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比亚迪汽车  ·  汉家族智驾版|泊车一步到位 ·  昨天  
小米汽车  ·  距离小米SU7 ... ·  13 小时前  
无线徐州  ·  突破 6000 个!徐州新能源车主看过来! ·  昨天  
比亚迪汽车  ·  腾势N9全球预售启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12月4日股市前瞻

姚尧  · 公众号  ·  · 2019-12-03 20:13

正文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8.89点,收盘报2884.70点,成交量为1353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早盘下跌,之后一路反弹至收阳,然而成交量却仅有1300多亿元。 如此微博的成交量,是不足以扭转趋势的,因此我们继续对行情持谨慎保守态度,仍然是等到上证指数能够放量突破3045点一线时再考虑进场。


今天简单聊一下前天推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我看来,随着这份文件的推出,标志着决策层对于未来中国二三十年的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完全成熟。那就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三大城市群里,北京对标的是华盛顿,上海对标的是东京,粤港澳对应的是旧金山。


先说北京。多年以来,北京一直有个情结,那就是要在经济上超越上海。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上海繁荣的基础,是旧社会资产阶级留下来的,而一旦北京的经济超过了上海,那就更加能够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大凡上海有的,北京也一定要有。1980年,北京的GDP还不到上海的一半,仅为44.6%。在之后的三十年间,北京的GDP奋起直追,到2013年已经上升至上海的91.3%。之后五年间,北京与上海GDP的比值一直在92%附近,并于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92.8%。


可就在这即将黄金交叉的当口,北京竟然就主动放弃了追赶。在2017年9月27日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北京只字不提“发展首都经济”之类的词句,而是强调其作为首都所本应该有的职能:


第5条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的城市战略定位, 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 落实城市战略定位, 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的战略定下来后,接着是珠三角的战略定位。在今年2月18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是这样写的: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略)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略)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从这几段文字中,我们就很容易看到对于粤港澳和对于北京定位的不同。北京的四个中心里,政治中心排第一,文化中心排第二,外交中心排第三,科创中心排第四,经济中心则只字不提;而在对粤港澳的定位里,第一是讨论经济中心,第二是讨论科创中心。


在《空间布局》一章,《纲要》是这样写的:


第二节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


优化提升中心城市。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 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可以看到,在珠三角的发展规划里,并没有一个特别的核心,而是树立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四个中心。简单来说就是:香港是金融中心,澳门是休闲中心,广州是商贸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佛山、东莞等地则作为制造业基地。虽然香港最近几个月出现了动乱,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应该不会轻易放弃香港,其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是会继续保留的。


我们再来看刚推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定位》一节,《纲要》是这样写的: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率,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提高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略)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略)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略)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可以看到,长三角的发展规划也是把经济放在第一条,而它在用词上又比珠三角更加积极。珠三角说的是要走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则强调对全国的影响和带动。珠三角说要融入全球市场体系,长三角则强调对全球资源的配置和竞争能力。但在科创方面,长三角当然也有提及,但就不如珠三角强调的具体明确。可见国家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定位还是有差异的,长三角更倾向于经济中心,珠三角更倾向于科创中心。而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珠三角提到了四个中心,长三角却明确规定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上海:


第三章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提升上海服务功能。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 ,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