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可能很快又要获得一个“世界第四”了!当前,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
3
个国家具备载人航天的能力,也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极少数国家具备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技术。而现在印度正在进行一项太空交会对接的实验,如果这项测试取得成功,印度将会加入中俄美行列。当印度掌握了这一项技术后,意味着他们向空间站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北京时间
2024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0
时
30
分,印度发射了一枚
PSLV-C60
火箭
,将
2
个卫星送上了近地轨道,这两颗卫星将会进行
关键的太空对接实验(
SpaDeX
)。
也就是让这两颗卫星在太空中进行交会对接。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表示,
这两颗卫星在进入轨道后会在同一个轨道进行飞行,彼此的距离为
5
公里。随后科学家会让这两颗卫星的距离不断靠近,最终在距离地面大约
470
公里的轨道相遇,然后进行交会对接。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预计在发射后
10-14
天后才会进行交会对接。
《印度时报》的报道称,在这一个交会对接的任务中,卫星
A
携带
了高分辨率相机,卫星
B
则携带微型多光谱和辐射监测器有效载荷。这些载荷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画面,还能进行自然资源的检测、植被研究等任务。所以,这不仅仅是进行一项简单的交会对接技术测试,这些卫星也是有其他的使命的。
《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称,这是一项具有成本效益的太空对接技术演示,如果成功的话,印度将加入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行列。毕竟这一项技术是建立印度轨道对接能力的开创性任务,是印度未来载人航天和卫星服务的关键技术。对于印度实现雄心勃勃的太空目标来说至关重要,在未来建造、运营印度空间站,甚至在载人登月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空间”网站也进行了报道,他们表示这是印度组织的一次雄心勃勃的太空交会对接任务,可能会为印度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奠定基础。
中国行,印度就行?
从技术层面来看,航天器在轨进行交会对接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一项技术被称为“太空之吻”。如果没有交会对接的技术,就没法建造、运营空间站,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发射货运飞船给空间站进行补给,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发射载人飞船进行航天员的轮换。
在过去十多年时间内,我国已经在近地轨道实施了接近
20
次的交会对接,其中
经历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自动到手控、从几天到
2
小时、从轴向对接到径向对接的创新突破
,其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采用
2
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后向对接口,创造了用时最短的世界纪录。
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有能力实施航天器交会对接,这其实也说明了这一项技术是相当难的。因为这些航天器的飞行速度都相当快,在近地轨道飞行时速度接近
7.9
公里每秒。
两个航天器在进行交会对接时,它们需要不断靠近,而它们本身的飞行速度如此之快,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可能就没法完成对接,甚至可能会直接发生碰撞。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比如说雷达技术、航天器的控制技术、地面的测控技术等,而在很多方面印度其实是比较欠缺的。
例如测控技术,这些航天器在太空中以极快的速度飞行,大约
1.5
小时就会环绕地球一圈。如果没有遍布全球的测控网络或者卫星系统的话,地面就很难跟踪航天器的飞行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进行交会对接,给航天器进行交会对接的时间窗口也很窄,可能就只有几分钟,错过了可能就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没法进行交会对接了。
举个例子,在
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执行飞行任务时,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几分钟。这是因为那时候我国的测控系统还不够发达、完善,飞船飞出信号“盲区”,我们就接收不到信号了。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在中国空间站实现同步收看新闻联播,经常可以和家人通话。这就是测控系统的重要性。
虽然印度在这些方面的技术还欠缺,但是他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在之前,印度方面就表示将在
2030
年建成印度的第一个空间站,还要实施他们首个载人航天计划“
加冈扬(
Gaganyaan
)
”。印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信心,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中国能做得到,他们就能做得到。
此前
印度国防专家尼廷
·
蒂库(
Nitin J. Ticku
)乐观地
表示,
不管是核试验,还是探月,或者是反卫星试验,印度都在追赶我们中国,印度在我们后面掌握了核技术、也进行了探月,所以印度他们认为这一个“历史规律”表明印度可以在
2030
年拥有他们的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