。
以招商银行为例,根据2023年年报的数据,招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3266.67亿元,占该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02%,而2021年时为3907.92亿元,三年减少了641.2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5.26%,较2020年末上升4.9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23年招商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为65088.65亿元,相较2020年增加了14797.37亿元,整体不良率则从1.07%下降至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