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世界
新产业、新经济、新时代!——价值中国公号——1、中国领先的商业财经社会化媒体;由专家产生内容的新媒体。关注宏观经济、新兴产业、管理智慧、投资分析等。2、集聚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专家学者、分析师的职业社交网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吃,而中国人不吃的? ·  12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哪吒闹海》邮票发行!29.8包邮抢! ·  12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龙钞!全线大涨! ·  12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一颗小行星可能在 8 ... ·  2 天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开心关公吊坠!99元包邮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世界

日本从经济奇迹到萧条的50年往事

价值世界  · 公众号  ·  · 2019-06-25 07:39

正文

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文章已获授权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特别的书—— 《战后日本经济史》


本书作者野口悠纪雄,出生于 1940 年,他们这代人,亲历了日本经济的潮起潮落。


当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日本经济刚刚开始增长,其速度世界罕见;当他们步入壮年,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的最前线,担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目睹了日本产品横扫世界的盛况。


但是,当他们临近退休,却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日本经济走向衰落,或将成为斜阳晚照中的一曲挽歌。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邻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后,贸易摩擦尚未结束的当下,何去何从,是关乎每个中国人未来命运的大事。这个时候,了解一下日本的经验教训,很有必要。




岛国996


日本人的变态“ 996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1964 4 月,《战后日本经济史》的作者野口悠纪雄,和其他 20 名日本有为青年,一起进入大藏省工作,成为最新职员。(大藏省是日本的中央政府财政机关,自明治维新后到 2000 年左右,主管财政、金融、税收)


他们的大 Boss ,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成为日本第 64 任首相的田中角荣。 1964 年,田中只有 45 岁,担任大藏省大臣,年富力强,鹰视狼顾。


< 田中角荣 >


田中大臣径直走向这批“职场新鲜人”,从最边上开始,依次跟每个人握手。


他不看笔记,也不问秘书,却能一字不差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一边跟这些年轻人握手,一边绵里藏针地进行鼓励,让他们好好干。


田中角荣意气风发地说,你们的上司中,可能会有一些笨蛋,无法理解你们的优秀建议。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不要客气,可以直接到大臣办公室来找我。


伟大人物的三言两语,胜过 1 万管鸡血,底下的员工听了,暗自发狠,即使玩命,也要把日本经济搞上去。


野口悠纪雄所在的科室,负责资金调度,有五十多名职员,每天都工作至深夜,在办公楼地下被称为“太平间”的房间里打个盹儿,然后被清晨第一班电车的喇叭声叫醒,全力以赴投入新的一天。



10 年后,野口悠纪雄从新人变成老炮,负责推进日本中长期财政计划的制定工作,唯一不变的,是焦头烂额的工作状态,最忙的一个月,正常工作之外的加班时间,竟超过 300 小时。


当时,野口偶然回家,孩子们都不认识他,将其视为外人。走出家门时,还会对他说,欢迎下次来玩。


野口悠纪雄玩命工作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二战后的几十年,日本实行了一种神奇的体制,在该体制的激励下,从公司首脑到最基层的员工,所有人都同舟共济,为了日本的繁荣而拼命,最终促成了日本的经济奇迹。


这个神奇体制,在《战后日本经济史》中,被称为——“ 1940 年体制”。



1940年体制


1940 年体制”,是日本在战争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以举国之力来支援战争的国家总动员体制。


这套体制,在战后被毫发无伤地继承下来,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基础。


日本的技术官僚,依赖这个体制,以统制方式进行资金重点分配。也就是说,它不是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调节资金分配,而是从政策角度出发进行分配。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道尔指出,那些引领日本经济起飞的大企业,大多数都是在战争时期重组和改造的,是在政府扶持下,依靠军需生产快速成长起来的,只有索尼和本田,是完全诞生于战后的企业。


日本有了现成体制,要想经济起飞,还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朝鲜战争。



1950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支援南韩参战,将日本作为补给基地。战争产生的特殊需要,使得日本的市场需求随之大增。


1954 12 月开始,日本进入“神武景气”时期。所谓神武景气,就是指神武天皇即位后的经济繁荣。这一次,日本不再依赖美国的军购特需,而是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带来了一波经济高速增长。


日本国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显著上升。 20 世纪 50 年代后半期开始,黑白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被称为“三种神器”,飞入日本寻常百姓家。


1958 年开始,日本又进入“岩户景气”时期,经济更上一层楼。欧美各国强烈要求日本放开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化。


1960 7 月,池田勇人内阁诞生,提出经济倍增计划。自此,经济发展成为日本重中之重的举国目标。



20 世纪 50 年代后半期到 60 年代后半期,日本保持着年均 10% 的增长率。


1964 10 月,日本主办东京奥运会,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办,全国上下异常重视,筹集了近 30 亿美元,用来扩建城市,改善交通,兴修各种配套设施。


此次奥运会,日本国民素质之高,让全世界感到惊讶。有报道称,东京奥运会结束后,所有的日本人都把垃圾带回家,现场没有留下一片废纸。


1968 年,野口悠纪雄参加政府组织的征文比赛,写出《 21 世纪的日本—— 10 倍经济社会与人》,获得最优秀总理大臣奖。


在这篇文章里,野口悠纪雄以“ 10 倍经济社会”为关键词,对日本的未来做了无限乐观的预测和意淫。


当时的日本人,普遍相信明日一定会胜过今朝,到 21 世纪,日本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野口悠纪雄的预测,也准也不准。


准的是,日本在不久的将来,确实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甚至都不用等到 21 世纪,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应验了。


不准的是,日本在迎来黄金时代后,立即急转直下,经济一蹶不振,进入漫长的停滞时期,被称作失去的 20 年。“明日”并未胜过“今朝”。



日本第一


金光闪闪的 80 年代,日本的汽车和半导体超过美国,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突破 1 万日元,风光一时无两,眼看就要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全球经济霸主。


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普遍认为,今后是日本的时代。主动学习日语,希望在日本公司就职的人越来越多。


麻省理工的几个学者,合著了一本《美国制造》。这本书将苹果公司作为美国硅谷的代表企业,与日本的索尼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美国硅谷的企业技不如人,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


美国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有部作品叫《末日逼近》。讲的是美军细菌武器研究所发生泄漏,有毒物质向全美扩散,导致美国社会趋于崩溃的故事。


在小说开头,得克萨斯州的两家工厂,因为受到日本进口产品冲击,一家被迫倒闭,另一家也奄奄一息。


史蒂芬金这部作品充斥着世界末日般的压抑气氛,反映了当时美国人的普遍担忧,在日本经济的冲击下,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能享受到富足的生活?


当时,许多赴美旅游的日本人,都感叹美国的破落。


野口悠纪雄曾去美国汽车生产中心底特律出差,回来后大发感概,相比整洁优雅的东京,底特律的市中心太破了,就像刚经过战争的洗礼,到处都是废墟。


不只是日本人,甚至全世界都认为,日本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


< 底特律 >


1990 年,一家名为“宇宙世界”的日本房地产公司,以超过 8 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加利福尼亚著名的避暑胜地圆石滩的豪华酒店和高尔夫球场,让许多美国人大为吃惊。


日本对美国的不动产投资, 1985 年为 19 亿美元, 1988 年增至 165 亿美元。 1989 年底,日本土地资产总额约为 2000 万亿日元,是美国的 4 倍。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回忆录中,针对日本的经济崛起,如此写道,美国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强烈地感到外国的威胁。


1992 1 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访问日本,在欢迎晚宴上,老布什身体不适,不胜酒力,突然呕吐到邻座的宫泽喜一首相的腿上,从椅子上跌了下来。


这起意外事件,被日本报纸解读为:美国总统倒下了,日本首相扶住了他。这是当下日美关系的象征,日本比美国更强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



镀金时代


其实,一切都是假象,美国并未真正衰落。


美国市中心看上去宛如废墟,是因为富裕阶层和新建的写字楼,都从市中心迁移到了郊区。


日本游客因交通不便,去不了郊区,只看到市中心的萧条景象,便得出美国已经不行了的结论,完全是一叶障目。


事实上,美国高新科技一日千里,正在郊区悄悄地萌芽。美国研发实力之强,涉及范围之广,日本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 亨利福特以及他改变世界的T型车 >


1979 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就任英国首相,推行被称为“撒切尔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减少政府的限制,重视市场调节。


两年后,罗纳德·里根当选美国总统,跟撒切尔夫人穿一条裤子,同样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给企业松绑,增强其活力。


里根总统宝座的屁股还没坐热,转头就急冲冲地向日本发起贸易战。


80 年代,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机电产品以及汽车行业。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纷纷加入战团。


当时,日本的金融资本市场仍然对外国保持封闭,日本可以向国外出口产品,却不允许外国向日本投资。这种现象,遭到欧美国家猛烈批判。



贸易战不过是外因,造成日本经济衰落的,主要还是它自身。


野口悠纪雄认为,日本人眼中的黄金时代,其实是“ 镀金时代 ”。镀金不同于真金,只是在表面上涂了一层金粉。


表面的繁华,终究会脱落,如泡沫般转瞬即逝。



泡沫经济


日本的股价太高,高到了外太空。


1983 年,日经平均股价 8000 日元左右; 1987 10 月涨至 26646 日元; 1989 年末,涨到了 38915 日元; 1990 年,有报纸预测,日经平均股价将会涨到 60000 日元。


当时日本企业的市值总额,在最高点时,甚至膨胀为美国的 1.5 倍,占整个世界的 45%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日本证券公司的销售员,竟然大言不惭地说, 就日本来说,股票市场是不存在万有引力的。


泡沫吹得再大,也有破的那一天。


1990 1 4 日,牛顿来到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全面走低,泡沫经济开始崩溃。到了同年 10 月,日经平均股价下跌 33% ,降至最高值时的一半。


日本股市泡沫破灭的前后脚,房市也跟着轰然倒塌。 1991 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地价一路下跌,跌幅达到 14.7%



野口悠纪雄曾尝试用电脑检索日本经济新闻中使用“泡沫”一词的次数。


1988 年之前,这个词每年只出现几次,到了 1991 年,泡沫一词的出现次数激增至 2546 次, 1992 年更是多达 3475 次。


与泡沫携手同行的,是层出不穷的金融丑闻和腐败事件。


比如伊藤万事件。上市公司伊藤万,通过购买名画为掩护,为黑社会提供非法资金。


再比如尾上缝事件。某高级日式餐厅女老板,从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数千亿日元贷款,进行不动产投资,最终因投资失败而走向诈骗。


还有备受关注的“无内裤火锅店”事件。这个不甚雅观的词,指的是银行用来向大藏省官僚进行“性贿赂”的色情火锅店。


这些事件还只是冰山一角, 日本各行各业都存在类似的腐败问题。


在泡沫经济的大环境下,日本的大型金融机构接连宣布破产,就像被灭霸打了响指。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简称长银)的崩溃。


长银自 1952 年设立以来,一直是超级精英集团。实行国有化后,长银接受了为期 18 个月的特别公共管理。


在此期间,政府对长银投入了 6.95 万亿日元的救助。再加上对蓝天银行的救助,总额合计 11 万亿日元,其中 7.76 万亿日元被确认为亏损。


为处理这些金融机构的不良债券,截至 2003 年,日本国民负担高达 10.43 万亿日元,人均负担 8 万日元。若按一家五口来计算,就是每个家庭负担 40 万日元。


1995 1 月,关西地区发生阪神大地震,同年 3 月,奥姆真理教制造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导致十多人遇难, 6300 人受伤。


在金融动荡之余,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一时间,整个日本笼罩在末日论的灰色氛围之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