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这就是尔滨! ·  2 天前  
广东应急管理  ·  一工厂凌晨突发爆炸,2死19伤!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顺丰慌不慌,阿里系又“收编”了圆通!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9-05-14 19:57

正文


阿里系觊觎物流版图早已不是秘密,在最早投资百世汇通之后,在人人皆知的三通一达上,阿里已将三通收入囊中。而此次圆通速递高层换血,显示出阿里系从资本控制转向主动管理层面的变化,也对此前阿里系基金减持圆通的看衰还是套现的争论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阿里系整合了快递行业的半壁江山,一张四面合围的网已经向此前拒绝阿里收编的顺丰扑来,再加上淘宝、天猫的海量订单数作为支撑,顺丰应该如何应对。


5月12日,有消息称圆通速递进行了重大人事变动。其中,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潘水苗被任命为新任总裁,而执行副总裁邓小波则被免去职务。其中,潘水苗将全面负责圆通速递经营管理事宜,直管圆通航空,圆通信息科技公司,创新研发,总裁办,审计监察等,向董事长喻会蛟直接汇报。

此外,分管采购业务的张益忠;分管国内事业部即A网,并接管圆通运力采购的闻杭平;分管承诺达事业部即B网,冷链管理部,航空货运部的杨新伟;以及分管海外事业部即G网和圆通速递国际的副总裁李显俊等高管均直接向潘水苗汇报。

云锋基金被认为是阿里系旗下,潘水苗就任总裁,并分管公司核心业务,似乎说明阿里系开始正式执掌圆通速递。


除了对圆通的掌控,阿里系对物流的布局已经很明显,在资本上已经拿下三通,再加上最早投资的百世,阿里系至少整合了快递行业的半壁江山。而阿里系对一系列民营物流企业的整合,也编织成了一张四面合围的网,向此前拒绝阿里收编的顺丰扑面而来。一方面是自身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背负高额债务,一方面是外界竞争对手不断被资本巨鳄整合,再加上淘宝、天猫的海量订单数作为支撑,顺丰似乎正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中。


//
阿里浸入圆通管理层
//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圆通与阿里之间的互动可谓频繁。然而,从2015年阿里入股圆通至今,不管是圆通对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增资,还是圆通第一大股东向菜鸟转让其持有的2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双方的合作大多停留在资本层面。 而此次圆通速递的高管调整,却将阿里对圆通的控制转向了主动管理层面。

圆通速递4月17日晚间公告,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圆通速递董事潘水苗将担任公司总裁,而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喻会蛟申请辞去公司总裁职务,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负责战略规划。而云锋基金属于阿里系企业,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潘水苗的加入,或暗示圆通与阿里系的融合会更深入。

除此之外,阿里系还有两位代表在圆通任职,曾在2010年1月至今担任云锋基金合伙人的黄鑫被提名为董事,此前,来自菜鸟网络的万霖进驻圆通董事会。如今,3名代表在圆通任职,使得阿里系的话语权越来越强。

而此次潘水苗担任圆通总裁,也将此前阿里系基金减持圆通的看衰还是套现的争论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2019年5月6日,圆通速递发布公告,其股东云锋新创出于自身资金需要拟减持圆通股份不超过5600万股。据了解,云锋新创为圆通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5.96%。若减持顺利,云锋新创将跌出前五大股东席位,并且持股比例将低于5%。截至5月13日收盘,圆通速递股价12.40元/股,按此价格测算,云锋新创将套现约6.9亿元。因为此次减持,市场上关于阿里系看衰圆通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据企查查的信息,马云持有云锋基金40%的股份,而云锋新创的法人代表与云锋基金一致,但后者持有前者股份仅0.98%。而经过多层股权穿透马云持有前者股份约0.39%,可谓微乎其微。

同时,截至2019年3月,马云持股80%的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仍然重仓圆通速递,持股比例维持在11.07%,位列圆通速递十大股东第二位。

而云锋新创作为投资机构,获利是其第一诉求,云锋新创追求的并不是战略投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云锋新创在圆通速递的投资收益相当可观:彼时借壳上市时,云锋新创以7.72元/股的价格认购股份,以此为参照,上述减持计划最高可带来约2.65亿元的浮盈。

因此,云锋新创特殊的股权结构意味着公司的初衷为风险投资,而非长期战略投资,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才是阿里巴巴与圆通速递股权合作的基石,云锋新创获利套现也属于正常投资行为。


//
扶一把老大哥
//


虽说阿里系并未放弃圆通,甚至此次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都要去圆通当总裁了。那么,圆通的发展是欣欣向荣吗?查阅圆通资料发现,此次阿里浸入圆通管理层,可能是对圆通的拯救。

作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物流股,圆通速递可以说一时风光无两,市值一度高达上千亿元。2016年,得益于同行领先的37713个网点数量及其运作效率,圆通以47亿件的业务量堪于UPS比肩,单独占据了当年15%的市场份额。同时,作为通达系中唯一引入阿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快递公司,“圆通+菜鸟”以更广阔合密集的网络覆盖和更高的快递服务效率雄踞一方。

然而此后圆通速递受困于加盟制的基因,再加上后天管理不善,造成近年来接二连三的停工、快递滞留等负面事件,令业绩一度下滑。

2017年圆通速递快递业务量为50.64亿件同比增长13.5%,陷入低谷期,为此,圆通采取了薄利多销策略。2018年圆通速递快递业务量为66.64亿件同比增长31.61%,恢复正常增长水准。不过,其单票收入由3.68元降至3.44元,导致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增速不及预期。圆通速递跳出快递业务量低增长的陷阱,却又陷入营业收入第一,但净利润增长倒一的尴尬局面。

根据“三通一达”公布的2018年度报告,圆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74.65亿元,净利润19.04亿元。申通实现营业总收入170.14亿元,净利润20.49亿元。韵达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8.56亿元,净利润26.98亿元。中通则实现营业收入176.04亿元,净利润为43.88亿元。

另外,圆通速递自上市以来以融资金额仅次于顺丰的58.9亿元砸重金开辟战场,为实现转型开启了较多的战略项目投资布局,包括航空运力、跨境物流和数字物流等,但这些投资很难立竿见影,在短期内难以取得高回报。这也加重了资本对圆通的担忧。

5月14日,圆通速递股价报收12.32元,自2016年10月正式登陆A市场以来,圆通速递的股价已经缩水逾六成。

对大幅拓宽业务边界的圆通来说,潘水苗的履任,意味着圆通速递的拯救,转型未见成效的圆通将更容易获得阿里巴巴在业务、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协助。


//
四面合围的物流网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