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的福音
提摩太•凯勒牧师“生命的福音”系列讲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省发改委  ·  冰雪奇遇“冀”|萌宠大集结!快来吸一口“毛茸 ... ·  13 小时前  
河北省发改委  ·  冰雪奇遇“冀”|萌宠大集结!快来吸一口“毛茸 ... ·  13 小时前  
南京零距离  ·  宠物狗狂叫,救了主人一命! ·  昨天  
南京零距离  ·  宠物狗狂叫,救了主人一命!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的福音

现代的问题vs古代的解决方案 10 —— 物质主义问题(339)

生命的福音  · 公众号  ·  · 2018-04-23 05:05

正文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 我们不时从圣经去看上帝怎样谈到我们对于金钱和财产应有的态度。圣经充满了关于这个题目的资料和教导。圣经有相当多的讨论都与金钱有关。我们今天要看看耶稣在《路加福音》第 11 章谈到关于金钱的教导。请听我读出《路加福音》第 11 37~42 节:

37 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进去坐席。

38 这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

39 主对他说:“如今你们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里面却满了勒索和邪恶。

40 无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吗?

41 只要把里面的施舍给人,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

42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这是上帝的话语。

耶稣在这段经文里的教导,是由一件事情引发,那件事情就是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同他吃饭,这个法利赛人因看见耶稣饭前没有洗手而感到不安。 亲爱的朋友们,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会说:“这样的事有什么奇怪,或令人感到不安?我妈妈在饭前也常常不洗手。”这个法利赛人心里正在想的,不是卫生问题。在旧约里,当人们在圣殿的敬拜里亲近上帝的时候,都应该洗手。他们应该在礼仪上用水洁净自己。旧约圣经里有关礼仪上的洗濯,是上帝所采用的具体可见的方式,藉此让人明白他们需要以一颗清洁的心去亲近上帝。所以在礼仪上洗净身体外面,只是一种方式,让人看见当自己去到上帝的面前,上帝要的是一颗清洁的心。然而,昔日的宗教领袖采纳了礼仪上的洗濯,并开始把它们应用于生活的每一方面。

法利赛人每当进到房子里都会洗手。他们每次吃饭前都会洗手。他们睡前也会洗手。这是因为“法利赛人”的意思是分别出来的人。法利赛人采纳了旧约圣经对礼仪上的洗濯的概念,并把它们应用于外在的生活上。他们洗手,因为他们在外面的市场走动,可能会碰到外邦人,或触摸到曾被外邦人、不敬拜上帝的人、罪人,或在某方面不洁的人摸过的东西。因此,法利赛人已经学会把宗教变成外在的事情。这是法利赛人洗手的原因,也是法利赛人看见耶稣没有洗手而大为震惊的原因。他们心里想:“这个人自称是虔诚的人。这个人自称是认真地对待上帝的人,但祂竟然在吃饭前不洗手。祂怎么知道自己没有触摸过任何在礼仪上不洁的人或东西呢?”

耶稣藉着这个机会猛烈抨击法利赛主义的概念。我们没有时间逐一细看耶稣在这段经文里所说的话,但耶稣所说的话其实是相当令人惊讶的。耶稣说:“看看你自己。看看那杯子。杯子外面是干净的,但里面却是肮脏的。”想象一下,你将杯子放入洗碗机里,当你把杯子拿出来后,发现杯子的外面虽然干净了,但里面仍有食物的渣滓。你不会想把饮料倒进那杯子里,然后拿来喝。就清洁方面而言,杯子外面的洁净不及里面的洁净那么重要。如果杯子还未洗净,留在杯子里面的食物残渣会令人感染疾病。另一方面,我们几乎不可能只洗净杯子的里面而不洗净杯子的外面。

所以,我们将会把耶稣在这段经文的教训应用于财产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耶稣拒绝着重外在的行为,过于内心的实况,这正是律法主义者所做的。另一方面,耶稣也拒绝过于着重内心感觉而忽略外在行为表现。看看,耶稣说:“你洁净了外面,但你没有洁净里面。里外都要清洁!”耶稣一方面拒绝像“律法主义式的宗教”那样,着重外在的行为,过于内心的实况,另一方面,耶稣也拒绝像我们所谓的“自由派的宗教”那样,过于着重内心感觉而忽略外在行为表现。有一种宗教说:“啊,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紧。只要你是出于爱心去做的,无论你怎样实行都不要紧。”这就是过于着重内心感觉而忽略外在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耶稣并不主张只有外表就够了,只要遵守律法、规则和道德礼教就够了。耶稣没有陷入所谓“律法主义式的宗教”里,也没有陷入所谓“自由派的宗教”里。耶稣没有偏重外在的行为或内心的实况,也没有使两者变得对立。相反,耶稣说,真正的宗教是把内心的实况活出来。你外在的行为应当从你的内心流露出来,并与你的内心一致。这才是合乎圣经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它既不是律法主义,也不是自由的宗教。

现在,我们可以更详细地探讨这一点,如果你读这段经文的其余部分 . ,一直读到这章经文的结尾,就会看到耶稣详细地讨论这个原则。耶稣把这个原则应用于许多方面,但我们不会全都讨论。我们只会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耶稣把这个原则应用于什一奉献的问题上。耶稣把这个原则应用于金钱的奉献上,就是把你的收入的某个百分比奉献给上帝的事工等等。我们来看耶稣如何应用这个原则,让外在的行为和内心的实况之间保持平衡,以内心为先,又保持外在的行为,这实在很有意思。看到耶稣怎样把这个原则应用于奉献方面,也很有趣。耶稣在这里教导我们三件事情,是关于我们对于我们的财产和奉献的态度。首先,基督徒的奉献有外在的指引。第二,基督徒的奉献需要内在的欲望。第三,当中有一种属灵的动力,是两者的原动力和动机。有外在方面,有内在方面,还有属灵的原动力,它们实际上为外在的行为和内心的实况提供力量,并且推动两者。让我们来看看这三点。

一、基督徒的慷慨奉献有外在的指引

人们察觉到“慷慨”这个词是好的。我们应该慷慨。我们喜欢做个慷慨的人,但你怎样为慷慨下定义呢?耶稣给我们一个定义。耶稣说:“无论你是否按着圣经所说的比例去慷慨地奉献,这里有一个规则和方法让你去作出决定和判断。”

耶稣说:“ 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耶稣要说的是什么呢?首先,耶稣指出法利赛人奉行什一奉献。“什一”的意思是十分之一。在旧约里,上帝的子民都知道他们要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献给祭司。《利未记》第 27 30 节说:“ 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是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是归给耶和华为圣的。 ”经文说从地上所得的每样东西取十分之一。人们把十分之一给予祭司,然后祭司会把奉献用来做两件基本的事情。首先,祭司会把奉献用来支持圣殿所有的献祭和礼仪。其次,祭司会施予穷人。祭司把奉献分发给穷人,因为奉献给耶和华的金钱,总是用来做两件基本的事情:把人连接到上帝那里,并把上帝的子民连接到世界的需要上。

把人连接到上帝那里的是圣殿。把上帝的子民连接到世界的需要是指帮助穷人。什一奉献就是用来支持圣殿和帮助穷人。在旧约圣经中,当上帝讲解什一奉献背后的理念时,如果你仔细地去看,你开始看到什一奉献是十分合理的,不仅是它的观念,它的比重也很合理。上帝说:“每当你从地上得到任何东西,都要献上十分之一。”上帝为什么这样说呢?答案非常简单。你不可夺取一片不属于你的土地,在那里耕种,从中获得收入,却不给予那块土地的主人任何东西。这样做其实是偷窃、盗用和抢劫。所以上帝说:“你的收入是从那块土地而来,但那块土地是我所拥有的,不是属于你的。我创造那块土地。我拥有那块土地。我只是把那块土地租给你,我所要求的是你十分之一的收入。”

我一直在做一点研究,也跟一些人谈过这一点。我们正在讨论的是多个世纪以来的事。世上有各种各类的经济体系,也有不同的文化,但当我们说有人给你一块土地,使你有权去利用那块土地去赚取你的收入,而你只是把你十分之一的收入给那地的主人,这个概念无论按任何人的标准来说,都是一宗划算的交易。在旧约里,从没有人质疑这宗交易。人人都说:“太好了!真令人难以置信!实在好得很!我找不到一个会这样做的君王。我找不到一个会这样做的富翁。绝对找不到!上帝真是非常慷慨。只需要献上收入的十分之一就可以使用那块土地!”若果圣经是在今天写成,上帝会说:“如果你运用你的思考能力去得到收入,如果你运用你的运动才能去得到收入,如果你运用你的艺术才华去得到收入,请记着这一点:那些能力都是属于我的。那些能力是从我而来的。你没有赚取这一切,是我把它们借给你的。如果你在那块土地上耕种,你运用头脑,你运用那些能力,却没有给我任何东西,那就是偷窃、盗用和抢劫。我要求的不多。我只要求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是旧约圣经的教训。

现在,耐人寻味之处就在这里。那是旧约圣经的指引。耶稣怎样看这个指引呢?这实在很奇妙。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旧约圣经与我们现今有什么关系。亲爱的 弟兄姊妹 ,我们都相信圣经,然而,当你回到旧约圣经里,你看到那里记载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例如,你从旧约圣经读到有一条律例说不可用两样搀杂的布料作衣服。《申命记》第 22 11 节说:“ 不可穿羊毛、细麻两样搀杂的 料作的衣服。 ”你又读到圣经另一处说,不要吃半生半熟的肉。接着,在同一章经文说:“要爱人如己。”你看到那节经文,就说:“我察觉到有些规条大概不适用于我身上,有些规条显然是适用的。我怎么知道哪些规条适用,哪些规条不适用呢?”显然,我们需要作出选择。我不会在此详论这方面,也不会告诉你,我对于这方面有什么想法,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是大家一直以来都同意的。如果耶稣从旧约圣经提出一些命令,吩咐我们必须遵守,我们知道那些命令毫无疑问是给我们的。如果耶稣在任何地方放宽或废除什一奉献这项义务,就是在这里了。耶稣指出,法利赛人履行什一奉献。是法利赛人!你也知道,耶稣在圣经中只是责骂法利赛人。你留意到吗?耶稣没有责骂妓女,也没有责骂税吏。除了法利赛人外,耶稣没有责骂任何人,因为法利赛人把律法变成一堆规则,而且他们相信人若遵守那些规则就可以得救。但相信这样的事,只会招致属灵的死亡。法利赛人正在毒害四周的人。

耶稣不断地谴责法利赛人。耶稣称他们为“毒蛇”。耶稣称他们为可怕的东西。耶稣在《马太福音》第 3 7 节说:“ 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所以,如果有任何地方让耶稣有机会去放宽什一奉献,就是在这里了。法利赛人是如此墨守成规,如果他们的后院有一个花园种了薄荷叶,当他们把薄荷叶摘下来,放入他们的饮品之中时,他们会从十块薄荷叶中抽起一块,送到圣殿里。我的意思是,这些都是墨守成规的人!法利赛人将薄荷、芸香和园里各样香料献上十分之一。耶稣如何回应呢?耶稣是不是这样说:“啊!你们是律法主义者。啊!什一奉献是一套已经被废除的规条。它令人感到压逼。”耶稣不是这样说。耶稣说什么?祂说:“这还不够。你作出什一奉献是很好的。不要停止这样做。”你看到吗?耶稣说:“你作出什一奉献,但是那公义和爱上帝的事反倒不行了。你必须作出什一奉献,也不要忽略那公义和爱上帝的事。”

如果有一处地方,让你期待耶稣拆毁什一奉献整个概念,就是在这里了,肯定是在这里。耶稣在这里面对这些已经把什一奉献的概念扭曲了的人。相反,耶稣说:“你是绝对正确的。你不可停止什一奉献。”首先,耶稣给我们一个外在的指引。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慷慨?很多人以为自己是慷慨的人。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慷慨?这里有一个指引。耶稣说:“察验一下自己。你是不是按着这些比例去作金钱的奉献呢?你是不是至少献上了你十分之一的收入呢?”你知道吗?即使耶稣没有这样说,我们按常理也知道自己比旧约时代的人更蒙福。我们比旧约时代的人欠上帝更多。这是常识吧。即使没有这事件,我们作为基督徒都知道,至少献上收入的十分之一,是合乎圣经的比例,也是圣经对慷慨的定义。

可是,如果有些朋友感到难以置信,心里想:“啊,我的天哪!我不能相信这个人竟会相信这样的事!我无法相信圣经如此教导我们。这是何等不合理。”你快要被耶稣逼到角落了。耶稣还未说完。耶稣仿佛只是向你挥出了左勾拳,还未挥出右勾拳。耶稣说,那些作什一奉献的法利赛人做得还不够。耶稣说:“你应该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这是好的。我很高兴你这样行!可是,如果你只是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却没有做我要求的其他事情,你是受诅咒的。你有祸了!”你知道“有祸”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诅咒。耶稣咒骂法利赛人只作什一奉献。显然什一奉献是不够的。耶稣的要求不低于什一奉献;祂要求更多。耶稣要求什么?若要知道自己奉献的比例是否合乎圣经,第一个方法是检视什一奉献。其次,耶稣说什一奉献还是不够的。

二、基督徒的奉献需要内在的欲望

此外,还必须对奉献有一种内在的欲望。你奉献时必须感到喜乐。你的本我必须参与其中。因此,耶稣在第 42 节说:“ 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 ”耶稣说:“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的人,也要把里面的奉献出来。要把你们里面整个人都投进去。”当耶稣谈到“ 那公义和爱神的事 ”时,祂可能想到的是《撒迦利亚书》里的经文。《撒迦利亚书》第 7 8~10 节说:“ 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 ‘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 要按至理判断 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 你明白耶稣正在说什么吗?耶稣所说的话相当简单,却令人震惊。耶稣说,你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但你里面没有奉献的欲望,你只有什一奉献的外在行为,却根本没有一颗慷慨的心,这是受诅咒的。这就是耶稣正在说的。祂在问:“你有没有一颗怜悯的心呢?”让我这样说。你若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却没有慷慨地分享你的家和你的东西;你若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却没有给你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你若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却与人隔离,不让那些受伤的人来到你那里;你若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并不平易近人,也没有同情心,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呢?事实上,如果你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却没有向那些受伤和破碎的人敞开自己的心;如果你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但你这样做只是出于责任,那么,你有祸了。这是一个诅咒!

耶稣说:“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的人,施舍给穷人吧。”有一点很有意思!法利赛人施舍给穷人。他们献上所得的十分之一。耶稣在第 41 节说:“ 只要把 内在心灵 的东西施舍给人,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 ”你明白耶稣在说的是什么吗?耶稣说,你施予给人,但你不关心那些人。你施予给人,但你的心没有记挂那些人。你只是说:“我应该把我的金钱奉献到哪里?”你没有投进那些受伤的人的生命中,你没有敞开自己的心,没有开放自己的家,也没有摆上自己的时间。你没有让奉献金钱成为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人的一部分,你内心也感受不到由此而来喜乐和欢欣。相反,你花所有的时间去嬉戏、娱乐,想着怎样可以换一间更大的公寓,想着怎样可以建造自己的安乐窝。你奉献金钱,因为你知道这是你的责任,因为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耶稣说:“不!要把内在心灵的东西施舍给穷人,也要把外面物质钱财的施舍给穷人。”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陈述,也是一个令人信服的陈述。

让我给出三个简单的方法让你去辨别自己是否把内在心灵的东西也施舍给人。当你想到什一奉献时,你不觉得这个比例是太多的,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是否把内在心灵的东西也施舍给人。这是其中一个方法。你察看自己,并且说:“是的。这不是太多。”此外,还有另一个方法让你知道自己是否把内在心灵的东西也施舍给人,就是你怀着喜乐的心去施予。施予应该是充满喜乐的。你发觉在你施予的时候,你感到一份喜乐。还有另一个测试。你充满创意地施予。你不只是说:“金钱要奉献到哪里呢?”你把你的心思意念都投进你正在奉献支持的事情。你自己也参与你正在奉献支持的事工。你为着你正在奉献支持的那些人祈祷。你成为义工。你参与你正在奉献支持的事情。难道你不明白吗?把内在心灵的东西施予别人。你献出自己。你甘愿被人占便宜。当然,因为你不再属于自己了,所以你怀着喜乐的心去施予。你带着创意去施予,而且你急不及待要施予更多。

当你想到赚更多钱的时候,你马上以事奉的心态去检视你的金钱。你说:“啊,我希望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件事上作出帮助。那么,我们可以开展这项事工。那么,我们可以投资在这项事工上。”有一点很有意思,你知道吗?如果你读下去,你会读到耶稣接着在这段经文里继续发出诅咒。耶稣说:“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 ”“ 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的人,也要把 内在心灵 的东西施予别人。 ”然后,耶稣继续说:“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 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 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你们的安 …… 你们有祸了 因为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 那先知正是你们的祖宗所杀的。可见你们祖宗所做的事,你们又证明又喜欢;因为他们杀了先知,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所以上帝用智慧曾说:‘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 ”耶稣在《路加福音》第 11 44 节说:“ 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

耶稣要说的是,当你把你的金钱投在自己身上,讽刺的是,你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没有份量的人。当你把你的金钱投在别人身上,当你把你的金钱投在上帝的事工上,你会发现,你不是被埋葬在一个没有墓碑的坟墓里,相反,你成为一个越来越有份量的人。你看见自己带来改变。这是一个奇怪的反讽。耶稣要说的是,如果你把你的金钱投在房子里,房子终必消灭殆尽。如果你把你的金钱投在车子里,车子也终必消灭殆尽。无论你是否相信上帝,结果也是一样。如果你相信上帝,你知道这些东西在最后的审判都必消灭殆尽。如果你不相信上帝,这些东西到了太阳终于耗尽时也必消灭殆尽,那时,所有文明都消灭殆尽。无论你是否相信上帝,结果也是一样。你把金钱投在房子上。你把金钱投在车子上。你把金钱投在衣服上。你把金钱投在物质上。这一切都会消灭殆尽。你把金钱投在人身上、投在上帝的话语上、投在上帝的国,并且投在上帝的事工上,由此而来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止息。你越是把你的金钱投在你自己身上,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枯干,越来越微不足道。你越是把你的金钱投在上帝的事情上,或投在别人身上,你会变得越来越有份量。一个内心有这种欲望的人就会知道这一点。他知道什么会真正存留下去。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因此,你不只是把外在的东西施予别人,也要把内在心灵的东西施予别人。你怀着喜乐的心去施予。你带着创意去施予。你也带着内心的欲望去施予。

三、基督徒的奉献当中有一种属灵的动力

我们来看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第一,什一奉献是一个外在的指引,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否一个慷慨的人。其次,耶稣说我们内心必须有施予的欲望,施予时必须充满喜乐、生命投入和参与其中,而且甘心乐意地施予。耶稣说这是必需的,祂也诅咒那些没有这种行的人。 第三是属灵的动力。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这样的吗?你是否献上收入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你是否怀着喜乐的心去奉献?你是否甘心乐意地奉献?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事实上,可能有人正在想:“即使我只是机械式地决定今年奉献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我也认为这是沉重的负担。我会很不情愿地照着做。”当然,耶稣不想你这样做。耶稣是这么说。祂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耶稣希望你把外面物质和内在心灵的东西都献上。

我们如何可以做到呢?答案可以在这节经文找到:“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 香料 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 ”要爱上帝!有些人把这节经文诠释为耶稣是说:“不用把你的金钱给我;只要爱上帝就够了。不用献上金钱;只要爱上帝。”显然这不是这节经文的意思,因为你看到,这节经文说的是不要单单奉献金钱。要爱上帝。当你领受上帝的爱,你就能够付出爱。“法利赛人,你们施予并不是出于你们对上帝的爱。”或者让我这样说吧。耶稣要说的是:“如果你没有经历上帝的爱,以致你能按着这个比例,并且自然而然地怀着喜乐的心去奉献,你可以不必奉献。”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 8 9 节说:“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