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裕策生物
裕策生物是国内首家以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为核心的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肿瘤医学研究、转化与应用的高端品牌,实现肿瘤可防、可治的伟大梦想,使基因科技惠及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紧急声明!“安装”教程销量上千……商家回应亮了 ·  14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新疆各地大中小学开学时间来了! ·  昨天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2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连续地震!最大5.0级!网友:直接被晃醒 ·  3 天前  
中国能建  ·  家乡的腔调,安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裕策生物

对话周彩存:肿瘤免疫治疗春天虽至,挑战仍在, 选对病人很关键!

裕策生物  · 公众号  ·  · 2018-03-22 18:37

正文

摘要

2018年作为中国免疫治疗元年,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预计在国内上市,中国癌症患者的春天即将来临。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届CSCO肿瘤精准免疫治疗论坛上,业内专家分享了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诊断、治疗、副作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尤其对如何筛选潜在获益的患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国内肿瘤免疫诊疗的先行者,裕策生物邀请到肺癌权威专家周彩存教授就肺癌等肿瘤的精准免疫治疗问题进行了观点探讨。

周彩存 教授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作为我国肺癌诊疗领域的专家,您怎么看待肺癌肿瘤免疫治疗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国内患者什么时候才能用上PD-1药物?”


周彩存: 近期预计有两款PD-1类抑制剂在国内获批上市,BMS的Opdivo(O药)可能在今年年中上市,默沙东的Keytruda(k药)可能会在19年上市。除了这两个进口PD-1抑制剂外,有三到四个国产药物也可能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肿瘤免疫治疗。PD-1抑制剂类药物的研究发展,尽管落后于国外,但是仅有两三年的差距,相比与其他药物治疗落后四五年甚至更多的情况,免疫治疗药物落后的并不多。我们在这个领域追赶的还是非常快,我相信这些药上市以后,会造福于中国的患者,使更多的中国患者得到有益的治疗,生命得到延长,这是我们专家期待的,同样也是更多病人期待的。





对当下红得发紫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国内众多药企和检测公司都在涌入,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周彩存: 免疫治疗有效,但绝对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以肺癌为例,如果不加以选择直接用于治疗所有肺癌病人,只有20%的人群无效,而另外80%的病人不会得到客观缓解,肿瘤并没有明显缩小,并且用到的药物价格很昂贵, 所以选择病人尤为重要。选择病人绝对不是盲目地选择,不能说因为你长得漂亮就给你用,长得丑就不给你用,不能说肿瘤长的大就用,肿瘤长的小就不用,一定要有客观的指标。 例如,我们把肿瘤组织取出来,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表达水大于50%的时候,我们用Keytruda单药治疗,往往能取得比化疗更好的效果(更好的PFS和更长的OS)。所以现在的证据告诉大家,假如PD-L1的TPS大于等于50%,这种病人优先选择的治疗应该是免疫治疗,而不是化学治疗。先用免疫再用化疗,比先用化疗再用免疫治疗,病人的PFS会好很多。这就告诉大家,在免疫治疗的时代,假若病人适合一线免疫治疗,那么一定要使用免疫治疗。


那在这个(总的)指南当中,我们需要检测PD-L1的表达,检测需要标本和检测平台,而国内检测的平台,并没有准备地非常好,国外有四家不同的检测平台,来检测PD-L1水平;而在国内,这方面的工作仍然处在研究水平。 PD-1抗体马上要在国内上市,所以我们希望检测平台赶快得到国家批准,赶快建立起来。 但是PD-L1的表达水平是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是的,有的病人PD-L1低表达甚至不表达,免疫治疗也有效,这就说明还有其他的分子标志物。我们想得最多就是肿瘤突变负荷(TMB),TMB越高,就意味着肿瘤产生的新生抗原越多,诱导肿瘤积极产生抗肿瘤免疫的机会越多,这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用TMB来指导临床研究,我们还缺乏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很多回顾性数据告诉大家,假如TMB比较高(大于2/3位), 病人用免疫单药(PD1-1/PD-L1抗体)进行治疗效果会好(PFS/OS更长),这告诉我们TMB跟疗效之间有相关性,TMB可能是疗效预测的分子标记物。 知道这么多,我们国内的厂家应运而生,很多检测公司都开展了突变负荷的检测,但是我们存在什么问题,存在的问题是每家检测公司,每家检测平台,panel检测的基因数目,检测基因水平,检测的深度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很多人关注了TMB疗效的相关性,但是我们并未倾向性地做一些临床研究,中国人的突变负荷跟国外有没有差别,我们中国人的突变负荷和疗效相关性怎么样,我们缺少客观的数据,究竟多大的panel能跟全外显子测序的结果存在很好的相关性,我们的数据还是不多。尽管数据不多,我们厂家很积极的把这种数据推到临床中去,推进临床发展。我们看到很多报告,有的专家讲,这个病人突变负荷高应该用免疫治疗,我想这是存在风险的,风险在哪呢,假如这个病人突变负荷高,(预计)免疫治疗会有效,要是没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呢!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希望检测公司或法定部门能制定一个检测的评判标准,我们要检测突变负荷,采用NGS来做应该检测多少个基因,检测这个平台跟疗效有没有相关性,跟全基因组突变负荷有没有相关性,我想这个数据得出来以便于我们将来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所以突变负荷是一个方向,但是突变负荷背后的因素是新生抗原,有很多公司提出用新生抗原来指导免疫治疗,但是告诉大家新生抗原比突变负荷研究往前走了一步, 但是问题在哪,我们缺乏更多的数据,我们需要疗效的数据,需要临床研究来证实新生抗原或者突变负荷能不能预测疗效,这是我们将来一定要做的,而且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国内关于分子标记物重要的研究方向。


去年,MSKCC和Foundation分别获批了NGS大Panel检测产品,这对临床医生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