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喜欢男人这4种坏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人约女人出来玩的7个最佳去处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棣刚驾崩,太子就哭着从天牢放出一罪臣,结果 ...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85年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点名要见许世友: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雷军吐槽,专利就是发达国家挖的坑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4-04-01 17:30

正文

预告,下周三晚上七点和「思想史万有引力」的作者张乔木老师一起做个聊天直播,主题是「保守主义和奥地利学派」,我大致列了十多个问题,估计会是一个长跑直播,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先点击一下预约。另外,今天次条是我精读米塞斯《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的第6讲,对货币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雷军吐槽,专利就是发达国家挖的坑
文丨张是之

一、雷军吐槽专利问题

雷军在一个采访里说,专利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挖的坑,而且是挖了40多万个坑,挖好坑就等着你往里跳,然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雷军说的对,专利就是坑,我们都被迫在坑里挖呀挖。
之前写过很多篇类似话题了,但是很多人还是绕不过去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没有专利保护,大家就不去创新了,社会就会停止进步。
比如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的留言:
由于创新具有偶然性与不可复制性,有些创新更不可能即时变现,在利益的驱动下,反而更有利于保存,如果没有专利的话,那谁还有那个心思做短期看不见利益的事。
雷总本身借签保时捷的外观设计,就不太光彩,广告中直接宣传对标保时捷就有打擦边球意味了,至于坑不坑的,好果是原创的话,那就与原专利没关系了,希望雷总的保时米后续依然大火,毕竞是民企。
另一位朋友的留言也是一样:
没有专利保护的“坑”,恐怕不会有那么多的创新了。
“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就不会有人创新”,这个论断如果看不清楚它的问题所在,那就会永远跳不出知识产权的坑。
这里我从举例和逻辑两个层面来做下分析,看看能不能帮你跳出这个“坑”。

二、几个反例帮助思考

“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就不会有人创新”,我们把这个命题看作是一个论断,那么如果现实中我们只要能找出反例,就能说明这个论断是错的,也就是证伪了这种说法。
那么现实中,有没有既需要不断创新,也没有什么专利保护,但市场仍然会存在创新和竞争的例子呢?
其实很多,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发现这些例子。我说几个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补充。
第一个,餐饮。
餐饮市场上的竞争可谓白热化,菜品和服务是竞争的两大核心。
单就菜品来说,谁听说过菜品或者一个炒菜的方法被注册成专利,然后禁止别人用同样的方式去炒菜的?
我就不去检索了,你去检索估计多半能够检索到。但是这样的专利,你不觉得是个笑话吗?
如果有这样的专利存在,对餐饮行业是好事还是坏事?
第二,理发。
理发也需要创新,也在竞争。你去看下今天流行的发型,和二十年前比比看。
你发明一个新的理发发型,申请个专利,别人就不能理了,这还有天理吗?
我朋友圈那位读者的留言,就跟理发发型一样的,汽车外形相似,那是不可避免的。
不信你看下面这张图:
更重要的是, 有些设计并不完全是根据设计师的喜好来的,而是根据计算结果来设计。
比如理想的新车MEGA,它这个造型毁誉参半,但想要用极致的风阻系数来降低能耗,大致上就只能设计成这个模样。
还有美国那些牛逼轰轰的隐身飞机,那个又酷又帅的外形,是计算的结果,其次才是设计。
中国能不能借鉴?当然能了,只不过制造是另一个问题。飞机的气动布局,就那么几种,再设计也还是那几种。
这个逻辑推理到极致,就是轮子。轮子的发明,在历史上是经验的结果。
但是轮子再怎么设计,最后的计算结果一定是圆形。
如果第一个发明轮子的人申请了专利,后面其他人再设计轮子,都要经过他的允许,这合理吗?
显然不合理, 人类文明和技术的进步,永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是重复发明轮子。
而专利制度在今天,在做的工作,恰恰就是逼着人们重复发明轮子。
第三个例子,手工耿。
被称为“发明界的泥石流”“无用爱迪生”的网红大V“手工耿”,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没有申请专利,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创造力。
相反,如果他严格按照专利申请制度的要求和流程来,他在申请专利之前,视频是不能公开的,否则专利申请就不能过审。
如果手工耿一开始就坚持走申请专利路线,你猜结果会是什么?
大概率是他手上有那么几个专利,但我们却失去了一个更有创造力的“手工耿”。
你去看下关于他的访谈,他才开始做这些东西没有打算长做,后来是发视频后,网上的及时反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和信心。
可以明确说,正是网友们和他的互动,才鼓励和“养成”了今天的“手工耿”,也才成就了他的今天。
就专利申请那个周期,又漫长又无聊,在这漫长无聊的等待中,估计他早都去种地或者打工了。
说有专利制度才有创新,可以去好好看下“手工耿”的采访,看看他的心路历程,看看是不是自己对专利制度有太多美好的误解和幻想。

三、逻辑上的反驳

如果说,上面几个案例还不能说服你,那么你再看下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更有挑战性,仔细看。
如果你认同“没有专利保护,就没有创新”,这其实背后还有隐藏的逻辑。
这个隐藏的逻辑其实是关于产权的,是一种关于产权的代入。
也就是,当你自己的产品或东西被偷了,你的产权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你无法继续用你的产品或东西来赚钱盈利,所以你会因此蒙受损失,并且无法用这部分财产来创造财富,于是你和社会都会因此遭受损失。
关于产权的逻辑当然没问题,我也认可。问题在于,很多人把“知识产权”简单代入“产权”的逻辑中。
他们隐含的逻辑这样的,当你的专利、创意或知识被“偷”走了,你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你就无法继续用你的“知识”来赚钱,所以就失去了继续创造知识的动力,于是你和社会同样遭受损失。
这两套逻辑非常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完全无法仔细辨别其中细微的差别。
魔鬼藏在细节里,这种细微又关键,且不易察觉的差别就在于, 知识是无法被偷走的。
再强调一遍,知识是无法被偷走的。
以专利为例,即便是相同的设计,别人使用了,并没有真的“偷”走,你还是可以继续用。
一个圆形的轮子,第一个人发明出来,后面的人借鉴使用同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第一个人就不能用了吗?当然不是,他还可以继续用。
一个滑动解锁、圆形倒角的设计,发明者是有创新没错,但别人用了,发明人也还可以继续使用。
知识的特殊性就在这里,可以无限次重复使用,被借鉴是常态,而且永远无法被真正偷走。
永远无法被真正偷走,这个特性就决定了,知识产权完全不应该等同于产权,它不是简单地被理解为是产权的一个子集。
完全不是。
这一个逻辑关过不去,就永远无法理解我上面举的三个例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