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中的珍贵音频,特别适合在焦虑、郁闷、懒床时播放)
鸟类,可能是久居城市的人,最容易接触到的野生动物。
被钢筋水泥包围的牢笼,硬化的水泥地面、车水马龙的公路,赶走了绝大多数野生动植物。
我们能接触到的大自然,除了阿猫阿狗,就是行道树和绿化带。
然而,还有一部分野生鸟类,它们自由自在,留在城市中,能跟人和睦相处。
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歌唱、筑巢、求偶、繁衍。
也许你早已熟悉这些鸟的相貌与歌声,却不知道它们是谁。
这篇文章将为你揭开,这些鸟类隐匿在城市角落的真面目,去看看每天清晨吵醒你的鸟,到底是谁?
第一位出场的嘉宾,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不会有人没见过它,灰褐色的小肥啾,整日叽叽喳喳的。
它是
麻雀
,城市哪里
能有它的身影,经常成群二三十只,集结在一起觅食。
麻雀平时以谷物为食,有时候也吃虫子。
虽然麻雀很常见,但它也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不要随意伤害它。
是的,如今的鸟儿越来越珍贵了,连麻雀都是保护动物了。
城市里常见的不只有麻雀,还有一种“野咕咕”,它的“歌声”很有辨识度。
在清晨,我们有时会听见一阵断断续续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
这是
珠颈斑鸠
在唱歌,它与鸽子同属于鸠鸽科,难怪叫声都是“咕咕咕”的。
它脖子后面有一块密密麻麻的珍珠斑,所以被称为“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不怕人,它经常在广场上、花坛里闲庭信步,有时候和它的亲戚——鸽子混在一起。
在鸣叫时伴随着鞠躬的动作,这是它求偶的舞蹈。
在中国,除了台湾省没有分布,其余省都有它的足迹。
大杜鹃性格孤独,常单独活动,飞行快速而有力,主要以毛毛虫为食。
大杜鹃是一种寄生鸟类,它从不自己筑巢和孵蛋。
它通常将蛋偷偷下在其他鸟类的巢中,让别的鸟照顾自己的孩子。
它还有两位亲戚,一个是叫声很像短信提示铃声的
四声杜鹃
。
还有一位是长得很像鹰之类猛禽的
鹰鹃
,别看它长得凶,它的歌声清脆响亮。
灰喜鹊遍布中国,是很常见的鸟类,体型比喜鹊小些。
虽然它叫灰喜鹊,但实际上脑袋黑黑,翅膀和尾巴蓝蓝的。
在冬天,看到高大树上的巨大鸟巢,往往是灰喜鹊的家。
灰喜鹊和喜鹊,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种。
喜鹊比灰喜鹊大很多,而且它是黑白两色的。
喜鹊飞翔能力强且持久,飞行时整个身体和尾部成一直线,尾巴稍微张开,像两条飘逸的彩带,非常漂亮。
乌鸫(dōng),它也是城市公园小区中常见的鸟类,
雄性全身黑乎乎的,其貌不扬。
鸟喙和眼圈为亮黄色,阳光下更鲜艳,
它经常被人误认成八哥或者乌鸦。
乌鸫极擅长鸣叫,叫声有百余种变化,故有“百舌鸟”之称。
如果你在公园或小区听到极悦耳的鸟鸣且不重样,大概率是它。
八哥
和乌鸫一样,
也是一身黑不溜秋,但八哥的脑袋前有一撮毛,就像请Tony老师做了个造型。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位“老朋友”了,叫声叽叽喳喳、絮絮叨叨。
它是我们最熟悉的燕子,狭长尖锐的翅膀,飞行时呈镰刀状,尾羽深叉呈“燕尾”状,辨识度很高。
我们总会在城市的屋檐下、横梁上、房舍内外的墙壁上,看到它们的身影,那些角落,可能藏着它们的巢穴。
它叫
戴胜
,又名山和尚、臭咕咕。
它是中国画中经常出现的形象之一,头顶那丛丝状羽是它最独特的标志。
戴胜在遭遇敌害时,能从尾脂腺分泌出一种黑褐色油状液体,气味极其恶臭,从而使其他动物放弃攻击,难怪它叫“臭咕咕”。
下次见到它,记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下面这位重量级选手,经常闹出很大的动静,我们尝尝“未见其鸟,先闻其声”。
它是
大斑啄木鸟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省
,主要栖息于山地和平原的树林中。
它
本身长得小巧玲珑,脑后顶着红帽子,屁股也是红红的,身上是黑白相间的花纹,配色相当时尚。
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它有时候也会把楼房误认作大树,孜孜不倦地找虫子吃。
下一位嘉宾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近几年在北方,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是
白头鹎
(bēi)。
因为脑门儿上的那一抹白,所以得此名,辨识度很高。
白头鹎性格较为活跃,擅长鸣唱,鸣唱声丰富多样。
不同地域的白头鹎鸣唱声有很大区别,分布距离越近,鸣声越相似。
它是中国东部城市很常见的鸟类,叫声清脆婉转,音调美妙多变。
黑枕黄鹂主要以昆虫和果物为食。
水果,浆果和无花果等等,都是它们的最爱。
它们一般在树冠里觅食,很少到达地面寻找食物,通常在叶片和树枝中觅食。
棕背伯劳
,别看它长得呆萌,它是鸟类中的捕猎能手,战斗力很强,绰号“小猛禽”。