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world医疗世界为您提供准确、及时、有用的医疗器械行业及医疗圈的市场动态,产品信息,技术进展等
资讯
!
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截至7月24日,随着Philips(飞利浦)上半年财报出炉,GPS三巨头2017年上半年年报全部公布。
与此同时,另外两大国际医疗公司强生和雅培也公布了其第二季度财报。
2017年上半年,5大国际医疗巨头总营收近
1011亿元
,乳酸菌算的脑子都晕了,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从上半年的总营收说来说,
GE
还是以
572.19亿美元
元稳居第一,其次是
西门子
总营收
393.38亿欧元
,强生作为国际老牌医疗企业,也不甘示弱,排到了第三。
5大企业上半年营收情况:
注:雅培和强生上半年财报还未公布,总营收为一二季度总和。
雅培虽然总营收不及GPS和强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第二季度,雅培医疗器械板块的表现尤为抢眼,全球销售额达
26亿
美元,同比增长
3.2%
。其中,与糖尿病护理业务相关的产品销售更是同比增长了
25%
。
由于强生和雅培上半年财报尚未公布,乳酸菌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到时第一时间为盟友报道!现在让我们先看看新鲜出炉的GPS上半年财报吧。
二话不说,直接上图!
GPS 2017年上半年数据总览
2017年上半年,
在集团总营收和医疗业务方面,GE第一,Siemens(西门子) 第二,Philips (飞利浦)第三。
GE营收第一,增长为负,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GE股价当天下跌近3%。
飞利浦刨除照明业务后,
医疗板块占比最高,达到58%,如果算上个人健康业务,已高达98%。
总营收低了很多,但保持了5%的增长率。医疗整体利润率上半年却大幅低于GE和西门子。
西门子整体状态保持稳定,医疗板块利润率最高。
GE
整体营收:
GE
在2017年上半年营收
572
亿美元,三家最高,但增长为负(-7%,能源连接业务表现低迷,抵消了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业务的强势)。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GE股价当天下跌近
3%
。
显然,市场对GE的未来产生质疑。
GE 医疗
上半年营收在总营收中占
16%
,金额为
89.9亿
美元。营收在前两季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第一季度
3%
,第二季度增长
4%
,盈利增长
6%
。
区域方面:
GE医疗在新兴市场(拉丁美洲、中东、中国等)的订单继续增长,增速放缓,
由第一季度的48%锐减至11%。医疗系统和生命科学的营收均实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
,GE在今年6月,宣布换帅,任命Flannery为下一任董事长兼CEO,8月1日起正式任职。而Flannery此前是GE医疗的CEO,对比GE医疗上半年良好的增长态势,加上新官上任三把火,GE下半年度是否会改变负增长态势,实现增长,仍然值得期待!
PHILIPS
再来看看Philips(飞利浦),一直走在聚焦聚焦医疗业务的路上,先后移除与医疗无关的业务。简直是头也不回啊,这魄力,乳酸菌只有一个大写的“服”!
整体营收:
Philips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已经完全把照明剥离出去。(飞利浦照明上半年销售额达267亿。)
因此在第二季度的营收只包括诊断和治疗业务、互联关护及医疗信息化业务、个人健康业务、其他业务四大部份。
Philips 销售额增长了
5%
,在三巨头中增速最快。增长来源于个人健康业务的增长
6%
,以及互联关护及医疗信息化业务增长
3%
、诊断和治疗业务的增长
5%
。
区域方面:
区域营收实现中个位数增长,主要是中国和拉丁美洲的高位数增长。
业务方面:
Philips 在心血管诊断方面一直表现突出,2016年心血管诊断方面的销售额占比高达
67%
,2017年Philips心血管方面继续加码。
继2015年完成Volcano的收购以后,2017年6月28日,飞利浦以总价
19亿
欧元(约合
21.6亿美元
)收购心血管诊断Spectranetics,该交易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完成。这似乎也表明是飞利浦转型走出的坚实的一步。
Siemens
整体营收:
西门子短期业务表现强劲,2017年上半年总营收
393亿
欧元,营收增长
4%
。
2017年上半年,Siemens Healthineers(西门子医疗)营收
67.2亿
,占总体营收的
17%
,和GE医疗在集团内占比(
16%
)大致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西门子医疗旗下所有业务的订单都有增长,中国实现双位数增长。所有业务营收均有增长,在影像方面增长最大,主要集中在亚洲、澳大利亚。
相对于两位老大哥GE和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上半年相对比较低调,一直没有太大动作。
但是在进入第三季度不久后,就传来
重磅消息
,西门子医疗将协议收购美艾利尔Alere旗下的子公司Epocal
Inc。这家公司以开发和提供POCT血液诊断系统产品
为主
,包括epoc®血液分析系统,手持式无线测试解决方案。
自此,似乎意味着西门子医疗将开启其在2017年的加剧整合之路。
每次看国际医疗巨头的财报,就像看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公司管理和运营的书籍。
在他们的报表和投资者对话中,增加及减少什么业务,看似简单的加减法,却隐现了事关企业发展与生死的战略,也是全球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注脚。因此,乳酸菌也相信它们对中国医疗器械界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
medworld刊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授权或者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我们将与您积极协商解决。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