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创办的《张江科技评论》于今日正式面世。
为了加快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实现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奋斗目标,使上海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枢纽作用,成为与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全球创新城市,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创办了《张江科技评论》(双月刊)。杂志报道评价国内外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商业价值,介绍上海在建设全球领先科创中心进程中的制度成果、技术成果、创业成果,推动产学研密切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张江科技评论》(双月刊)创刊号在4月28日正式面市。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催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为此,创刊号的封面文章为“未来10年我国的智能制造之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撰写了卷首语《智能制造:制造业的新倡导和新追求》,文章阐述了智能制造的特征和重要性,林院士认为“实现智能制造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从推动制造业实现大发展的目标出发,坚持不懈,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的新道路。”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为封面文章撰写了题为《迎接智能时代新潮流》一文,文章概括性描述了以信息化引领的新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类的智慧融入了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实体物质,从而使得机器有了智慧,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系统是新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这个智能化的新潮流将最终推动人类走向智能时代。
目前,业内对智能制造究竟是什么以及包括哪些范畴并没有达成共识,《张江科技评论》(双月刊)创刊号的封面文章分别从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工业网络安全、工业云、人工智能、知识自动化以及VR/AR几个智能制造的支撑技术对进行了评述,文章由各相关领域的专家撰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王建民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李士宁教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志东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瑞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梁海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王旭东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范秀敏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邹慧君教授撰稿。作为各领域的专家,他们对智能制造的各个支撑技术有着独到的看法,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是工业2.0、3.0、4.0并存,我们要谋划工业4.0.全力打造工业3.0,但也不得不补工业2.0的欠账,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阅读这些文章,了解我国的发展现状,对比国际发展形式,可以更好地对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有系统性、前瞻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