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艺sao客
新京报文娱艺术公号,艺术圈新鲜事、冷知识、尖峰话题一手掌握,艺术里的大众,大众中的艺术,文艺无处不在,sao客无所不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艺sao客

拿了金棕榈却被骂,这部电影的5个秘密都在这丨专访

文艺sao客  · 公众号  ·  · 2018-08-02 22: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采写: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新媒体编辑:报报

图源网络



继三月末上映的《第三度嫌疑人》后,导演是枝裕和今年获得金棕榈的影片《小偷家族》于今日登陆中国院线,是枝裕和也罕见地成为一年内有两部影片在中国公映的外国导演。


2016年,出道时曾经拍摄过多年纪录片的是枝裕和开始构思《小偷家族》,创作灵感来自于日本媒体报道的一则有关养老金欺诈的社会新闻,家中的老人去世后,家庭成员隐瞒了老人的死讯,继续违法领取老人的养老金。“


过去五年,在日本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对那些生活没有保障的人群,我认为应该给他们一个发声的机会。”


《小偷家族》剧照


在日本国内,关于片中出现的“低收入家庭靠偷盗维生”、“老人为了钱去亲友处感情讹诈”等桥段,一直引发“是枝裕和在抹黑国民形象,是在卖国”的争议。


对此,是枝裕和公开表示,《小偷家族》不是要探讨家庭,而是透过家庭去呈现日本的社会问题。建立在虚假关系上的爱,不是个体幸福的归宿,社会监管的失职不应该被忽视。


《小偷家族》自上映后已经在日本多周夺得票房冠军,目前票房甚至突破了40亿日元,成为今年日本本土真人电影目前的票房第一。


但引进后,它能否在8月初各种商业大片中突围,还需要拭目以待。新京报独家专访导演是枝裕和和主演中川雅也,讲述影片创作轨迹。




灵感

养老金欺诈和偷鱼竿钓鱼


回忆当初剧本创作时,是枝裕和想起的第一个画面是则社会新闻,“一户人家的所有人都是小偷,他们被逮捕的原因就在于不肯变卖那只偷来的钓竿。听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这一家人或许都十分喜爱钓鱼,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幅父母与孩子正在用偷来的鱼竿钓鱼的画面。”


但是枝裕和并不认为这部电影就由这个真实事件改编,“这几年,我从以围绕家庭而发生的事件中获得了灵感。当‘只能以犯罪来维系’这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之时,我最先设定的是以‘养老金诈骗’为蓝本,不以温情而聚集在一起。以金钱为目的聚集在一起的家庭。之后,我看到了一篇关于一家人都是小偷的案件审判报道,仅仅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即‘没有把鱼竿换成钱,而是放在了家中’,我对此非常感兴趣。父母孩子一起用偷来的鱼竿钓鱼,乐在其中。”


片中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却有着足够的情感温暖和羁绊。


情感

一直在拍有关“家庭”的电影


《小偷家族》片中从老人到孩子都不是一家人,也不是全家都靠偷盗为生。这些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却靠着相濡以沫的淡淡温暖在这个世界挣扎生存。


这些年,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围绕着家庭故事的探讨展开。不过,是枝裕和却说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一直在拍有关于“家庭”的电影。


“一想要拍其他的主题,家庭就出现了,这样说可能比较贴切。比如《海街日记》虽然看起来是一部有关家庭的作品,但也是一个关于街道与时间的故事。 我仅在《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两部作品中以‘家庭’为中心,将视野缩小至家中,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家里。除此之外我拍摄的是家庭与社会的接点,现代和家庭的摩擦。”


片子用笔画出的全家福


道具

美食成为联结情感的纽带


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总会有各种对食物的刻画,比如在《步履不停》里不但以家庭聚餐为线索,有母亲用牛奶自制的冰激凌,更有脆爽可口的玉米天妇罗;《奇迹》里有外公用山药磨细粉做的手工制轻羹;《比海更深》中去世父亲钟爱的浓郁咖喱酱;而在《海街日记》里贯穿始终的是外婆教会大家做的酸甜梅子酒。


《小偷家族》中不但有多次家人在局促的房间里吃泡面和蘸面的细节描写,更是细致展示了可乐饼的各种吃法。


在是枝裕和镜头下,美食往往成为联结家人情感戏份的特有符号,总是带着特定的温度,一边暖着心,一边湿着眼。



《小偷家族》的五个秘密


没有《如父如子》,就没有《小偷家族》

“拍摄《小偷家族》的契机,正是因为在《如父如子》中对父亲的刻画还不够彻底,是枝裕和希望再有一个深刻的父亲角色,继续探讨家庭成员的关系。 《小偷家族》中的父亲是完全不靠谱的人,《如父如子》的父亲则是很好的父亲,但无论哪部电影中的父亲出发点都是非常爱护孩子的。”

——中川雅也


《小偷家族》(上)和《如父如子》(下)


现场临时加戏、无台本拍摄方式

“因为是枝裕和很擅长观察演员的性格,一些场景和剧情都会临时调整。有一天日本下了很大的雪景,是枝裕和就很灵活,一看到下大雪,他就当机立断觉得要写一段关于雪的戏,无论是最后堆雪人、还是孩子们在大雨里奔跑,都是临时根据天气的原因临时写的剧本。”

——中川雅也


来探班最好带甜食,导演很腼腆

“来探班的时候你必须带很多的吃的,因为有全世界不同的演员来探班,我们的食物都是来自于全世界各地,你会被我们拥有的零食震撼。是枝裕和不喝酒、喜欢吃甜食,他的性格十分腼腆,工作中的他依旧延续了这种风格。他抱着金棕榈奖回来,他很想抱我,我也想抱他,但是我们还是发乎情、止乎礼了。”

——中川雅也


用安藤樱完全是偶然邂逅

是枝裕和原打算找年龄更大一点的女演员扮演片中的母亲柴田信代,但因为他和安藤樱在某城市邂逅,交谈过后决定启用安藤樱。“我和安藤住得很近,曾两次偶然相遇,然后站着聊了会儿天,当时直觉告诉我,就是她了。”


在拜托柴田治去扔垃圾的场景中有句台词是“帮我把那个扔了”,安藤樱临时在这句话前面加了‘那个、那个、那个’,是枝裕和对这个细节极为满意,并赞赏安藤樱的的这次天才发挥。


安藤樱


“非常感谢”树木希林

是枝裕和非常感谢并尊重与他多次合作的老戏骨树木希林,“对导演来说,有这样的演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例如《小偷家族》中, 我们最先拍夏日海边的镜头,树木希林对着安藤饰演的信代说了一句‘好美啊’;还有最后的镜头是她看向在海边的家人,微微地动了动嘴,说了声‘非常感谢’。这些台词都是剧本中没有写的。我是拍了这两个镜头后,才把它作为关键词写到了剧本里。”



专访·是枝裕和


新京报:《小偷家族》中出现了日本的各种社会问题,是因为你想提醒世人对这一社会问题产生质疑和危机感?


是枝裕和 :虽然在结果上来说是这样,但我的目的并不是控诉社会。因为以控诉社会为目的制作电影,拍摄就会变成一件一眼就能看见终点的事情,拍着也会不高兴。


我觉得创作者与摄影现场和作品之间最理想的关系是,创作者要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一些什么,再把发现的东西作为成果呈现在电影中。我不想从最初就看见终点,仅仅为了传达想要传达的东西而制作电影,这一点也并不有趣。以社会问题为主题也许意味着这是谁都无法预知未来的事。


要说这部电影的情感核心是喜怒哀乐的哪一种的话,我认为是怒。以愤怒而成的作品,拥有巨大的力量。不知道这份愤怒有没有传达给各位观众呢?虽然并不是创作者能够决定观众如何思考,但是我觉得如果这部电影能成为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或共同体的契机就已经够了。



新京报:您小时候偷过父母的东西或者是看到过朋友偷东西么?当时是什么反应呢?

是枝裕和:我看见过朋友偷东西,偷的是文具、三角尺,当时吓得我没敢搭话。


新京报:您拍过很多关于家庭的故事,大家认为您对祖父祖母的描写特别深入细致。您经常在作品中加入自己家庭的故事吗?你是如何理解并描述家人间的微妙羁绊和情感表现的呢?

是枝裕和:以我自身的经验来说,我小时候生活在壁橱里,根本没有自己的房间。就像电影里(片中小儿子柴田祥太)一样,把手电筒和自己的宝贝放在壁橱里,课本也是在壁橱中读的。我和父亲都没有偷过东西(笑),虽然和这部电影的角色完全不同, 但是在壁橱中看着家人的那种距离感,都是来自于我孩童时期的经历。


新京报:影响您最深的电影是什么?

是枝裕和:有很多,但是确实是 在看了侯孝贤导演的《恋恋风尘》后,我才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成为一名导演。


《恋恋风尘》日版海报


新京报:这次拍摄最为困难的地方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场戏?

是枝裕和:这次的拍摄非常顺利,困难之处在于必须在冬天拍摄夏天的场景,演员们真是辛苦了。我在拍摄现场站在镜头旁边指导的时候,好几次都在想“这个瞬间真是好特别啊”,拍摄现场像是发生了很多化学反应,演员、工作人员。所以我曾想这会不会成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呢?在这之中,审讯室的樱子的表演(无声哭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京报:听说您下一部作品将任用法国演员,您有想过尝试拍摄华语圈的家庭故事吗?

是枝裕和:应该会以台湾为主题拍电影。因为我的祖父在日本殖民时期来到了台湾,随后父亲也在台湾出生,并在高雄渡过了青春时光,所以我觉得我会拍这段历史。



输入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


逼 死强迫症丨高端吃货丨成人学英文丨精神处男看高中女生丨阴三儿丨奇葩道具保存丨艺术品成emoji丨最美50书封丨恐怖片教父|50岁芭蕾 天后丨妓院里的艺术丨真正的民谣|伪作大师丨跟剧照学拍照丨AV女优的真实生活丨中国最文艺美术馆丨欣赏裸体画的正确方式丨最励志自拍丨你的姓对应的杀手 丨照片变海报丨银河映像丨偶戏大师丨文艺片女王丨 身价几十亿的乐队 丨冰火花式死法 丨中国最懒最穷艺术家丨文青测试 丨陈粒 我爱我家总摄影 丨人艺最纯老炮儿丨最难聊的社恐艺术家 丨当代戏剧30年记录者丨陈佩斯宠物经丨椎名林檎 丨写尽SM的作家| 与向京聊欲望| 中国最毒舌影评人|任素汐 |华语歌手爱撑伞| 好妹妹乐队|钟立风 |王梵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