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党建网微平台
传播全国宣传思想文化相关信息 传播全国各地党的建设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品读 | 老妈的“反emo”之道 ·  8 小时前  
底线思维  ·  这部春节档电影的意义,被严重低估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党建网微平台

公文落笔前,先理顺这三对关系

党建网微平台  · 公众号  · 政治  · 2018-01-24 06:54

正文

作者:臧杰斌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责、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这里,结合实际工作,以几对关系为载体,谈谈自己对文稿工作的一些认识。


加热与淬火

文章之道,讲究一快一慢、一热一冷。初稿要快,改稿要慢。写稿要情绪热烈,改稿要头脑冷静。

为什么写稿要快、要情绪热烈?

因为一气呵成的文章,天然具有良好的宏观性和整体感;情绪热烈的文章,最能表达作者的本色和创意。如果今日写几行、明日写几行,文风就难一以贯之;如果写稿时就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新颖的观点不敢写,过头的话不敢说,就没有风格,难以出彩。

为什么改稿要慢、要头脑冷静? 因为一篇热情奔放的初稿,有时很难经得起全面推敲。修改文章时,除了要改正一切错别字和语病之外,尤其应该重视以下几方面:

第一,结构是否需要调整。

第二,是否需要增加内容。

第三,是否有可以删减的内容。

第四,是否符合读者的知识特点。

第五,是否有敏感的言辞。

第六,引用的内容是否准确无误。


内脑与外脑

要做好文稿服务工作,自己没有过硬的水平是绝对不行的。这些自身的功夫,我们可以称之为“内脑”。

语言文字能力是基本功。

一是要尽力消除一切文字硬伤和低级错误。

二是要避免有歧义的表述。

三是文章要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四是在不影响思想表达的情况下,适当追求典雅的文辞和引人入胜的文势。

有关知识储备必不可少。

一是术语要准确统一。

二是虚实要适度。

三是要抓住要害。

思想修养和理论政策水平至关重要。

一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二是对有关领域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要熟悉。

三是重大政策表述务必精确。

文稿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个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领域广、专业能力强、咨询效率高的专家库,我们可以称之为“外脑”。对于借助“外脑”的好处,我们总结了五点:

碰撞出灵感。 从事一个领域的工作时间长了,往往难以跳出既有的框框。而其他领域、其他部门的同志常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交流出思想。 写稿的同志,应当与其他部门的同志进行经常、广泛、深入的交流,既要听,也要讲,互动起来,既汲取别人的观点,也总结自己的思想。

专业出水准。 自己犯的错,自己是很难发现的,这时候请其他同志尤其是有关专业领域的同志来把把关、提提意见,效果往往很好。

协作出质量。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作,共同把任务完成好。一方面,对实质性的政策规定,可与各有关方面提前通气、充分协商,以求达成最大一致;另一方面,对于很多文件,可以采取联合调研、联合起草的方式,通过整合大家的力量来保证文件的质量。


创新与规范

创新,更多体现在公文的起草方面。文稿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创新性。

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是公文起草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研究为什么要起草这篇公文。

第二,研究领导近期关注的要点。

第三,研究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

作出分析、提出观点,是公文起草的灵魂。

第一,要深入实际考察调研。

第二,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第三,要合理利用既有成果。

第四,要深入进行思考。

提出良策、解决问题,是公文起草的最终目的。 要察实情、出实招、谋实效,在“管用”上下功夫。实招,最终还是来自实情。当你把情况搞得透透的,思路、措施、办法自然就出来了。

机关文稿形式上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在修改时主要应把好以下四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