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6
月
16
日),保监会在其官网公布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
这个通知首次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里,竟然有含金量极高的保险行业。
保监会的《通知》重点强调了六方面的政策措施:
1
、引导保险法人机构落户天津、河北,缓解北京地区法人机构设置压力;
2
、有序布局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资本
在河北等地
设立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
3
、鼓励保险公司合理布局分支机构,支持未在京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
优先在河北等地
设立分支机构;
4
、引导保险公司疏解转移在京下属服务机构,禁止在京新设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电销职场、电话销售中心等;
5
、鼓励保险公司在京外地区设立服务机构,支持设立
IT
、审计等共享服务子公司以及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下属服务机构;
6
、鼓励保险公司在京外地区布局保险关联产业,支持在天津、河北统筹布局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现代农业、新型商贸流通等产业。
从上述
6
点,我们可以看出:引导、鼓励到河北、天津设立的,不仅仅是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呼叫中心和关联产业,
还包括含金量极高的保险公司总部。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主要保险公司的总部,往往扎堆在京沪深。北京不仅是金融决策中心(一行三会),还拥有最多的大银行总部、大保险公司,以及众多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总部。
下面是北京、天津、河北
2016
年的主要金融数据,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三地金融业的实力(同时以上海为参照):
|
金融机构存款(万亿)
|
原保费收入
(亿元)
|
金融增加值
(亿元)
|
总人口
(万人)
|
北京
|
13.8
|
1839
|
4268
|
2173
|
天津
|
3.00
|
530
|
1735
|
1562
|
河北
|
5.55
|
1495
|
1520
|
7470
|
上海
|
11.1
|
1529
|
4763
|
2420
|
可以看出,北京的金融业实力非常强大,其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不仅远超“天津
+
河北”,也达到了上海的
1.24
倍。北京保险业实力也很强大,原保费收入超过上海,也远远超过拥有
7500
万人口的河北省。要知道,保险业是跟人口总量有很大关系的一个行业。这说明什么?说明北京人均的“含金量”远远超过河北、天津,也显著超过了上海。
至于金融增加值,北京也超过了“河北
+
天津”,比上海少不了多少。所以说北京是比上海更大的金融中心,是不夸张的。
要知道,在北京的最新定位里,根本没有“金融中心”。
北京的新定位是所谓的“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