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眼瞎了,羽毛球打的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让两台机器人“共脑”合作:与OpenAI“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李金早:推进文旅融合 发展全域旅游 共创美好生活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5-20 05:25

正文

2018 5 19

来源:中国旅游报

推进文旅融合 发展全域旅游 共创美好生活

—— 2018 中国旅游日 活动上的讲话

2018 5 19 日)

李金早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庆祝第八个 中国旅游日 ,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举办一系列利民惠民活动,进一步激发大众旅游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支持旅游、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今天活动的主题是 推进文旅融合 发展全域旅游 共创美好生活 。在此,受雒树刚部长委托,我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向各位嘉宾、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诚挚欢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 文化和旅游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建立在 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同时强调,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着眼于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旅游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认识新鲜事物和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国明代著名学者徐霞客一生游历四方,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历经 30 多年旅行,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观察和记述自然世界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中国大好山河的旅游巨篇,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1 年,国务院批准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即 5 19 日确定为 中国旅游日 ,目的是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经初步统计,今年的 中国旅游日 ,各地推出 3000 多条旅游利民惠民措施,包括景区免费、降价,旅游扶贫助残,对劳模等先进群体实施奖励等,以极大激发大众旅游消费热情。

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 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旅游是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强大的融合力。 从经济和产业角度讲,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 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提升。 我们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谋划,系统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凝聚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合力。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将更多的文化元素全方位注入到旅游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积极推动旅游项目的文化创新,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优秀的中华文化、浓郁的地域文化和现代的时尚文化。

第二,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通过系统总结中国旅游 30 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明确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统筹解决传统景点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 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李克强总理在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人民日报盘点 全域旅游 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 100 个新名词之一。各地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有 500 多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其中海南、宁夏、山东、贵州、陕西、河北、浙江等 7 个省区为省级创建单位。各地迸发出发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动力,纷纷将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 一把手 工程、 牛鼻子 工程,既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目前,我国自助游、自驾游已经占据出游总额的 80% ,传统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各地积极推进旅游发展和管理机制改革,构建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不少地方积极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率先推动 5A 级景区降低门票价格。如,山东曲阜三孔景区率先降价的消息受到群众的广泛点赞。降低门票价格,发展全域旅游,看似门票收入减少了,实际上游客人数增加了,产业链条延长了,旅游综合效益也提高了,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广大游客和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更多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域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抓紧推动实施,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试点验收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三, 坚持美好生活导向,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推动我国旅游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是顺应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是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的首要之任,是更好地满足亿万民众不断升级的旅游休闲需求的必然之举。新时代,我国旅游业要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发展优质旅游来持续增加旅游的有效供给和高质量服务。发展优质旅游,需要我们积极顺应大众旅游新需求,坚持旅游为民、旅游惠民的宗旨意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游客之忧。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旅游供给体系,整合 吃、厕、住、行、游、购、娱 ”“ 文、商、养、学、闲、情、奇 等旅游要素,完善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链条,大力改善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服务体系,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总之,发展优质旅游,就是要通过走内涵式、集约型旅游发展道路,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更多有特色、更有文化、更有内涵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

第四, 巩固扩大成果,推进新一轮 厕所革命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是事关旅游体验的大事,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也是海内外游客的共同呼声。我国的 厕所革命 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发动、亲自部署的。 2015 4 月,习总书记对 厕所革命 作出重要批示,以此为开端、为标志, 厕所革命 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 2017 11 月,习总书记就 厕所革命 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关心为持续推进 厕所革命 和旅游业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没有习总书记对 厕所革命 的重要指示和持续重视、大力鞭策, 厕所革命 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发动起来,不可能得到如此热烈的响应,不可能有如此明显的效果,从而也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中外影响。三年来开展的 厕所革命 实现了我国旅游厕所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厕所 脏乱差 现象在许多地方得到明显改变,文明如厕渐成风尚,广大群众和游客对厕所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这为我国旅游质量的提升、优质旅游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基础保障。

庄子说,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厕所建设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厕所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我国厕所供给的历史欠账太多,数千年形成的如厕陋习根深蒂固,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改变。要切实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需要我们坚决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继续狠抓 厕所革命 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责任落实;扎实推进乡村 厕所革命 ;加强技术应用,为 厕所革命 提供科技支撑;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文明如厕理念;加强要素保障,加大对 厕所革命 的支持力度;注重实用力戒奢华,突出干净卫生、方便实用等功能,不盲目贪大求洋,不脱离实际追求豪华,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奢华之风;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 厕所革命 经验,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形象。同时,以 厕所革命 为龙头,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带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第五,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文明旅游示范体系。 推动文明旅游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出游人数的增多,游客的行为直接体现国民文化素质,影响国家整体形象。曾经一段时间,个别游客不排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文物等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诟病,不仅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损害了国民形象。我们以培育文明、理性的新时代高素质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为着眼点和立足点,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惩戒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约束管理,收到较为明显的成效。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着力构建文明旅游示范体系,选树一批文明旅游示范区、示范单位,宣传一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