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喜悦家人
爱人,爱家,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京东再官宣:全部承担! ·  7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痛心!电梯突然冲顶,业主当场身亡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3 天前  
自贡网  ·  “蓉瘾”犯了怎么办?凤凰山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喜悦家人

春节必看的《过年指南》,教大家过个传统中国年!

喜悦家人  · 公众号  ·  · 2019-02-05 12:29

正文


年,就是一场时间更新的过渡仪式。


这样的仪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喜庆而又庄重,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


其实,我们传统的“过年”充满了迷信色彩,但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到了近代,过年已经变成了纯粹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美好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年轻人对传统的过年习俗也越来越陌生。


今天,小编就带你细数过年的那些事儿,教你过个传统的中国年~


除夕

辞旧·除祟·灯长明


除夕的日间就要开始做那些“除旧生新”的工作了:家里要去尘秽,净庭户;大人小孩依次沐浴,叫做“洗年残”;还有“换门神,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也就是说门联、年画、福字之类都要换成新的;家中若有病人,吃剩的药渣需丢出去,称为“丢百病”。


到了晚上大家团坐一起吃年夜饭,则更侧重吉祥的意味。 北方人的必备食品是饺子,寓意新年与旧年交替的“更岁交子”。南方人则吃春卷、年糕之类,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


还有一些吉祥食品如“年年有余”的鱼,“恭喜发财”的发菜,以及荸荠因为形状长得像元宝,也颇受江浙一带人们的喜爱 。



关于除夕夜,有一点需要注意: 守夜的灯火要彻夜长明。民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以光明来驱除邪祟,就是最佳的方式啊!


初一至初四

迎新·拜年·守禁忌



俗谚有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倒头困个饱”。大年初一的“迎新”要早起。因为要放开门炮仗,要出天方迎喜神,还有善男信女要赶往寺庙烧“岁朝香”。


鸡鸣而起,先放炮仗,其用意,按《荆楚岁时记》中说,是“以辟山臊恶鬼”。而“迎喜神”,就是面向历书所说的吉方行走敬拜,求喜神保佑自己一岁康宁。


“拜年”是岁首的重要主题。拜年有个次序,就民间的家庭而言,首先是祭拜神灵和祖先,其次是拜长辈和尊辈,然后是家内成员互拜。



关于拜年,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传统的年俗是,初一拜年只在家中,到初二才开始出门走亲访友。其次,拜年所行的“拱手作揖”礼,手势不要弄错——中国文化以左为尊、以左为阳,所以作揖时需以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


初一是新年首日,人们都希望一年的开始百事顺遂,有个好兆头,因此这一天禁忌很多,而且往往要到初五才能破除:


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扫地、住外泼水和倒垃圾,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倒掉;忌洗澡、洗头、洗衣物,以免把一年的福运财运洗掉;忌打破杯盘碗盏;吃饭时,忌用开水泡饭,也忌用汤泡饭,否则新年里会好运“泡汤”。



初五初六

破禁·送穷·迎财神




初四夜、初五凌晨迎财神,也是有其世俗意义上的缘由的。旧时过年大小店铺在除夕做完生意后关门,而在正月初五重新开市。 这接上了财神,才能够顺顺利利地“开门见财”和“财源广进”。


“送穷”的方式比较多样。简单的只是清早响着爆竹把垃圾倒出门外完事;复杂些的则要用纸剪一个小人(“穷媳妇”),甚至还要让她背个装了垃圾的纸袋送至门外,燃炮炸之。


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也就是说,送穷时要为“穷鬼”备下车船以及干粮,送其快快离开。



“送穷”仪式也可以在初六举行,甚至到正月的晦日。韩愈所写的“送穷”便是在晦日的。 晦日,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尤受重视。


初七

“人日”·戴胜·七宝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之前的六天则是“说畜日”。《荆楚岁时记》引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因此,“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


初七“人日”的重要习俗是“戴人胜”,所以“人日”也称“人胜节”。 人胜是一种饰品,妇女们于“人日”剪彩为花,或剪彩为人,或镂刻金箔为人形,贴于屏风、床帐,或戴在头发上,以祈福避灾。《荆楚岁时记》解释“戴人胜”的寓意,是“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也就是新年要面貌焕然一新的意思。



“人日”的应节食品是“七菜羹”,是将七种蔬菜切碎合煮成羹汤,食之,则可以为新年祈福,也可以预防百病。这一食俗在现代已经式微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