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浙大给大家拜个早年! ·  4 天前  
BNU统计  ·  【转载】权益月报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你的名字,原来这么有诗意!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5-01-16 09:48

正文

你知道为什么“山清水秀”

不作“山青水秀”吗?

你是否好奇过自己的名字

有怎样独特的含义?

你能想象在通识课堂里

也能与同学们共创共演一场

有趣有料的大联欢吗?



在浙江大学文学院王云路教授

开设的《古汉语与古诗文赏读》一课中

这些困惑和愿望都能得到解决和满足


今天,小浙将带你走进这堂课

在字里行间

感受文学历久弥新的浪漫深情

在“磨心练事”中体悟“为学”

坚韧不辍的上下求索



以诗赋说名解字

凭词章焕我精神



“说名解字”是王云路教授为赏读课精心设计的第一个环节。这既是同学们的见面仪式,也是师生友谊之舟的启程。

“云想衣裳花想容”“云中有路我先登”,短短两句诗,便蕴含了“云裳”“云路”两个名字。“当然,这种释义并不是唯一的。”王云路补充道,“比如‘云路’还可以是‘云藏山色晴还媚’(唐·李咸用《题陈将军别墅》)路入松声远更奇’(唐·释皎然《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将不同诗中的句子重新组合成一联诗,这就叫集句。”


在王云路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释名壮志”。竺可桢学院2023级本科生邓静怡将名字藏于句尾:“清梵林中人转静”(唐·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玄阁》)“誉自馨香道自怡”(唐·贯休《陪冯使君游六首·过相思岭》);医学院2024级本科生符御祺则逐字释义:“左符千里走东方,喜有西湖六月凉”(宋·曾巩《西湖二首其一》)“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战国·屈原《九歌》)“向非逢伯乐,谁足见其长”(唐·陈去疾《赋得骐骥长鸣》)

面对不太容易集句的名字,同学们则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自拟中意的藏头诗。心理与行为科学系2023级本科生季锴涵以季风轻拂过山川,锴铁铸就英雄胆。涵养深厚如古井,诗中自有天地宽”为自己的名字作解,既表达了宏大的志向,又体现了开阔坦然的心境。

除了“说名解字”,每年的“诗与远方”大联欢也是赏读课备受期待的精彩环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或诗词朗诵,或国风传唱,或情景喜剧,或趣味配音……吹拉弹唱写,各路显神通。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如“青浪饮素雪”小组,下了极大功夫,编写了原创剧本,可惜时间有限,没能全部展示。他们说,希望来年还能来到赏读课的课堂,给未尽的表演画上完美句号。
《古汉语与古诗文赏读》上的学生展示


王云路的赏读课从不缺少掌声与互动,因为同学们早已将被动的学习化作主动的探索,以合作为舟,以兴趣为帆,在知识的海洋中共同前进,以诗赋解深意,凭词章焕精神。


汉语诗文两求索

新花依然傍旧枝



如何让知识更生动?怎样让课堂“具古韵”又“有新意”?这是王云路一直在思考的方向。

一方面,她从同学们的日常困惑入手,以“释旧惑”撬动“传新知”。比如,成语“山清水秀”中的“清”为什么不作“青”?王云路循循善诱:“实际上,‘山清水秀’即‘山水清秀’,类似的,‘眉清目秀’就是‘眉目清秀’,‘冰清玉洁’就是‘冰玉清洁’,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种错综式的对文现象不仅见于成语,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行文规律。例如,“分”有分明义,古诗歌中常见“分”与“明”“映”等词对文,有“分沙映冰浦,照鹤聚寒流”(南朝陈·张正见《赋得雪映夜舟》)“霜分白鹿驾,日映流霞杯”(隋·鲁范《神仙篇》)“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唐·骆宾王《秋萤》)等句,因此,“分明”是并列式同义词便理固宜然。

王云路不仅常借诗歌诸多行文规律释义,更善于借助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文提供了解汉语的门径,如《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中的“行人”与“寡妇”与今义大不相同,它们分别指当时孤身在外的游子和独守空房的女子;又如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不废江河万古流”中的“不废”即“无妨、不妨碍”,是中古汉语中的常用词。

此外,王云路还会提示同学们从古诗文所在时代背景、古籍版本、文献传承、句读标点等角度来体悟汉语变迁。如“委”在历史上曾有“知”义,系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959)首倡,郭在贻《唐诗异文义例通释》(1983)首先把此用法的最早时代上溯至东晋。后王云路根据“委”与“知”的异文出现时代推论此用法在宋元以来已有不为人知的情况。

“《古汉语与古诗文赏读》传承着浙大的汉语研究精神。无论是‘委’字之例,还是错综式对文现象,都是遵从了蒋礼鸿先生、郭在贻先生的研究主张或观点。”王云路说。

上下求索,故纸堆中犹存墨;春到梢头,新花依然傍旧枝。


岭上白云可持赠

诗文世界任咏归



2024年是王云路开设《古汉语与古诗文赏读》的第十个年头,也是配套教材《中古诗歌语言研究》出版的第十个年头。

作为一门面向浙大所有专业本科生的通识核心课程,《古汉语与古诗文赏读》兼具专业基础性与实践互动性,鼓励同学们立足“实证精神”,根据所学、结合兴趣、发挥专业走好自己学术之路的第一步。《李白〈将进酒〉校诂》《诗经〈薄言〉新释》《诗语的紧张与松弛——雅语与俗语的运用对诗词韵律感的影响》……来自文学院、医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等不同学院的同学在这门课上撰写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完成了第一次学术报告。

“王老师总是会布置很有趣的‘谜题’,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的‘绝’‘胜’等字该作何解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4级本科生石诺说,“在探究这些‘谜题’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古诗词鉴赏,它让我学会用新的视角去看诗词,勇于质疑,仔细求证。”课程督导赵文义老师也在听课后感叹:“老师喜欢且善于通过启发式互动与同学们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这是一堂很棒的古诗文赏析和研讨课!”

“也许若干年后,同学们会忘记讲课的内容,但他们会一直记得共同合作的第一次编导、第一次表演、第一次激情朗诵,会从那些随时间流逝反而愈加清晰的细节回忆中获得润物无声的力量与会心一笑的温暖。”王云路总结道,“这大约就是素质培养,也就是这门课的意义了。”


《古汉语与古诗文赏读》课程合影


“心在事上磨,事在心上练”。千百年来,陶弘景的岭上白云散了又聚,陆凯的江南梅花落了又开,在浩瀚的诗文世界里,王云路播撒下一粒又一粒求是的种子,它们在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汲取着坚韧不辍的养分,展现着面向未来的浙大风华。

以诗说名 以赋解字
这样的雅事
怎么少得了你的参与?
翻开书本 落笔诗词
快在评论区留下独属于你的姓名集句
与小浙分享你姓名里的浪漫吧~

特别鸣谢:浙江大学文学院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文学院 胡彦 陆海燕 吴慧欣丨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郭航宇 
摄影记者:何佳娴
今日编辑:青禾
责任编辑:周亦颖 章舒帆


精彩推荐





浙大给大家拜个早年!


@全体浙大人,寒假校园生活指南看这里!


傅园慧正式入职浙大!她想对同学们说……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