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调99
本文由媒体大V“蓝调99”授权发表,版权归“蓝调99”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
一般而言,多数人理解长期囤币,无非是
熊市买入或定投,等待牛市到来高峰卖出
。这种理解不能说完全错,这是长期投资中的“相对短期投资者”一般持有的观点,但
对于真正的长期主义者,这个观点是本质错误的
。对于长期投资,在牛市抛出也最多是机动资金的那一部分,而不是真正的长期囤币资金。
(
给大家推荐一个公众号
,此为互推合作,不代表作者观点。)
李笑来曾经说过一句币圈名言——“
财富自由需要穿越两个牛熊
”,虽然币民们对于李老师贬多褒少,但多数人应该还是认可“李老师的书要读”。这句名言是李笑来在讨论定投策略时说的
财富自由周期研判
,为什么是两个牛熊?需要两轮牛市?如果按照比特币4年减半周期,那么两个牛市就是8~9年,熟悉经济学可能知道
这个时间长度大致与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中周期朱格拉周期相近
,朱格拉周期以10年为中轴,大致一个轮回在8~12年,例如1987、1997、2008和2020年这4个年份都发生了大小不一的经济危机。李笑来的“两个牛熊”自然有他的一套逻辑,然而在他基于币圈本身的逻辑背后,蓝调认为
更深层的逻辑就是经济产业周期的逻辑
。
朱格拉周期是什么周期呢?它又被称为“产业周期”,每个朱格拉周期中,往往有1~2个新产业开始扩展,成为那十年左右的“
时代之子
”,而往往这些新产业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后,开始进入衰退或者成熟的阶段,
没有增长了,自然也就难以带动整体社会经济继续扩展
,于是经济危机往往因此而来。
财富自由是个人的经济发展,其整体逻辑服从经济周期规律,并不是稀奇古怪的事情。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数字经济包括区块链的时代,更深层的逻辑是
个人要提高实现财富自由的概率,其投资必须符合数字经济的成长规律和周期
。
这里有一张图,图中对比的就是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项目发展上的不同和规律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
数字经济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呈现出与传统经济相反的成长过程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
相反的凹凸性
。初始阶段,传统经济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几乎成正比,通过迅速通过消耗资源换取经济的增长。而
数字经济的初始投入却较难即刻产生收益
,网络和基础系统的建设、算法算力的突破、商业模式成熟乃至用户教育培育等,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与时间。另外,区别于
传统经济“即投即用”的生产方式
,
数字经济唯有等到基础设施基本完备,才能启动价值创造,因此难以及时获得正收益的反馈, 存在收益的“真空期 ”,
这个真空期往往长达数年。
单单从文字上理解这个逻辑可能有点深奥,但如果我们
对比区块链的现状,就可以简单地深刻地理解这个逻辑
。区块链大量项目为什么前期无收益?为什么那么多的空气币?为什么区块链项目的失败率特别高?为什么迄今为止很少区块链项目有真正的利润来源?为什么区块链项目难以完成盈利逻辑和闭环?这一大堆问题,如果我们理解了上图表述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就可以透彻地理解了——因为
当下区块链处于数字经济发展曲线的前半段,还在整体完善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的“无收益”真空阶段
。
理解了这个理论,其实我们也就理解了长期囤币的真正逻辑,
我们是在等待选择币种代表的产业赛道的后半段,那个高速近乎直线上升的曲线段
。如果长期囤币没有等到这个高速上升段,
哪怕在前期产业潜伏段的阶段中等到了牛市,所收获的也不过是芝麻,而不是西瓜
。这个等待周期多长呢?
一般至少是朱格拉周期的一半,即5年左右
。当然,每个投资者进入某个币种项目的时间不一样,所以观察这个周期,当然不是以自己买入作为起点,而是观察整个行业的周期时间。
蓝调今天文章所谈的,个人认为是
理论指导实践在长期投资上典型的例子
。互联网当年服从了这个理论,在互联网之前,电子信息产业也服从了这个理论。再往前找,还可以找得到更多的例子。这就是经济规律,也就是判断
区块链发展必然服从的基本规律
。每个人投资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注重直觉,有的依赖经验,有的研究项目,有的观察团队。然而不管倾向于何种方式,如果真正有对投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的,你回过头去看过去的经典例子,例如腾讯、京东等,都可以看到这种理论对应的现实证明。所以,请不要轻视理论,说到底,币圈和股市常用的K线技术分析不也是一种理论吗?
在币圈,长期投资囤币等待数字经济标准的后半段高速成长期,有着更深远的逻辑。因为
一旦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毕,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路径就将呈指数级上升
。用大白话说,就是
传统经济扩张成本也加速扩张,所以扩张很难;而数字经济扩张,在基础设施完成后,几乎是无成本扩张
。用专业术语讲,
传统经济那是随着规模增长的边际效益递减,而数字经济则是边际成本接近零
。
这才是长期囤币的魅力、想象力和根本逻辑,也是类似互联网世界在谷歌、在亚马逊、在腾讯、在阿里巴巴这些今日巨鳄们曾经实践过的重现。长期囤币,就是
用眼界验证自身选择的产业赛道的基础建构、爆发成长到最终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用认知验证自身选择的项目币种的成长“确定性”不偏离
。
这两年,有个词汇很时髦,叫“
延迟满足
”。蓝调读高中的女儿就一直用这个词来激励自己渡过竞争严酷、学习紧张而压力很大的高中阶段。
长期囤币也是一种最彻底的“延迟满足”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数字经济
价值创造曲线的前端
。在币圈内部,我们观察到区块链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不断的产业创新,在币圈之外,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的新基础设施初具雏形,而已经感觉得到的,是这些基础建设完备后,那将媲美互联网,甚至超越互联网的增长速度与广度。而
产业爆发了,有没有牛市,如果你持有的是正确的币种,都会大涨,即使是在熊市
。
错过了10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期,不要再错过10年区块链的高速发展期。长期囤币,须做如是观。
以上就是蓝调对于只是期待牛市抛币的“长期囤币”的批判和对真正长期囤币底层逻辑的一些思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站在未来看现在,蓝调与你一起感受时代之风!
(给大家推荐一个打车软件,自己推荐一个人还能获得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