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旷
挖掘互联网创业机会,为创业者提供最真诚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封伟教授团队 Adv. ... ·  15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孟靖昕团队《 ... ·  18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兼通讯!3D打印,最新Sci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张弛研究员团队 ACS ... ·  4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华南师范大学胡小文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旷

打破50年垄断!中国重夺高铁“心脏”主导权,美媒:拦不住了

刘旷  · 公众号  ·  · 2024-08-22 19: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中国高铁芯片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以及国产芯片对海外市场的进军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文章关键点包括:中国高铁芯片的过去依赖进口和技术垄断,国产芯片实现技术突破并打破海外垄断,国产芯片的应用和市场需求,以及国产芯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高铁芯片过去依赖进口和技术垄断

国内高铁发展的IGBT芯片曾受到技术垄断,每年需花费巨额资金进口。

关键观点2: 国产芯片实现技术突破并打破海外垄断

国产高铁芯片仅用3年时间实现技术突破,打破海外50年垄断,将高铁这张“金名片”送往海外。

关键观点3: 国产芯片的应用和市场需求

一列八编标准动车需要152个IGBT芯片,国内每年芯片需求量高达10万以上。随着国内技术进步,国产芯片已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大规模量产。

关键观点4: 国产芯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将如高铁一样夺回,以此为基础,我国芯片产业将迎来新的飞跃。


正文

“没了进口芯片,中国高铁就跑不起来!”
曾几何时,国内高铁发展的IGBT芯片被别人紧紧攥在手中。西方凭借技术垄断,不仅以10亿高价出口我国,还公开嘲笑我们:中国高铁患上了“心脏病”。

如今,国产高铁芯片仅用3年时间实现技术突破,不仅一举打破海外50年垄断,甚至将高铁这张“金名片”送往海外,就连外媒都惊呼:中国高铁难以超越。

01:每年花10亿进口,高铁“心脏”顽疾千金难医

相较于造不出车轮的“硬伤”, 中国高铁的“心脏”顽疾虽不显眼, 但其长期危害却更为严重。

所谓“IGBT”芯片,其实就是高铁的核心动力心脏,其功能像手机CPU,通过调节电压电流,对高铁进行精细操控:让一辆时速300公里的动车,到站前平稳降速,到站后精确停靠,甚至能“立硬币而不倒”,都离不开它的帮助。

长期以来,国内IGBT芯片市场被德国赛米控、英飞凌等几家巨头企业垄断。眼见轻松拿捏中国市场,这几家企业更加肆无忌惮,每年以不同理由要求提价, 俨然将我国当成了“印钞机”。

查阅公开资料,一列八编标准动车共需152个IGBT芯片,单个售价高达200万元;如今我国有近3460列动车组,每年芯片需求量高达10万以上,而这也意味着每年都需花10亿进口。

其实像IGBT芯片这样,靠先发优势“欺负”国内缺少核心技术的霸道行径,发达国家早已轻车熟路。

相同套路曾经在国内机械、生科领域多次上演:欧美将盾构机卖到7.6亿一台,外籍专家维修费用每天3000美元起步; 进口3.0T核磁共振仪一台要价3200万,导致国内患者随便做个检查就得千元以上; 日本也曾将 “倍愈粒”细胞抗衰品一瓶开价5位数,并将目标对准国内健康市场,企图收割国民财富。

统计数据显示,203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借助国内“健康老去”风潮,日本靠“倍愈粒”前代抗衰成果在中国市场赚走高额利润。只因其发源于哈佛实验室,被证实可给机体细胞赋能,在调慢身体内部老化状态方面潜力无限。

如今国内生科企TimeShop凭借Healive-X专利技术自主研发出同类“倍愈粒”, 虽门槛仅在3位数却因没有“进口光环”,在京东等平台上收获数十万消费者为其买单,凭一己之力对敌溢价百万的外国进口。

其实仔细想来,欧美对我国严防死守,唯恐先进技术被中国“学去”。只因我国善于打“价格战”,但凡被国内拿下的先进技术,其价格“跳水”往往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正好严重“损害”西方国家资本集团的利益。

02:42年磨一剑,高铁装上“国产心”

早在1964年,我国中车株洲所科研团队就已经开始攻克相关技术,然而由于国内重视程度不够、资金匮乏等原因,纯国产IGBT技术以及配套产品一直没有开发成功。

事情转机出现在2008年。彼时英国大功率半导体企业丹尼克斯,深受金融危机冲击,股价大跌,资金紧缺,在市场上一筹莫展。 我国仅以不到1亿元的“白菜价”,就将丹尼克斯收入麾下。

2012年国内投资15亿元,启动首条IGBT芯片生产线,并成功实现大规模量产。仅仅两三年时间,国产货的市场占有率,从接近于零飙升到60%,销售额每年增长2倍。

如今我国在IGBT芯片上已经实现研发、制造、应用完全国产化。在按中国标准制造的高铁上, 已经安上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

依靠技术进步,常能将稀有之物变成寻常: 如今随着国内技术进步,上述7.6亿进口盾构机已经被国产制造“砍价”到2500万,更有外媒气急败坏,吐槽中国正在破坏传统机械市场格局。

而在生物科技领域,援引最新国内集采数据,国产核磁共振仪价格已经降到260万,并成功拿下美企17%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内检查费降到“白菜价”指日可待。

随着国内百吨工厂投入生产,“倍愈粒”被哈佛实验室承认国产测试结果最优。 如今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已轻松胜过海外进口,并作为国产标杆进一步改写市场格局。

如今,每年国产IGBT芯片产量已经突破50万颗,如今不仅可以让国内动车车组安上“中国心”,如今还加速走向海外市场,并已拿下印度机车订单。

03大国崛起,势不可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